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3頁
鯀攻過榆山、程州之山,最後還是失敗。
那禹攻雲雨山,攻共工國的各種山,結果如何呢?
山海經:「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因是以為台。在崑崙之北。」
相繇是共工氏的附庸,圖騰是九首蛇身,且自環。哇塞,這個圖騰超震撼,比漫威九頭蛇圖標帥多了,相繇是上古九頭蛇組織?
開玩笑的,總之這個相繇氏,非常厲害,會吞噬很多土地,其嘔吐之物,會把大地變成溪流沼澤,上面的水都是苦的,估計是污水,動物們都沒法生存。
禹堵了洪水,滅了相繇,血都是猩臭的,污染土地,植物都沒法生長。
那片地方就是池沼,很多水,無法居住,禹往上填土,並把腐爛的污染的土挖走,可那裡依舊是池沼,填上去的好土也被污染了。
最後禹把挖出的淤泥,堆砌成台,便是群帝台,在崑崙之北。
這個台,大約就是山海經里寫的『帝嚳台、帝堯台、帝丹朱台、帝舜台』。
其實禹,情商還是有的……他雖然跟父輩一樣務實,但並不傻,與舜的關係處的很好。之後開闢純世襲的王朝,也展現了他的政治智慧。
總之,這段文字,就是記載禹治水期間,疏導山川期間,所遇到的麻煩。
攻共工國山,並不順利,共工氏不願再次遷徙,不願山被挖開,直接和禹兵戎相見。
對此,《淮南子》也有類似記載。
「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江淮遍流,四海溟涬。民皆上邱陵,赴樹木。」
得,照這意思,洪水是共工的鍋咯?
其實很顯然,共工應該只是跟禹起了衝突,不願配合而已,跟禹剛了一波。
共工氏這裡我簡單解釋一下,「共」字在甲骨文中寫作兩手搬一塊方形物體,表示雙手合作的意思。甲骨文中的「工」字寫作上「工」下「口」,「工」的形狀為斤錛之類斫木工具,所以甲骨文中的「工」字表示用斤錛之類工具整修東西,或者進行這類活動的工匠。可知「共工」一詞的含義是合作完成一件複雜的事情。
這件事便是興修水利,有人考證,共工氏是一個善於組織人力治水的部落,他們把高地剷平,低地填高。在上游水域修築堤防。
其實,就是水庫。
但是他們的工程能力明顯有限,水庫也不可能永遠蓄得住,得有疏導措施。
不要懷疑古人的智慧,七千年前的良渚古城,遺址中就已經被我們發掘出原始的水庫,可以蓄洪、防水。是全球最早的水利工程,已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共工氏善於這個,因為總是泄洪,或者因為失誤而導致水庫決堤,所以共工氏被後世傳為水神,且傳他性情凶厲,經常用洪水害人。原因就在這裡。
對此,共工氏自己肯定也有鍋,而且很可能就故意利用人們對洪水的恐懼,威脅周邊的部族。
山海經:「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東。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
翻譯一下就是說有個共工台,別人射箭都不敢往北邊射,因為怕共工台。台在系崑山的東面,四四方方,南面(畫)有一條蛇,虎色斑紋。
我尋思,那虎色蛇,可能是個水庫龍浮雕閘門,大抵是泄洪口上的裝飾物。
泄洪的閘門,叫做龍門。
作為共工氏的附庸,相繇顯然也有類似的水庫,處於高處,只要開閘,就會『嘔吐』污水,所以好的地便會化為沼澤,而且還是腥臭的。只不過他的圖騰,或者閘門的裝飾物是自環九頭蛇。
因為禹要開山,遷徙他們,相繇就很不服了,共工也想掂量一下舜的能力,看看他配不配當帝,要是舜跟堯一樣,不怎麼支持治水者,那禹就別想開他們家的山!
於是雙方發生衝突,甚至一場大戰。
戰爭中,相繇直接水攻,開水庫放污水,那些污水很可能是長期的生活污水,可能還富含礦物質,直接把交戰地區的土地,淹成了鹽鹼地,而且還是重度災區,所以穀物無法生長。
經歷過洪水的朋友都知道,洪水是非常髒的,因為會把地下各種髒東西翻騰出來,還有各種污穢淤泥。
如果水庫本來就很髒,長期是死水,有各種生活垃圾,那麼再一泄洪,淹沒的地直接化為腥臭沼澤是完全沒問題的。
然而,共工氏雖然會玩水,但是禹的家世也不一般,鯀乃至鯀的祖上,也傳下來一條治水之法。而且是堵疏並用的先進技術,比共工氏這種舊時代的技術更厲害。
再加上舜的大力支持,牽制共工氏,作為大禹的堅實後盾。
所以這一仗禹贏了,不僅如此,舜還成功平定了共工氏,解決了這個長期以來的大麻煩。
尚書記載,舜的功績就是平四罪。共工就是四罪之一。
舜打服了共工,至於四罪中的鯀族,則是用懷柔手段降服的,降服之後還重用了鯀族的禹,收為己用。
所以周朝文獻說舜平定四罪,恐怕所言非虛,至少山海經里,就記載了其中兩罪被平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