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7頁

    平時趙王拿張、裴諸人無可奈何,一朝小人得志大權在手,就公報私仇來了。趙王殺了張華父子與裴,覺得還不夠解恨,他又下令將二人夷三族。

    這時就有梁王司馬肜、東海王司馬越替裴家說話,他倆說裴的父親裴秀是開國元勛,裴秀的靈位正在太廟裡陪伴先帝,裴家如果絕了後,這未免太狠心。

    河東裴氏是晉初第一等高門士族,親戚都是權貴重臣,比如東海王司馬越的王妃就姓裴,所以他也替裴求情。趙王經過權衡,放過了裴家,裴的兩個兒子裴嵩、裴該因此免於一死,被流放帶方(今朝鮮境內)。

    張華家門戶低微,沒有那麼多權貴親戚,因此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結果被夷三族。張華有個孫子叫張輿的身手矯健,逃了出來,從此亡命天涯。兩年後趙王垮台,張華恢復名譽爵位,張輿繼承了張華的爵位,後來天下大亂,張輿避亂江南,做了王導的掾屬,得以善終。

    張華是很得人心的,當有人回來稟報說,張家有一個孫子漏網了。正在撫屍痛哭的劉頌破泣大笑,這老頭一邊笑還一邊說:“茂先,卿尚有種也!”(張華字茂先)把趙王氣個半死。

    與劉頌一起慟哭的還有此前輿棺上奏替太子求情的閻纘,閻纘一邊哭一邊說:“早就勸大人遜位避禍,大人不肯,如今果然不免於難。唉,這就是大人的命運吧!”哭著哭著這位老兄怒火中燒,又跑到賈謐的屍體前,踹兩腳吐幾口唾沫,罵道:“小兒亂國之由,誅其晚矣!”

    當晚罹難的還有解系解結兄弟。梁王曾是解系的上司,於是替老部下求情,可是趙王翻起臉來連親兄弟也不買帳,他勃然大怒說:“我於水中見蟹且惡之,況此人兄弟輕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那意思是說,趙王想起解氏兄弟就咬牙切齒,連帶著討厭一切帶“解”這個音的生物。梁王最終未能解救解氏兄弟的性命,趙王一動手就是斬草除根,解家滿門都被屠戮。解結的女兒第二天就要出嫁了,夫家裴氏(也是河東裴氏,但不是裴這一支)想把她救下來,那女子卻說:“家破如此,我怎麼忍心獨活!”於是也跟著家人一起被殺。

    這事震撼人心,此後晉朝廷就定下制度:父家犯罪,出嫁女子不連坐。

    兵變是在子夜發生,等殺完人已接近黎明。大局已定,稍事體憩接著進行第二回合。

    第二天是甲午日,正式開始清算賈氏黨人,趙王高坐在宮城最南端的門樓之上發號施令,禁軍嚴陣列於門樓之下,北向宮廷,殺氣騰騰。

    尚書和郁持節將已被廢為庶人的賈南風押送至金墉城,五天之後,尚書劉弘等人持節送來了金屑酒。金屑酒是古代帝王賜死所用的酒,它的成分今天眾說紛紜,沒有定論。劉弘送來這杯酒,就表示賈南風的大限已到,該上路了。當年楊皇后就死在離賈南風幾十米遠的地方,冤魂不遠,當年的始作俑者,今日也嘗到了自釀的苦果。

    冤冤相報的輪迴才剛剛開始,一年之後,也在這金墉城裡,趙王司馬倫含恨飲下一杯金屑酒,將以相同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在永康元年四月,正在春風得意的趙王司馬倫絕對沒有預料到自己的悲慘結局。送走了賈庶人,他傳令將毒殺太子的兇手太醫令程據、治書御史劉振、黃門令董猛、黃門孫慮,滿門抄斬、曝屍於市。參與陷害太子的趙粲、賈午已死,趙粲的叔父中護軍趙浚斬首;賈午的丈夫韓壽雖已病死,但韓氏仍被夷三族。

    另外,司徒王戎是裴的岳父,備位大臣卻沒有匡諫,免職;尚書令王衍素來阿附賈氏,免職。此外還有許多朝臣被認為是賈氏、張華、裴的黨人而受牽連被罷免。

    趙王又稱奉詔大赦天下,讓惠帝任命自己為相國、侍中、使持節、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百官總己以聽,劃撥禁軍萬人為自己的府兵。當年宣帝、文帝輔佐曹魏時享受什麼待遇,他司馬倫就享受什麼待遇。

    上台伊始,趙王的野心就暴露無遺。相國是秦朝設立的官銜,西漢有時設“相國”,有時就改名為“丞相”,到了東漢,不設“相國”,改由“大司徒”行使名義上的宰相職能,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相國”又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翻出故紙堆。漢末以來,擔任過“相國”一職的臣子都心懷叵測,例如漢獻帝的“相國”是董卓、曹操,魏齊王曹芳的“相國”是司馬懿。現在趙王想當侄孫的“相國”,還想享受當年父兄在曹魏的待遇,要知道當年司馬懿父子可是一心想篡位的,今天司馬倫想步其後塵?

    永康元年四月的政變在賈氏等人的鮮血中落幕了,太子的冤讎得以昭雪,但世人並未因此歡呼雀躍,人們發現,新上台的趙王似乎更加居心叵測。戰亂的陰影不僅沒有散去,反而更加凝重黑暗了,世人想起張華臨死前的嘆息:懼王室之難,禍不可測也!

    六、他鄉遇仇敵

    賈皇后既廢,為了顯示她的罪惡,也為了標榜趙王兵變的正義,就必須給太子恢復名譽。

    於是惠帝下詔書為兒子的冤魂昭雪,重新冊立兒子為皇太子。尚書和郁率領原來東宮的官屬趕到許昌,將太子的梓宮與兩個皇孫迎到洛陽,同時宣詔,追封太子長子司馬虨為南陽王,皇孫司馬臧為臨淮王、司馬尚為襄陽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