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吳漢成也嚇了一驚。他想:恩人會出什麼事呢?莫不是打獵的時候一不小心滑進山溝里摔死了,還是被豺狼虎豹活吞了?要是這樣的話,真是太悲慘了。
“你要有心理準備啊!莫太傷心難過。”吳漢成對岷女說。
“都這時候了,你說點好聽的行嗎?”說著,岷女都要哭了。
“你在家等著,我到舅舅家看看再說,如果他不在家,我在上山找找看,我發誓一家要找到他。”
吳漢成一口氣跑到小山另一頭的恩人家,見大門果然死死地關著。他想:既然大門緊閉著,就說明恩人並沒有出去打獵,要不然,門就應該從外面鎖上,而不是從裡面軒上。他又想:既然恩人沒有出門,可他為什麼幾天不出門呢?難道恩人生病在家,或者——
吳漢成不敢再想下去,他已經作好了最壞的打算。為了驗證他的最壞的打算,他側起身子,用肩膀猛地向大門撞去。
“咣當”一聲,大門垮塌了。
“誰?”
接著又傳來穿衣服的嗖嗖聲。
吳漢成這才知道壞了恩人的好事,可他想要退出門來已經來不及了,因為他的恩人已經衝出房門,正要看到底是哪個狗日的壞了他的好事。不料他看到的是吳漢成,於是馬上轉怒為喜。
“漢成,你來的正好。”
“我來早了點,我該晚點來的。”
“一點不早,這回你幫了我大忙。”恩人接著說:“大夫說我要趁著藥性趕快把事完了,我擔心一兩次不成功,就只有天天關在家裡做事了。”
吳漢成哈哈大笑起來,“你繼續做你的事吧,那我走了。”
“哦。你到哪裡去啊?”
“我到漢口去。”
“你要當心啊,記得回來,你還有妻子孩子。”
“知道。”
連吳漢成自己都不敢相信,恩人這麼快就答應了他的要求,看來,投其所好的魅力可真不小啊。中國的一些小人們之所以能夠屢屢得志,正是因為他們專會投人所好。
吳漢成擔心恩人清醒過來後反悔,馬上跟岷女告了別,帶上行李,邀上幾個弟兄就上路了。
第十三章 亡命鄂西( 3.隨
吳漢成追趕了整整十天,終於追到了孫部。當然,吳漢成並不是想投靠革命,而是希望得到孫部的庇護,使自己不至於受到日本人的迫害。
當時,孫部正在距離漢口不遠的隨縣和北洋軍展開一場戰鬥。
北洋軍大概有千把人,而孫部最多只有三四百人。但這場實力懸殊的戰鬥進行得還是很激烈。孫部駐紮在山頭上,北洋軍朝山上進攻,這是電視中常見的戰鬥場面,也是實力較弱的一方慣用的防守手段。由於孫部個個都是不要命的傢伙,而北洋軍疲於應戰,所以,雙方一直保持在僵持狀態,很難分辨誰是最終的勝利者。越打到後來,由於誰都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因此誰都不想再打了,可又擔心對方會攻打過來,於是,就這樣你打我一下,我象徵性地還擊一下,總之誰也別想勝利,誰也別想傷害到誰。
據當地的一位百歲老人回憶說,這場戰鬥就發生在他家附近。那時候他才剛剛記事,他記得山上山下都是黑壓壓的扛著槍桿子的兵,可很少有人開槍。他當時還以為大人們講的打仗就是這樣子的,當兵的光扛著槍桿子看,你望著我,我望著你,完全不用開槍的,也不會死人,還沒有小孩子們玩的打仗遊戲過癮。
用今天的話說,吳漢成的出現可謂下了一場及時雨,他順理成章地充當了和事佬的角色。和事佬是漢口的方言,就是指那種沒有原則性,調解糾紛時不分青紅皂白,各打一板子的人。為什麼中國的和事佬多,也受到老百姓的歡迎,正是因為矛盾發展到一定程度上,雙方都覺得繼續爭吵或打鬥下去沒有意思,可誰都扯不下面子先罷嘴或放手,於是需要第三方來調停,給雙方一個台階下,這就給和事佬的出現創造了市場。
別看打仗是真刀真槍的拼殺,在關鍵時候,特別是士兵們把打仗當成是一事差事來應付,而不是爭奪民族尊嚴和國家主權的時候,打仗還真像漢口人的抖狠,調和一下就什麼事都沒了。
但和事佬不是誰都可以當的,得有不怕挨打甚至不怕死的膽量和嚼不爛的舌頭。年少更事的吳漢成早就覺察出雙方的這種心理默契,他裝成是一個當地居民,爬到附近的北洋軍和孫部之間的一處山坡上高喊:
“兵哥哥們啦,莫打仗了啊,糟蹋了村裡的田地,我們明年靠什麼填肚子,靠什麼過日子啊!我上有90歲的老娘,下有剛出生的娃兒,下有少,我全家八口人,不,全村上百口人就指望這點收成啊。我們都是窮苦農民出身,你們就可憐可憐我們吧,你們打仗可以,換個地兒吧,莫踩壞了糧食啊。”
雖然沒有人搭話,但也沒有人哄趕他走,因此,吳漢成意識到自己的喊話還是有一定效果的。於是,他接著大聲說:
“從來都是當兵的打仗,老百姓遭殃,可當兵的也是老百姓呀,當兵的為誰打仗,有幾多時候是為國家為民族,是在為高嵩在上的官老爺在拼命呀,值得嗎?兵哥哥們啦,你們要是再打,就先打死我吧,反正我也不想再活下去了,糟蹋了我的糧食,我也活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