2386 前景難測
除了義大利的「每日事實報」之外,還有德國的「時代周刊」和英國的「銀幕」兩家媒體雙雙給出了兩星。
德國的「時代周刊」,「電影以一種冷色調的詭異開篇牢牢抓住了觀眾的視線,從設定到概念都非常具有吸引力,冰冷機械的表演更是錦上添花。但進入中段過後卻開始出現了迷失,導演似乎沒有能夠百分百確定自己的敘事重心,不僅丟掉了黑色幽默的最大核心:』人類轉變成為動物』;而且在愛情與家庭、關係與階級的主題思想之上發生了搖擺不定的偏移,導致前半段積蓄起來的能量全部煙消雲散。」
字裡行間都可以深深感受到這家德國媒體的「恨鐵不成鋼」,後來這本雜誌還專門撰寫了一篇深度影評展開分析,從整個故事框架到主要線索再到支線布局,然後深入分析劇情的起承轉合,對於最終成品的「混亂」表示了深深遺憾,他們認為「歐格斯-蘭斯莫斯完全具備了拍攝出一部名垂青史經典佳作的機會」。
同時,文章之中還強調了整個演員陣容的出色,不僅僅是藍禮而已,本-威士肖、蕾切爾-薇茲和約翰-C-賴利等等演員全部都奉獻了精彩表演,看似木訥實則巧妙的表演方式賦予了角色更多值得挖掘的內涵,這也是文章認為「電影具備無數可能」的原因。
「整個劇本——又或者說整部電影之中,唯一脈絡清晰、形象立體的角色就是藍禮-霍爾所飾演的大衛。
情緒的起承轉合與思想的步步推進,完整而生動、細膩而深刻,藍禮-霍爾在有限空間之內賦予了角色無限可能;遺憾的是,這是唯一一個完整角色,而其他角色的細節缺失讓演員們沒有更多發揮空間,也限制了電影的更進一步。
最終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是,大衛與其他角色、大衛與劇情主線也略顯剝離,因為角色與劇情交織而成的真正核心思想沒有能夠清晰確立,凝聚起來的力量也就呈現出潰散狀態,進而影響觀眾的共鳴。」
後來,這篇文章進入了「龍蝦」劇組的視線,藍禮甚至主動和歐格斯分享了文章的觀點,雙方交換了彼此意見。
在電影宣傳期,歐格斯也曾經公開表示了感謝,不僅感謝了德國「時代周刊」的記者,從中學習到了許多;而且提起了他和藍禮在電影開拍之前的討論,顯然他們都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並且努力做出調整。
「正如他們所說,藍禮的角色無疑是最完整也最清晰的,因為藍禮知道他正在做什麼,也知道他應該朝著哪裡前進,這部電影能夠達到現在的高度,藍禮的角色遠遠比想像中更大;可惜,我們沒有能夠花費足夠時間把其他角色全部打磨完畢,後半段的劇情核心思想也沒有能夠凝聚起來,最終成品的確擁有進步空間。
我想,這就是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原因。」
歐格斯不僅虛心地接受了意見,並且完成了檢討;而且還真誠闡述了當初對藍禮百般挑剔的小插曲,讓他真正意識到,一名優秀演員對於整部電影來說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如此姿態,在北美和歐洲贏得了一片叫好聲,人們不僅沒有因此就吐槽「龍蝦」,反而還產生了更多興趣。
這也使得「龍蝦」在頒獎季階段爭取到了一個不錯的位置——當然,這都已經是後話了。
重新回到坎城電影節來。
最後一家給予兩星評價的媒體則是英國的「銀幕」。
「的確,』龍蝦』是一部與眾不同、振聾發聵的作品,以一種鏡像式的拍攝手法,呈現出了我們的生活現狀,讓我們開始反思自己的婚姻關係和社會階層,如同手術刀般的冰冷線條勾勒出整個時代的框架。歐格斯-蘭斯莫斯通過電影展現出來的掌控技巧,初步顯現出了大師風範,但他與斯坦利-庫布里克的差距就在於人文關懷之上——
電影的主題核心顯得冰冷而疏離,甚至有些高高在上的得意,就如同紐約知識分子嘲諷著其他詩人假裝關心世界一般。這是高傲而自大的,無法引發觀眾的共鳴。
但我們依舊無法否認,蘭斯莫斯確實大膽地挑戰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經;同樣,我們也無法否認的是,藍禮-霍爾聯手蕾切爾-薇茲的表演,有著一種敏銳而細膩的觸感,賦予了電影更加深刻的某些內容。
只是,我們也不確定』某些內容』到底是什麼。」
上述,就是坎城官方場刊的十家媒體評論。
單純從場刊評分很難窺探出太多端倪,沒有人能夠預測「龍蝦」在今年坎城的前景,從目前的主流風向來看,法國媒體普遍表示了積極態度,這也恰恰是符合科恩兄弟審美風格的作品,確實非常有希望拿獎。
但風向只是風向,媒體無法準確預測評審團的喜好,這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上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最終,官方場刊火熱出爐,兩顆五星,四顆三星,三顆兩星,一顆一星,最終在滿分四分的評價之中,「龍蝦」得到了兩點七分。
細細觀察就可以發現,首先,評論相對居中平均;其次,好評大於差評,五星的數量高於一星的數量,三星的數量也高於兩星的數量。換而言之,整體來說,「龍蝦」的評論還是在爭論與熱議之中走向積極的趨勢。
兩點七分的平均分就是最直接的體現。
對於坎城電影節來說,三分以上的作品才能夠被稱為「經典佳作」,比如兩年前的「醉鄉民謠」就是如此;但有史以來,能夠在坎城電影節贏得三分以上評價的作品也不過區區二十多部而已,數量非常稀少。
兩點七分,這已經是十分不俗的評價了,那麼,「龍蝦」在主競賽單元到底處於什麼位置呢——手中官方場刊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今天是坎城電影節的第六天,一年一度的盛會剛剛過半,主競賽、導演雙周、一種關注等等單元部門的放映計劃都在穩步展開,其中最受矚目的主競賽單元已經放映了八部作品,所有評分全部都公開呈現:
「海街日記」,2.5。
「故事的故事」,2.0。
「索爾之子」,2.8。
「我的母親」,2.7。
「青木原樹海」,0.6。
「我的國王」,1.4。
「市場法律」,2.3。
「龍蝦」,2.7。
根本不需要分析,主競賽單元的整體格局非常清晰。
格斯-范-桑特的「青木原樹海」在萬眾期待之下登陸坎城,卻遭遇史無前例地全面撲街,這部由馬修-麥康納主演的作品,面對一片口誅筆伐的聲討,創造二十一世紀以來坎城的最低場刊評分,格外慘烈。
匈牙利導演拉斯洛-奈邁施(Laszlo-Nemes)的長片處女作「索爾之子」年初被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拒絕,儘管能夠在非競賽單元放映,但主創團隊還是決定放棄柏林,前來坎城,最終迎來了巨大的成功,目前以兩點八分領跑場刊最高分,而且還在首映式現場贏得滿堂彩,科恩兄弟和西耶娜-米勒都熱淚盈眶。
然後……義大利導演南尼-莫萊蒂(Nanni-Moretti)的新作「我的母親」和歐格斯-蘭斯莫斯的「龍蝦」同樣以兩點七分暫時並列場刊第二,比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話題之作「海街日記」評價還要更加出色一些。
那麼,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答案是:不意味著什麼。
場刊是場刊,評分是評分,而獎項則是另外一回事,媒體記者的審美無法代表評審團的意見和觀點。
但其中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龍蝦」遠遠沒有撲街,甚至沒有「超脫」當初面臨的口誅筆伐那麼嚴峻苛刻;繼「抗癌的我」之後再次挑戰喜劇表演的藍禮,出人意料地刷新了大眾印象,再次帶來了新奇的表演。
可以言之鑿鑿地說,不久之前剛剛斬獲第二座奧斯卡小金人的藍禮,依舊保持了自己的一貫高水準。
這就已經足夠。
更何況,即使是撲街了,藍禮也依舊能夠引爆記者的討論熱潮;所以,這對記者來說沒有什麼影響。
「所以,感覺如何?」等待藍禮將場刊閱讀完畢,布萊德利順勢拋了一個引子。
藍禮抿了抿嘴角,「我非常想看看』索爾之子』和』青木原樹海』兩部作品。」一部最高分和一部最低分。
布萊德利不由笑出了聲。
蓋文好奇地詢問到,「為什麼呢?僅僅只是因為好評和差評嗎?」
「部分原因。我必須承認,格斯到底拍攝了一部什麼作品,才能夠讓媒體打出如此低分。」藍禮再次瞥了一眼場刊:六顆一星,四家媒體拒絕評論,這真的太糟糕了,「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當初』大象』在坎城首映的時候,因為爭議太大,甚至還有記者在媒體發布會上大打出手。我猜,這次作品是否也是如此呢?」
上一世,藍禮始終不曾觀看過「青木原樹海」這部作品,因為覺得沒有必要,但現在視角和想法都發生了改變,他的確產生了一些好奇。
「此前克里斯多福-諾蘭親口證實,』星際穿越』的頭號選擇是馬修-麥康納,但最終還是選擇了你來出演。錯過了這部作品之後,馬修在這兩年的作品似乎都沒有能夠達到預期,被普遍認為是小金人魔咒,這次的』青木原樹海』又面臨如此遭遇,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