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李鴻章奉旨後,即派丁汝昌水師,及暗雇商船裝運陸軍前往。袁世凱知事機已動,即明向韓延詰問。韓王本屬無腦筋人,一時為袁所逼,乃出此走險之謀。至袁詰問,知事已泄,驚惶失措,父子君臣相顧而泣,概委不知,派諸大臣求袁容量。不知袁久已電達政府,問罪之師已經在道,又知韓王無能,俄政府未必開釁東方,復電李鴻章速其實行。
袁電六:
韓王使送文憑人蔡賢植逃,而幽害之以滅口。欲抵賴匿憑,以待俄兵。然文憑有韓王國寶,將不知從何抵賴?鬼蜮情形,殊可切齒。此時臣民交鬨,舉國鼓沸。如有五百兵,必可廢王,擒群小解津候訊。查王及妃托俄已深,事必通俄,勾引串謀,愈去愈深,華難勝防。凱本庸愚,謬叨委任,際此非常,瞬息千變,日夜焦急,伏乞憲台密授機宜,庶無隕越。
李鴻章連接袁報,兵已首途。茲接袁電,又添四兵艦馳抵仁川,以備乘機舉事。時日本各報多載此事,民間大嘩。而伊藤、井上諸氏,持靜以待動宗旨,蓋深知清政府有始鮮終。一切皆已準備,適丁汝昌所帶定遠艦隊觸石受損,馳往日長崎石塢修理。而國民深恨清對韓舉動惡劣,見清水師兵登岸,聚眾殺傷多人。丁遂電稟李鴻章,謂日本群情洶洶,韓事宜慎,不可輕舉。於是日清兩國殺傷水師軍人問題又起。李鴻章前顧後吩,使果廢韓王,恐我國必不認可,又因屢詢俄政府韓求保護一事,俄皆答以不知。韓又推系小人所為,已拿金鎮嘉等治罪。駐俄清公使劉芝田向俄政府極力探詢,毫無影響。李鴻章遂密示袁世凱趁風收帆,令韓政府索回與俄使原文,嚴懲群小,權了此局。而調將懲兵之舉,亦遂消滅。袁得李示,陰使韓民怨謗其君,迫韓王索回聯俄公文。韓王不得已,往求俄使。俄以此事袁世凱不應干涉,倘再催索,即電俄政府戎衣從事。韓人左右為難,而俄使任中國多方鼓動,佯為不知,中國終無之何,只得因循了結。嗣世凱令韓逐去近臣數人,韓派宰相徐相雨齎國書赴清廷辯誣謝罪,並照會袁世凱,聲明韓廷實不知情,設有此事亦小人妄造,實非公文。又啟用金允植,其事遂寢。錄朝鮮致袁世凱照會於下:
為照會事,照得本政府屢蒙貴總理詰問本政府有公文送俄公使求其保護等情。查此事國王暨政府皆不得知,聞之實深驚愕,立即差人向俄公使探索此文憑。該公使只雲詫異,並無影響。盤核無從,曷勝焦灼。竊小邦服事上國,蒙皇上字恤,恩同罔極,而小邦感戴亦可質諸神明。不意奸細之類平地構誣,欲興離間,禍及下邦,下邦不勝惶悚。乃諭本政府將此事實密告貴總理詳悉,並由國家派丞相徐相雨攜帶辯誣書詣天廷謝罪,並乞諸王公大人及北洋大臣核辦鑒原,俾小邦伸其誣枉,實為德便。合此先行照會,請煩貴總理查照施行。
韓廷照會後,即派丞相徐相雨齎辯誣書赴中國總理衙門及北洋大臣兩處謝罪,其大旨亦如給袁之照會。清閱韓書,咸向徐究此事原因。徐恨袁專橫,指為袁憑空結撰,韓俄並無影響,又諷袁平日種種暴躁。清廷諸大臣多認袁無事生端。總理王大臣囑李鴻章另覓妥人接充,速撤袁世凱。幸韓王妃侄閔泳翊偷盜韓廷致俄公使蓋印公文副本給袁,袁乃寄呈李鴻章。閔泳翊又逃在天津,求救於李。人證皆在,李鴻章據實函達總理王大臣,為袁辯白。總理王大臣得李書,復以世凱遇事張狂,舉動暴躁,囑李嚴申訓戒。李如所囑,轉知世凱。袁受訓誡,興致大阻,韓間得自由。平心論之,以韓廷謬妄,雖無袁世凱之逼迫,而簧鼓滿朝,勢必有附俄之謀,不過袁促之使速耳。但袁能造端,即能結果,使其不能實行,不得不稱之曰能。袁於此事功過固可相抵。特其功名熱中,不明時局,又不得不謂之躁。使當時清國兵力足抗強俄,其謀廢朝鮮也固宜。乃當時英侵西藏,法並暹羅,識者幾為清憂,有岌岌不能自保之勢,而徒擁朝鮮備藩之虛名,並阻撓其進步,自誤以誤人,殊可笑也。
袁世凱結束此事後,並未得功,轉受政府斥責,其專橫舉動亦漸收斂。故光緒十三年至十四年間,日、清、韓三國國際上亦甚和平。但袁雖收斂,不過於韓廷事不多干涉,至與各國公使交際,其初位置自高,勢難中落。尤其俄公使以其干涉韓之文憑事銜恨尤甚。各國公使因袁自大,亦多不滿意。俄使嗾各國公使開議,舉美公使報告美廷,請美廷直達清廷。蓋知袁為李鴻章所信任,非動國際交涉,不能使袁去位。美使承認後,各國公使均將袁專橫自大之舉動函告各國政府。至閔泳翊者,前為袁盜韓王致俄使密書副本,事發閔即逃至清,求李鴻章保護。李不加意,閔銜之切齒,又逃之英,逢人輒告謂密書為袁捏造,欲起兩國交涉,從中邀功,故陷我於危,含冤莫白。於是歐洲各報多以袁捏造國家印信,例應治罪。又以袁非公使,無治外法權,故美廷接其公使稟,即電知駐清美公使,向清廷詰問。錄美使照會清總理衙門文於左:
為照會事,照得本大臣接准本國外部來文。囑詢中國派駐朝鮮袁姓宮系何等職任?聞在該國無論各國駐京大臣有何公事會議,彼均弗肯與議,惟派所用之通使前往。屢有事件,自以為與韓廷相近,與他國大臣不同。其所用官銜,按英文譯系辦事大臣,本國於此事將有行知本國駐韓大臣之件。故囑轉詢中國所派駐韓之員,是否即系辦事大臣?抑系二三等欽差?希即照復,查照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