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782頁

    這就是非常簡單而帶有上古習慣的一種狀態描述,包括後來人們依舊有這種描述習慣:『你跟著太陽走』、『你跟著北極星走』之類的。

    現代人困到了沙漠中,也是依靠太陽來定位的。

    古人更是如此。

    而山海經這麼記載,這麼描述,還讓我看出了夸父在進行一場長途跋涉,甚至背井離鄉。他在日夜交替的進行一項活動。

    否則他沒有必要,沿著大河朝太陽走的方向走,那一定是遠離了他的家鄉,遠離了他熟悉的地方。

    我個人認為,夸父,或者夸父族,在進行一場遷徙。

    夸父白天趕路,晚上休息。那晚上的時候自然口渴。

    古代遠行,必不能遠離水源,皆是逐水草而定,如果在遠離水源的地方休息,必然會下場悽慘。

    氏族遷徙,更是如此,一定是尋找有水源的地方。畢竟這是連動物遷徙都知道的事!

    但是最終,夸父還是犯了這樣的大忌。

    他們白天趕路,晚上休息喝水,沿著黃河向西,到了上游的渭水。

    之後竟然還要走,向北去大澤。

    沿著河走也就罷了,一路都能喝到水。可卻非要遠離母親河,跨越陌生的地區,尋找大湖。

    最後可不就渴死了麼?

    死後,他們帶的桃枝拐杖,跟著他們一路跋涉,都沒有『渴死』,反而在他們的屍體旁長成了桃樹,桃樹結果落種又長大,終究化為一片桃林。

    桃枝的生命力都比夸父族頑強啊。

    海外北經的這段話,就只是說了這麼多而已。

    簡而言之,就是夸父或夸父族,白天往西走,晚上休息補充水源,白天繼續走,一路喝了黃河水和渭水,之後要想往北去找大湖,結果半路渴死,遺留的拐杖後來長成了桃林。

    就是如此簡單,就是如此樸素的一件事。

    海外北經的描述,十分的理智,它只是在描述簡單的事實。

    但是這件事的背後,卻有諸多謎團。為什麼要進行這場大遷徙呢?

    沿著黃河走到了渭水,脫離渭水又向北。

    也就是從大約可能是河南的地方,走到了陝西,然後向北進入了甘肅?

    為什麼『飲於河、渭,河、渭不足』?

    絕不是後人想像的巨人把黃河、渭水都喝乾了,還覺得口渴的意思。

    夸父要是這麼能喝,請問他是怎麼活到那麼大的?黃河流域無數氏族都不活了?這比大洪水弱不到哪裡去啊,大禹不用治水了,請夸父氏來喝啊。

    要是這麼解釋,五個字就可以表達:『飲干河、渭,渴』,或者『河渭涸,亦欲飲』。

    怎麼都行,但山海經並沒有表示黃河被喝乾了。

    所以事實絕非如此,河渭不足的意思,應該是黃河、渭水,都不能作為他們夸父氏代代生存的水源。

    遷徙必然要在有水源的地方定居,夸父氏找過了黃河中下游沿岸,又走過了渭水沿岸,天下依舊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繼而無奈脫離母親河,北上打算尋大湖定居。

    夸父氏不能待在黃河流域,跑到了渭水流域,還是不能待,只能向北。

    他們是被迫的,他們被整個黃河流域的勢力排擠,他們在被追殺。

    不是夸父想逐日,而是他被迫逐日,有人在逐夸父。

    值得慶幸的是,證據就在山海經中。

    劉歆沒有刪掉這個事件中,另一個勢力的視角所留下的文字。

    《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曰凶犁土丘。應龍出南極,殺蚩尤與夸父。』

    而之前說《大荒北經》中偽作的那句話也沒發完,全文應該是:『大荒之中,有山名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看到這,恐怕應該有人能理解我為何說北經這句是偽篇了。

    這是瞎湊數到了何等的程度,它裡面既有列子對海外北經的藝術表達,又有大荒東經里的說法。

    這怎麼看,都像是劉歆在『成都載天有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這一段本該只是介紹夸父來歷的文字後面,總結性地加上了夸父的歸宿,也就是後來怎麼死的。

    並且,還在同一句中,出現了『兩種死法』。

    這完全是結合了好幾篇的事,總結在這後面了。

    我料定是劉歆整理出現的問題,畫蛇添足。

    當然,也不排除,是山海經早期的作者有好幾個,接力式完成這部著作。

    海外北經寫完,列子還沒出生。等到合寫大荒北經時,已經是列子的時代之後了,所以出現了帶有列子主觀評論,並且總結性發言的文字。

    這種可能也是有的,但只能降低大荒北經的可信度。

    而海外北經和大荒東經,都相當理智。

    總之遵循一個邏輯,不帶有主觀評判的,信度高於帶有主觀評判的。

    所以『大荒東北隅中,有山曰凶犁土丘。應龍出南極,殺蚩尤與夸父。』這句話是可信的。

    它依舊是十分平淡,應龍從哪來到哪去,幹什麼。

    然後就完了,沒有評論,也不寫應龍怎麼想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78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