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3頁
基於這句話,以及前面所解讀的。
就知道追逐夸父的是應龍了,他殺了夸父,或者害死了夸父。
夸父一路沿著黃河跑,跑到了陝西,應龍都要趕盡殺絕,最後沒辦法,夸父往北去找大湖,想傍湖而居,遠離中原。
可惜的是,他屬於被追殺,跑的太急,水沒喝夠,也就是補給沒帶夠。
以至於在往北遷徙的過程中,路又不熟,找不到水源,渴死了。
應龍殺蚩尤,殺夸父。說明兩邊是對立面,蚩尤、夸父是一邊的。
而應龍,毫無疑問,是黃帝戰勝蚩尤最大的助力。
他是黃帝的鐵桿。
炎黃集團戰勝了九黎集團,蚩尤的盟友自然都要涼涼。
至少黃河流域,再無夸父氏安生立民之地。
應龍一路把夸父氏趕出了黃河流域,最後死在北上遷徙的過程中。
而這個過程,還順帶完成了一次果樹品種的出口。
在北方大澤的附近,被帶去了來自中原的桃樹品種。
結束,到此為止。
夸父的事,就這麼多。
這並非多新鮮的說法,單純結合夸父神話,以及上古部落氏族需要依水而居,以及應龍殺夸父這一句,隨便誰就足夠總結出以上的事件脈絡了。
我只是想說,山海經中真正冷靜的文字,是一丁點誇張也沒有的。
完全在以一種俯瞰的視角,去記錄了這些。
當然,這樣客觀的文字,並非全部。山海經中,也有大量帶有主觀因素的東西,那些在解讀時,一律可信度自降一半好了。
不同的經,不同的部分,對一件事甚至會出現多重描述。
並且連稱呼都不同,用詞也不同,完全就不是一個人。所以這肯定是多個作者分不同時期著作的。
那些帶有主觀評論的,基本可以認為是較為晚期總結進山海經的,可能屬於後人補漏或亂加,這在解讀時要單獨拎出來算。
而剩下那些,如『夸父與日逐走……』這樣客觀的文字。
才是山海經的本體。
而那一部分的出現,要絕對早於列子的時代,也就是戰國時期。
因為列子真的有很多故事,靈感來源於山海經。
除去夸父逐日以外,還有東海歸墟。
《山海經·大荒東經》開篇就寫: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
而這個大壑,列子又來了興趣,他加以擴充,寫下: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
這完全是在山海經基礎上加工過了,寫的跟他看了地圖,知道那裡有馬里亞納海溝似的。
反之山海經里寫下這句的作者,淡定許多,就給倆字『大壑』。若是其在列子時代之後,就不合理了,未免也太偷工減料了。
但不管怎麼說,列禦寇這個人,是帶後人解讀山海經非常重要的人。
因為他一定看過完整版,早期版本,沒有經過劉歆『和諧』過的山海經版本。
而那個版本,是我們所看不到的。
以其為信史的態度,去解讀山海經,世界觀都會刷新,比如會發現黃帝是個超級厚黑的人,是和劉邦等開國君一樣,無比腹黑、狠辣的王者。
而上古時期,或文明超乎我們想像。
諸此種種,實在不知道從何講起,莫名其妙寫了九千多字,浪費了正文碼字的時間。
這個番外之後還會不會寫,我也不知道。如果想看,就評論一下,並且告訴我想看我解讀哪個故事。
畢竟我實在不知道從何說起,故事總得有個頭,但山海經的故事沒有頭。
時間線複雜至極,跨度逾數千年。
至於結尾,倒是很明顯,是成湯伐夏桀。
所以我說劉歆一定刪了很重要的一段歷史,不止一段,而是好幾段,使得整個山海經,斷斷續續,東拉西扯,超難整合。
總之可能這番外想看,只能瘋狂催我更。
嘖,以上。
……
關於山海經的二點想法
吃素滴和尚讓我解讀鯤,我只想說,山海經里沒有鯤……
不過有人考證,莊子對於鯤鵬的描述,脫胎於山海經中的北方之神禺強。
這個名字大多數人可能不熟悉,但他又叫玄冥。
《淮南子·天文訓》:「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
這指的就是禺強,他輔佐顓頊,相當於應龍之於黃帝。
因為莊子寫了:北方禺強,黑身手足,乘兩龍。
黑字古文又與魚字相近,有人認為可能傳抄錯誤,其實莊子想說魚身手足,乘兩龍。
而禺強在山海經里,又是人面鳥身,乃是北方海神。
所以有人就分析了,禺強有鳥身和魚身兩種形態,同時也是海神和風神之類的。
於是,鯤鵬其實就是北海神玄冥的說法,就冒出來了。
對此,我個人是完全不信的,這完全是強行套關係。
玄冥這個人在山海經里,主要有兩處描述。
《山海經·海外北經》:北方禺強,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
《山海經·大荒北經》: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