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檄文遞了上去,洛陽的反應完全合乎意料。惠帝下詔說,河間王膽大妄為,竟然敢舉兵內向京輦,朕要親率六軍御駕親征,誅殺這個奸逆。朕任命長沙王為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抵禦外敵——從這一份詔書可以看出,長沙王還是給成都王留有餘地,他把全部的罪責都堆給河間王。
二王各自點起大軍,浩浩蕩蕩而來。李含已死,這次河間王派出的是老臣索靖,河間王以索靖為游擊將軍、監洛城諸軍事,統領雍、秦、涼三州兵馬,又以張方為前鋒,領兵七萬,出函谷關東向洛陽;成都王那邊聲勢更為驚人,他糾集了二十萬軍隊,屯集在朝歌,然後他任命陸機為前將軍、前鋒都督,統領北中郎將王粹、冠軍將軍牽秀、中護軍石超等部,南向洛陽。成都王的軍隊旌旗相聯,從朝歌連綿到黃河邊,軍鼓聲傳出數百里遠,據說自魏晉以來,從來沒有一支軍隊能達到如此聲勢。
除了二王,豫州的范陽王也派出偏師加入征討的行列。所以當時的形勢是一邊倒,河間王一方在以天下半數以上的軍隊圍攻孤城洛陽,可謂殺雞動用牛刀,長沙王的覆沒是必然之勢,而且有齊王的先例,時人預測二王將有徵無戰。
可是長沙王令所有人眼界大開,他竟然扼守孤城長達半年。
長沙王“身長七尺五寸,開朗果斷,才力絕人,虛心下士,甚有名譽”,經過半年的努力經營,他在洛陽已經深得人心。
瀕臨絕境的長沙王要做困獸之鬥這完全合乎情理,出人意料的是全洛陽的人竟然也會與長沙王齊心協力。眾所周知,這在惠帝朝屬於反常現象。
洛陽禁軍原本有限,為了平定張昌叛亂,長沙王又派出前軍八千人去了荊州,所以長沙王的軍事實力比當年趙王還要弱小。
惠帝依然是長沙王最有力的王牌,借著御駕親征的名義,長沙王在洛陽招集六軍。
八月乙丑,惠帝將要出城到洛陽以西的十三里橋督戰。大駕駐停城東,滿朝文武、洛陽六軍都在場,長沙王向禁軍徵詢意見:“今日西討,欲誰為都督乎?”
六軍將士眾口一心:“願嵇侍中戮力前驅,死猶生也。”
既然眾望所歸,嵇紹當即被任命為平西將軍,使持節都督洛陽諸軍。隨後,惠帝大駕出城,長沙王派出左將軍皇甫商領左軍一萬人先行,去攔截張方。皇甫商順著洛水向西,進入弘農郡,在宜陽設防。
此後半個月長沙王帶著惠帝奔走於洛陽城外各個軍事據點。四天之後的八月己巳,惠帝回到城北宣武場;又過了一天,八月庚午,惠帝到了城東石樓;又過了七天,九月丁丑,惠帝視察黃河上的河橋防禦工事;又過了七天,九月甲申,惠帝棲息於城北邙山的軍營之中。
此時西線戰火已經點燃,張方與皇甫商在宜陽交火,甲申之前兩天,九月壬午,皇甫商大敗,逃回洛陽,張方趁勝長驅直入,逼近洛陽。
西線告急的時候,成都王的軍隊也逼近城東,沖在最前面的是冠軍將軍牽秀。甲申之後三日,九月丁亥,惠帝抵達城東數十里外的偃師邀擊成都王,未遇敵軍;四天後的九月辛卯,惠帝後撤至洛陽東效的豆田壁,這時長沙王聽聞牽秀軍在東南方向,於是又向東南搜索邀擊。九天之後,九月丙申,兩軍在洛陽東南數十里的緱氏遭遇,牽秀被擊敗,撤退。
成都王勢大,牽秀退了,馬上又有石超領著生力軍補了上來,牽秀收拾收拾殘兵,跟在石超身後。
長沙王在東線與牽秀、石超周旋,西線的張方沒有遇到有力抵抗,進入洛陽,竟然把可憐的羊玄之給嚇得一病不起,沒幾天就死了。洛陽城內擁護長沙王的士眾與張方展開巷戰,城中朝臣不論文職武職全部投入戰鬥,三省尚書白天打仗晚上抽空辦公,兩不誤。洛陽東南方的清明、開陽兩道城門被焚毀,雙方死亡過萬。
得知張方入城,長沙王即忙回師救援。此時已是十月,十月壬寅(丙申日後六天),惠帝離開緱氏回宮,石超緊逼在後追趕,攆著攆著,石超還抽空放把火將緱氏行台燒個精光,這一次惠帝走得狼狽,有許多御用物品沒來得及帶走,都付之一炬了。
回到洛陽,長沙王帶惠帝親臨前線,沖在最前頭的關中士兵遠遠望見皇帝乘輿,都不敢攻擊,紛紛後撤,長沙王趁機發動衝鋒,關中軍當即崩潰解體,張方無法阻止這退潮一般的潰敗,只好丟下五千多具屍體,撤到洛陽城外。主帥索靖也在此役中陣亡,時年六十五歲。索靖以書法留名後世,他早年與衛瓘同在尚書台,都以善草書知名,世人稱之“一台二妙”,結果“二妙”殊途同歸,都殞命在這“八王之亂”中。
西線的危機解除,但長沙王還沒來得及鬆口氣,東線的石超、牽秀又殺到家門口了。石超到了洛陽東效就與陸機會師去了,牽秀則憋著一口氣,追到洛陽城東中門東陽門外,趕上范陽王也在那裡趁火打劫,於是兩軍合併攻打東陽門。
十月丁未(壬寅日後五天),長沙王與牽秀、范陽王大戰東陽門,牽秀、范陽王再度吃了敗仗,退出城外。
二十萬大軍竟然頻遭敗績,成都王有點坐不住了,他派出將軍馬咸作為援軍去幫助陸機,馬咸就是名將馬隆的兒子,可惜他在史籍中唯一的露面竟然是在打內戰。第二天,十月戊申,陸機集中力量攻打洛陽東北部的建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