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8 成功一半
「獨立電報」,六十分,「科林-特雷沃若,就如同大部分類型片行活導演一般,他們能夠找到商業電影的最低底線,但是在朝著更高水平層次嘗試的時候,卻總是在愚蠢和嚴肅的平衡掌控之間迷失自己。」
「每日新聞報」,六十分,「它原本可以更糟糕,但感謝上帝,藍禮-霍爾拯救了這部作品;遺憾的是,藍禮也沒有能夠擺脫恐龍追逐的慌亂與恐懼,電影的最終成品只能勉強算是達到及格線。」
「名利場」,六十分,「電影足夠有趣,能夠吸引觀眾保持注意力到終點;但觀影結束之後能夠意識到,相較於劇本的內涵與深度卻又是遠遠不夠的。問題不在於恐龍是否新鮮生動,而在於僅僅依靠恐龍是不足的。唯一正確選擇是藍禮-霍爾的登場,他的存在讓電影擁有了更多可能,我願意為了他走進續集的電影院——前提是,續集的時候他依舊能夠出現在演員列表里。」
「華盛頓郵報」,六十分,「很難區別』侏羅紀世界』到底是想要成為爆米花式的垃圾食品,還是希望能夠更進一步。科林-特雷沃若試圖在主題內涵層面上做出更多嘗試,問題就出現在,他似乎想要嘗試得東西太多了。」
「芝加哥太陽報」,六十分,「每三個美國人之中就肯定有一個人願意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侏羅紀世界』,他們可以準確無誤地找到自己期待看到的東西,不多,也不少。遺憾的是,那』不多』的部分卻讓人失望。這是一部藍禮-霍爾的電影,我們期待著看到更多,除了他的表演之外,還有更多具有價值的東西。」
「洛杉磯時報」,六十分,「『侏羅紀世界』看起來像是一部大熱製作,它具備了一部電影引爆票房市場的所有要素,嚴肅和幽默、人物和故事,當然,還有爆米花式的刺激,所有東西都被放在攪拌機之中打碎在了一起;但這些碎片的混雜真的能夠讓觀眾保持期待嗎?藍禮-霍爾依舊是電影最美好的部分,但這也就是全部了。」
粗粗一掃,不難發現,給出中評的媒體不在少數,而且其中不乏「洛杉磯時報」、「芝加哥太陽報」這樣的權威人士。
各式各樣的觀點有著一點相似之處,豐富龐雜的內核卻沒有能夠更進一步地深入討論,最終使得電影停留在一個不上不下、不多不少的層面,有時候,這意味著平衡;而有時候,這則意味著中庸——顯然,「侏羅紀世界」屬於後者。
當初藍禮拿到劇本的時候,他就提出了相似的觀點:劇本野心太大了,諸多支線散落開來,試圖討論的問題著實太多,但所有都只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入,這也就使得那些思考停留在不冷不熱的狀態,反而可能導致觀眾的分心。
後來,劇本根據藍禮的想法做出了調整,並且以歐文和布萊爾的關係作為暗線,將關於利用恐龍作為戰爭武器的相關思考串聯起來,整個故事顯得精簡凝練了許多;但從成品來看,科林-特雷沃若還是沒有捨得放棄那些支線橋段的鋪墊,這也導致電影的主題思想還是略顯龐雜,影響到了觀影感受。
自然而然地,這也就成為了影評人攻擊的焦點。
但安迪卻覺得這非常有趣。
一來,當初藍禮接手劇本的時候,就提出了相關意見,對電影的成品質量提出擔憂;而現在的媒體反應恰恰證實了藍禮的評價,這也再次證明了藍禮對於劇本的獨到解讀。
二來,細細瀏覽差評和中評的內容,不難發現,差評主要集中在整部電影的調度和控制上,這也是商業爆米花電影最重要的部分,如果無法抓住觀眾的注意力,那麼一切都是徒勞;而中評則主要集中在內核的詮釋表達上,這是商業電影從及格層面更進一步躋身為優秀的關鍵,觀眾們不僅僅是刺激一把就算,還期待著能夠得到更多體驗。
「鐵達尼號」和「阿凡達」能夠鑄就影史奇蹟,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更多是偶然之中帶著必然;而「復仇者聯盟」的票房大捷則是另外一種類型,中評媒體顯然就期待著「侏羅紀世界」能夠帶來更多東西。
那麼,「侏羅紀世界」是否能夠帶來更多呢?
這個問題,就要看看好評媒體的意見了——差評決定下限,而好評決定上限,商業電影的口碑落腳在此一舉。
「帝國」,九十五分,「『侏羅紀世界』是一部純粹的、傻乎乎的、撞牆式喜悅的爆米花喜劇,當進場接過3D眼鏡的時候,你可以暫時將大腦寄存在行李處,然後等離開的時候再取回來。娛樂效果堪比三年前的』復仇者聯盟』,而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藍禮-霍爾的魅力足以彌補六人初代復仇者聯盟的人數優勢。」
「好萊塢報導」,九十分,「特雷沃若完成了一次出色的工作,每個環節都是正確的,令人敬佩的節奏控制貫穿始終;透過電影大屏幕,可以感受到特雷沃若試圖致敬史匹柏1993年那部橫空出世作品的迫切欲望,而他成功了。最美妙的部分無疑是高潮的全面調度,觀眾在感嘆恐龍對決的刺激之餘,依舊不會忘記藍禮-霍爾的重要存在。」
「紐約時報」,九十分,「『侏羅紀世界』是今年夏天迫切需要的一部作品。它並不是』星際穿越』或者』地心引力』那樣深奧的作品,也沒有呈現出什麼新意內容;但是,當所有矛盾衝突匯聚在一起,碰撞出難能可貴的火花,腎上腺素的全面爆發能夠讓觀眾欣賞到血腥與暴力的快感,還有演員們準確到位的表演也是一大亮點。」
「綜藝」,八十八分,「無疑,這部作品傳承了史匹柏版本』侏羅紀公園』的諸多優點:豐富的想像力、刺激的驚悚感和一絲對於人類自身的反思,並且經過二十一世紀全新視角的加工,呈現出了一桶奶油爆米花。它完美嗎?當然不;它值得走進電影院嗎?一百個願意。」
「紐約客」,八十五分,「無論你準備如何評價』侏羅紀世界』,這部電影精彩絕倫的視覺特效都足以保持觀影的高度注意力,讓觀眾能夠短暫逃離現實生活而進入自己對未知的想像力之中,並且讓那些缺乏幻想與夢想的電影黯然失色。而最精彩的部分就在於,它能夠喚醒我們曾經對電影魔法的喜愛與狂熱,這就足以證明許多事情了。」
「村之聲」,八十三分,「這是一部新鮮而刺激的電影,星星點點的細節都在提醒著人們原版系列電影的存在,但絕對不是拙劣的翻拍或者複製,特雷沃若為電影注入了新鮮的想像力和大膽的全新詮釋,也許電影註定無法如同二十二年前一般創造一個全新世界,但至少它為系列重啟開了一個好頭。」
「衛報」,八十三分,「暑期檔的完美選擇:有趣、爽快、刺激、驚險,甚至還有一點荒謬到令人發笑的怪異,同時,還有機智巧妙的轉折。我們還能夠要求什麼呢?另外,藍禮-霍爾的光芒依舊閃耀。」
「芝加哥論壇報」,八十分,「如果你只需要一個理由前往電影院,那麼藍禮-霍爾可以滿足你對電影的一切要求,毋庸置疑,這是他個人魅力最為迷人的一部作品,就連恐龍都淪為他的陪襯;如果你還需要更多理由,那麼恐龍應該可以加分。」
「美國周刊」,八十分,「在恐龍主宰地球電影院的二十年之後,我們是否依舊能夠暫時放下手機兩個小時而放下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嘲諷與清高,坦然地承認,自己依舊被那群生活的存在而震撼而感嘆?特雷沃若,他顯然堅定不移地相信這一點,他的誠懇與專注則讓每一位觀眾也願意承認喝一點。霍爾,他則讓這一觀點更加具有說服力。」
顯而易見地,好評則更加客觀也更加寬容:對於商業電影來說,他們沒有嚴苛地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而是以市場需求的層面展開評價——畢竟,這不是「星際穿越」,他們可以對克里斯多福-諾蘭提出更多期待,但科林-特雷沃若和環球影業本來就沒有準備在內核層面深入挖掘,那就根本沒有必要了。
更何況,從「侏羅紀公園」到「侏羅紀世界」,觀眾從來都不是因為「電影探討了人類與恐龍之間同生共死的關係」而走進電影院,就好像「大白鯊」的真正經典之處絕對不在於探討了保護自然環境重要性一般。
所有好評都達成了一個共識:在節奏控制和高潮鋪墊之上,「侏羅紀世界」確實達到了要求,甚至還有小小驚喜。至於細節,則每個人有著自己的感受,這才導致了評分的差異,但並不影響電影的出色。
最最有趣的部分,不是關於藍禮的讚揚,而是源自於「紐約時報」詳細影評的一個觀點:
藍禮-霍爾曾經花費大量時間與科林-特雷沃若探討修改劇本,冗長繁瑣的支線被刪減不少,減少些許野心,而迫使劇本更加凝練也更加清晰,這無疑使得成品質量上升一個台階;另外,藍禮與布萊絲之間的情感互動也埋下了伏筆,讓故事得到了延伸,這又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