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1頁

    齊王是王子出生,想必此前從來沒有為吃飯的事情操心過,現在一下子必須解決幾十萬人的吃飯問題。怎麼辦呢?齊王找到當時的度支尚書想辦法。度支尚書相當於現代的財政部長,掌管全國物資的收支,他轄下專管倉庫的尚書倉部有一個叫陳敏的倉部令史,提議說:“南方米谷皆積數十年,時將欲腐敗,而不漕運以濟中州,非所以救患周急也。”

    這是一個好主意,朝廷馬上任命陳敏為合肥度支,去恢復漕運,不久之後陳敏又改任廣陵度支,將江南糧倉里積儲了幾十年的糧食源源不斷地運往洛陽。

    陳敏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但他並沒有以功臣的身份留名青史。古代漕運有專門護運的軍隊,以應對各種突發情況,這部分軍隊被稱為漕運兵。江南水道縱橫交錯,為了快速打通最便捷的水道,朝廷讓陳敏統領大量漕運兵,六年之後,陳敏憑藉手中的兵權發動叛亂,試圖割據江南。

    當然,他沒有成功,否則就不會有東晉,晉元帝司馬睿也就沒戲了。

    對於糧食危機,成都王也是有責任的。由他帶入洛陽的軍隊有二十萬之多,但他功成身退一走了之的時候,並沒有把軍隊帶走。當日成都王行色之匆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讓人感覺他好像不是在做一件可博得全天下讚譽的壯舉,而好像是在倉皇地逃跑。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成都王確實是在逃跑。

    成都王的二十萬軍隊有一大半是從各地投募來的,這部分人有的是各地州郡士兵,有的是地方豪強的部隊(註:即是地方大戶的私兵),這些雜牌軍嚴格來講只能算是烏合之眾(晉朝的地方軍基本都是烏合之眾),他們響應成都王的表面理由當然都是忠君愛國,內心的真實動機卻很可疑,有很多人在忠君愛國之餘,兼顧著政治投機,還有人純粹就是牆倒眾人推,混在人堆里群毆趙王,趁機替自己爭取一下功名利祿。

    由此可知,追隨成都王進京的那些人不僅帶著他們的武器,還帶著他們的胃,趙王既倒,成都王就應該論功行賞,滿足這些追隨者的期望。這是一個龐大的善後工程,要滿足如此數目眾多的欲望,成都王就必須進行規模空前地大封賞。而這個行為將比當年楊駿、汝南王更加愚蠢。因為當年楊駿等人籠絡的是洛陽的京官與禁軍,這是一種恩賜,受賞的那部分人是權力中樞的一部分,可以對執政者有所裨益;如今則不然,恩賜變成了一種負債,受賞之人拿得心安理得,不會因此而心懷感激。

    而且伸手討賞的都是地方勢力,這些人大多是治世的豪傑、亂世的梟雄,平時對執政者並無幫助,反而是執政者要打壓、防備的對象,封賞他們是飲鴆止渴,暴露朝廷中樞的虛弱,還會滋長更多人期望國家多難,好渾水摸魚的非分之想。更何況,這次要賞的人實在太多了,官爵都是天下之公器,每濫賞一次就會貶值一次,惠帝朝已經貶值過三次了,這次如果再貶值,那晉朝真的要遍地公侯了。  

    所以,賞,政治不正確;不賞,形勢容不得。這是一個兩難的境地。

    形成這個兩難境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成都王等人的地位已經改變。在進洛陽之前,他們是地方勢力簇擁而起的造反派,實質上他們是矯詔起兵的叛臣(趙王篡位掩蓋了這一點);進洛陽之後,他們就成為當權派,屁股決定腦袋,當然容不得底下叛臣太囂張,更不想助長地方勢力的氣焰。

    成都王的最後做法是一走了之,他只為自己心腹如盧志趙驤石超等人討賞,還為一些有利用價值的地方官員,如王彥李毅等人討賞,別的雜牌軍他就撂挑子甩手不管了。

    如前文所述,齊王為了搶執政地位,招募來的軍隊比成都王更多,所以他面臨的困難比成都王更加嚴重。成都王一走,作為執政者,傻乎乎的齊王必須將成都王撂下的擔子給承擔起來。什麼叫作繭自縛?這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那些地方軍隊因此就滯留洛陽,吃光糧食事小,影響人心事大。齊王最後的決定是不賞,不過齊王做得又不徹底,與成都王的做法相似,齊王只給自己的親信加官進爵。齊王給前豫州刺史何勖加官車騎將軍,然後讓何勖領中領軍執掌禁軍,齊王又封心腹葛為、路秀、衛毅、劉真、韓泰為公爵,號曰“五公”。  

    於是怨聲載道,世人紛紛指責齊王“選舉不均,惟寵親昵”,卻把所有讚譽給了成都王,所謂民心就是這麼一個莫名其妙的東西。齊王正逐漸失去地方上的支持,成都王的號召力則與他的聲譽一樣與日俱增。

    齊王的“不賞”不僅限於非嫡系地方軍,對於洛陽中樞的舊臣,齊王也擺出一副有惡必咎、公正嚴明的姿態。上文提及的東武公司馬澹遭清洗僅是一例,文豪陸機也因此差點遭遇殺身之禍。

    陸機在趙王偽朝擔任中書郎。中書省是負責起草詔書的地方,惠帝禪讓詔書也出自中書省,所以齊王將中書省的官員一網打盡,中書監傅祗,右丞周導、王尊,中書郎陸機、杜育一干人等,統統被收押,交付廷尉治罪。陸機吃虧在於名氣太大,齊王懷疑那份詔書就是他起草的,要殺他以謝天下,幸虧有吳王和成都王兩位王爺替他求情(吳王是陸機的故主,陸機陸雲兄弟就是通過做吳王屬官出仕的),另外齊王也查清了禪讓詔書出自孫秀與義陽王司馬威之手(《晉書》如是說,但很可能是筆查不清的糊塗帳,所以推諉給孫秀、司馬威,反正兩人已死,死無對證,此事也就不了了之),陸機才逃過一劫,改為減死徙邊,沒幾天遇到大赦,免罪。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