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第一則其實已經不算傳聞,而是被證實以後傳遞出來的真實消息了。
雖然少林在宋國向來頗具威望,玄慈大師繼任方丈之位以來,在江湖之中也頗有聲名,但因他乃是「因病」圓寂,在許多人看來實屬正常,少林方丈更迭雖是大事,卻也不到令人驚奇的地步,不明內里的外人看了,最多慨嘆一句玄慈方丈比起前任壽數似乎短了不少,其他的也不至於再多想什麼。
但在宋青書和葉孤城這樣熟知內情者看來,玄慈大師此番「因病圓寂」,與蕭遠山那晚似是而非的那番有關報復之言,定然脫不開關係。
或許此事事關玄慈,甚至整個少林聲譽,故而玄慈寧肯選擇自行了斷,亦要以性命將之埋葬,給少林留下一個清白名聲。
其中到底有些什麼隱秘宋青書和葉孤城並無太大興趣,只是短暫接觸之中,玄慈為人尚算不錯,對他的故去,兩人也有些唏噓罷了。
至於其他,他們並無意深究。
而第二則傳聞在兩人看來,便要有趣多了。
首先,慕容家極力掩蓋了一百多年的身世來歷,就這麼被人明晃晃抖了出去。
不管江湖中人信是不信,這消息一旦傳到宋國皇帝耳中,無論是真是假,恐怕慕容復都要在宋國皇帝那裡掛上名號了——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身為帝王,對覬覦自己手中江山之人,怎麼會沒有絲毫防備?
如此一來,慕容家無論明面還是暗地裡的產業,恐怕都會受到不小的打擊。
而慕容複本人……
從此以後,恐怕也會麻煩不斷。
更何況這則傳聞里還將他曾秘密潛入西夏一品堂之事也曝了光,還頗有心計地追加了一句「此舉曾經目的不明,如今卻如何如何,恐怕亦與『復興大計』有關」,就差明明白白引導眾人將此舉往慕容復欲與一品堂聯手,對宋國不利的方向上去聯想了。
要問如今宋國江湖客和百姓最恨的是誰,答案除了遼國,那就是西夏了。
蕭峰不過因為契丹人身世的曝光便召來無數謾罵敵視、誣陷詆毀,慕容復做出如此行徑,不被眾人萬般唾棄才怪。
如此傳聞之後,他還想維持原本對外那風度翩翩進退得宜、矜驕文雅人中龍鳳的濁世佳公子形象……
真還不如做夢來得實際些。
宋青書原本可沒想到蕭遠山報復的手段竟會如此……迂迴。
他本以為以蕭遠山那簡單粗暴的行事風格,會幹脆取了慕容復性命了事呢。
誰知他竟能想出如此招數。
「這還真是……恨慕容博恨得狠了,又覺得他死得實在太乾脆,不夠解恨,於是只能將無法發泄到他身上的憤恨,全數轉移到作為他兒子的慕容復身上了吧……」
宋青書如此猜測。
不過蕭遠山離開少林後行蹤本就成謎,儘管中途順手揭露了慕容復一波,卻絲毫不留痕跡,慕容復現在估計生吃了他的心都有,奈何不管怎麼追查,以他現下手中掌握的力量恐怕都查不出這幕後推手的真實身份,更不會知道對方有什麼目的,跟自己又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
一想到慕容復此時內心會是何等崩潰,宋青書就忍不住想笑——他對慕容復是真的沒有一點好感,見他倒霉,雖不至於也跟著踩上兩腳,但心情會因此變得明朗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也不知那位慕容公子今後又該如何。」
坐在城中最大一座酒樓臨街的位置,聽著從一樓大廳不時傳來的說書人繪聲繪色講述著的「最新」江湖傳聞,宋青書挑起一筷餌絲,慢條斯理地細細嚼了咽下,發出一聲滿足的嘆息。
葉孤城好笑地看他一眼,抬手為他新添上一盞溫茶。
「左右不過成王敗寇。」他說得混不在意,「以他如今處境,成王大約是不可能了,若能及時醒悟就此收手,想來尚能保全性命。」
當今整片大陸,從各個大國到數不清的各小國都崇尚武學,江湖人士在大陸各國,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各國朝丨廷對國內大大小小的武林門派和來來往往的江湖俠士基本都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不過分干涉,也不過分管制。
比起尋常百姓,江湖客在各國間要多出不少自由和「特權」,所以若不是誠心作死,又或者國內環境特殊,絕大多數江湖人士並不需要擔心被朝丨廷針對。
慕容復原本也在這一行列。
可如今麼……
他既已有了謀逆之心,慕容家又數代人鍥而不捨為此「孜孜不倦」,試問,有哪個當權者能容得下慕容復,容得下慕容家?
所以葉孤城才說,若慕容復及時收手,還有可能保全性命——畢竟朝丨廷對江湖勢力亦有所顧忌,若慕容復幡然醒悟虔心悔改,從此再不提什麼復興大業,眾目睽睽之下,宋帝也不好再對他下殺手。
但若慕容復依然執迷不悟……
那可就不是宋國朝丨廷不能容人,而是他自己嫌命太長了。
到時無論朝丨廷對他怎樣處置,其餘武林中人,想來都不會再有任何異議。
這道理簡不簡單?
簡單。
是不是顯而易見?
也是。
慕容復想不明白麼?
不可能的。
可問題在於,他願意想明白麼?
如果他真的願意,也不必等到現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