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大概也有“立海大”這個頭銜的加成關係。畢竟冰帝和立海大的關係,是挺微妙的。
每年來這麼一出“有獎競猜”,也不是真的就有獎了。但是有了看重的後輩,提前接觸再加以指導也算是滿足他們這一群人或高或低的“教育欲望”。
畢竟U17國家隊的比賽……真的很殘酷,也很現實。
每年的U17訓練營招人都是幾百幾百的招,最後留下來到最後參與訓練的人數也不少(兩三百人總是有的),但真正站上比賽場地的也只有二十八個。
網球在日本真不算熱門運動,又是高中生,能選出那麼多有實力的選手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可是拔尖的選手靠天賦,中等偏上的選手就得靠培養。
二十八個人真的很多了,預賽不能重複派遣選手,也就是說代表隊的實力至少要均衡才可以。
平等院強嗎?當然強。所有人都服他是No.1。
渡邊強嗎?人家原來是法國隊的殺手鐧,還需要多說嗎?
還有種島,入江,鬼……
一軍排行前幾的選手實力真的很強。可是再強,預賽也只能上一次。
直接做個算術題吧。
三場單打兩場雙打加替補,上了名單就不能再上一次,這樣算就是二十四個了,只算七個人上場也要二十一個,如果小組賽全勝就代表每次最少贏三場,單雙打交替比賽贏的最快的(也就是兩場單打一場雙打)是十二個人,贏的最慢(兩場雙打一場單打)就是十五個人,雙打全輸單打全贏這種事出現的機率真的太少要考慮進去也不太科學。
總之這樣算的結果就是,要保證有職業級實力最低准職業級實力的選手至少要有十個,能有十五二十個最好,更多的就不要期望了。
可每一年次真正頂尖的選手,也就那幾個而已。能有五個都是很讓人慶幸的事了(直接拿國中生舉例好了,國中三年生這一批次頂尖層次的選手算一算就是幾個學校的部長:幸村,跡部,手冢,白石,再下來才是真田,不二,那已經和上面那一層的選手有一定的實力差距了)。
一個隊伍的實力取決於最短的那根木板而不是最長的那一根,這就是所謂的木桶理論了。
U17訓練營現在的制度是什麼樣的呢?
以球場來分層次,從低到高,從十六到一,加上特殊的後山補習班和一軍特訓班,每個批次都根據實力調整訓練單和訓練量,可以說是“因材施教”了。
但要說多科學還真不一定。
訓練場那麼多的選手……正式的教練也就四個啊。三船專心培養後山補習班,齋藤括植和黑部則是帶其他的選手。這樣多對一的模式能指望多科學嗎?
還是只能靠自己。
還有就是,靠選手之間的“互幫互助”了。
大家都有同一個目標(世界冠軍嘛)同一個夢想(職業賽場啊),交流交流經驗才是正常的事。
往一軍訓練場走的選拔隊成員們正討論著剛才看入眼的幾個新生,還有就是過幾個月全國大賽結束後的今年第一次的一軍選拔會更換多少一軍成員,一號球場的那些人有多少能直接上位又有多少是後面編號的球場的成員“逆襲”。
雖然選拔隊有二十八個名額,但是一軍的正式編號一直只有二十個。這裡面的玄機選手們不大想深究,總之他們只要知道,進入一軍基本上就等於進入選拔隊就可以了。
越智綴在隊伍的最後。
他沒什麼討論的欲望,就一邊聽一邊自己想心事。
想什麼呢?想這一批七球對決之後被分配到後山的選手們會不會又有幾個被激發出了潛能爆發出了超乎想像的實力,想今年冰帝在關東的對手應該沒有了但是關西的學校才是大敵,想自己在一軍里的排名是不是該往上走了,想自己在選拔隊裡的角色定位,等等等等。
啊,對,還有剛才讓他有點注意的那個一年生。
毛利壽三郎嗎?
如果決定繼續在選拔隊裡往雙打的方向發展的話,培養一個一年生做自己的搭檔這種事,好像也挺有意義的。
找機會,和他接觸看看吧。
越智這麼想。
畫面繼續轉回十六號球場。
比賽已經完成大半,場內的氣氛有種說不清的微妙。
畢竟規則已經說好,輸了的人直接坐車離開,而留下來的人會領到一份屬於“U17訓練營”的訓練單。至於訓練的時間……
還在中學聯賽的階段,當然就只有周末(還得是比賽間隙)來進行短暫的訓練了。
但不管怎麼說,贏了這一場至少是拿到了U17訓練營最初的合格證,代表你有留下來繼續接受訓練的資格。
而從形式來看,這樣的選拔還有好幾次,能留到最後的也還只能被稱為“二軍”。
毛利覺得這種方式還挺有意思的,一直給你目標,讓你前進嗎?
半放養式的激勵方法……
啊啊啊,連他都開始期待,如果留到最後進行“一軍挑戰賽”,會是怎樣的場景了呢。
勝負欲啊,就這樣被激起來了?
果然網球是很有意思的事啊。
毛利轉了轉球拍。
他眯了眯眼睛笑著想,挺好的,高中的網球生活,總算是有有意思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