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0頁
人類農耕文明因此大量擴張,都擴張到沿海地區了,改變了鳥類的習性,故為精衛。
精衛二字何意?以甲骨文和金文、篆體的象形而論,『精』是米粒。
衛,則是拿著鋤頭的人,延伸意義是拿著鋤頭保護莊稼不被破壞,不被動物吃掉。
這就是保衛最早的意思,跟保家衛國無關。
上古先民拿著農具驅趕野獸鳥類,保護莊稼得以豐收,故為精衛!
這實際上就是指一種會吃我們莊稼,總是要我們驅趕的鳥類。
所以女娃不是炎帝的女兒,至少不是我們理解的女兒。
其實縱觀炎帝的女兒,就會發現,全部和農耕有關。
帝女桑,死後化為桑樹。瑤姬,死後化為靈芝。女娃,死後化為精衛。
得,我要說一個悲傷的故事:炎帝沒有女兒!嗚嗚嗚……
他的女兒全是農桑草藥。
所以在那個時代,炎帝可能沒有女兒,就算有,也是地位卑微,根本不值一提。
人們寧願認為炎帝選種的桑梓、靈芝,以及環繞在農耕部落聚集地附近的大雁,是炎帝的女兒。
其實這麼一想,也通。
就好像現代痴迷泥塑的人,會被人說:你簡直是把這些泥塑都當成你的女兒了,你親生女兒都不管了,每天就只知道管這些泥塑……你還要女兒幹嘛!它們才是你的女兒!
炎帝是個痴人,他沉迷種田不可自拔,沉迷辨識草木,不可自拔。
他發明了大量的農耕器具,並且精選出了所有可以種植的草藥和莊稼。身邊圍繞著大量鳥類,毫不出奇。
這對於其他庸民而言,這些東西才是他的孩子。
炎帝是個好的領袖,但不是一個好的父親。
至少,他不是個女兒控,親生的女兒地位還不如手中的百草……嗚呼哀哉!我好想要女兒啊!
關於精衛的解讀,就這些了。
嘖,以上。
……
山海經的第四點想法:唯一且真正的至高神
山海經千頭萬緒,涉及廣袤,想要解讀,絕非一日之功。
關於它我有很多想法,可說一個,必牽扯眾多,彼此之間,線索複雜,關聯繁瑣。解讀一個,必要引出另一段作證,而為何它能作證,又要先讓你們明白另一段為何那麼解讀,而若要這麼做,就又得牽扯其他段落,如此種種,真是千頭萬緒,不知道從何講起。
幾千字的篇幅,也只能摘出其中很少很少的一點點去解讀,一次根本講不了太多。
所以山海經的個人解讀,我到底會寫多少,我自己都不知道。
我想來想去,意識到有些讀者可能連一些最基本的東西都不理解,這會使得我在解讀時非常麻煩,提及的東西萬一生僻點,或者你們被諸多後世文學誤導,而把一些錯誤的東西當做常識,繼而跟我理解的不同,就會對不上頻道。
所以我必須還夾雜著一些科普,讓你們先了解我『經外的理解』,再跟我走入『經內的理解』。
而既然山海經是五帝時期的上古之事,便決定先從『帝』講起。
且先不談帝有什麼能力,帝在山海經里有多強,帝到底有沒有神異。
我先從三皇五帝最樸素的身份說起。
皇帝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創建的稱呼,意思就是他比古之皇、古之帝更厲害。
功高者為皇,德望者為帝。前者是對『全人類』有著無與倫比的重大貢獻的人類始祖。後者是對諸多氏族有巨大德行,天下萬族眾望所歸的最高領袖。
大家都知道三皇五帝,但很可惜,山海經通篇沒有提過三皇,帝也不止五個。
三皇五帝最早是漢朝儒家開始這麼說的,而因為春秋戰國時期興起的五行說,所以將歷史上的『眾帝』,選了五個高人氣的出來,對應五行、五德。
至於三皇,最開始有天皇、地皇、泰皇。他們到底有什麼功績,不知道。
而春秋戰國時期,人文思想極為發達,所以賢者們就開始將更多的上古始祖,賦予皇的地位。
說白了,真正的遠古,是沒有『皇』這個名號的,皇級名號是後人『追封』給那些有著重大貢獻的始祖的。
於是陸續的,開始出現各種皇。
皇在這個時候,就是指大功勞的始祖,而並非一定要三個。
後來非要三個,大概是為了對應天地泰,或者天地人吧。
首先哪三皇就眾說紛紜。比較主流的是『伏羲、女媧、神農』,還有一種是『燧人、伏羲、女媧』,以及『伏羲、神農、黃帝』。
以上都是記載來源比較正式的,至於有些不正式的,比如把共工、祝融都加進去的,那純粹是很晚期時候的一家之言。
畢竟我說了,皇是追封,本來就是後人給的,有功勞的始祖都可以冠名為皇,後人隨便把誰列為三皇都行,就算現代人列個九皇,一百皇,又能如何?只能說明我們孝順……
在亘古時期是沒有皇這個稱號的,只有帝。
所謂三皇,只是將有資格稱為皇的眾多始祖,挑選其中三個高人氣的出來罷了,令其世代傳頌,以顯尊崇。
那麼三皇最早的說法是什麼呢?
最早的說法是《莊子》: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
沒錯,什麼伏羲神農,一個也沒有。發明造屋、生火、生產工具的三位無名老祖,就是莊子定義的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