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6頁
「我去……這麼複雜?」
「魏主任,大頭還沒說呢。」蘇雲道,「還要去除第4頸椎,置換人工椎體。」
更衣室里鴉雀無聲。
一般情況下,杏林園有鄭老闆的手術直播,尤其是高難度的,都要提前做滾屏的預報。
不管是宮內胎兒介入手術還是連體嬰的分離手術,都是這麼做的。
可這次,杏林園很平靜。
這是不是預示著什麼?魏主任回憶了一遍剛剛鄭仁和蘇雲說的術式,他知道這種程度的手術即便是鄭老闆都沒有足夠的信心拿下來。
真是年輕,這樣的患者還想著要做手術治療。換成自己,遺憾的和患者家屬說清楚就是了,根本都不帶湊上去多看一眼的。
不是冷漠,而是這種事情毫無意義。
剛剛還熱熱鬧鬧的更衣室一直保持沉默,鄭仁也沒心思說笑,他換了衣服,戴上帽子口罩就走進手術室。
護士剛把小石頭給領進來。
「石頭,自己能上去麼?」鄭仁問到。
「能。」小石頭雖然身體虛弱,但還是輕快的爬上手術台。
他坐在手術台上,不知道自己是該躺下還是該坐著。
鄭仁看著小石頭的眼睛,微微一笑,伸出右手。
一個小拳頭撞到鄭仁的拳頭上。
「加油!」兩人同時輕聲說道。
第2499章 金屬質感
好運來的歌聲中,老賀拿著面罩,罩在小石頭的口鼻位置。
呼吸之間,小石頭在藥物的作用下沉沉睡去。
「鄭老闆,這孩子挺懂事。」老賀看著沉睡的小石頭說道。
「嗯。」鄭仁點了點頭,「麻醉,準備擺體位。」
小石頭的手術體位已經預演了很多次,鄭仁要在介入配合下做頸部腫瘤的切除手術,和普通手術不同。
高少傑和林淵開始忙起來,而鄭仁也沒叫其他人,整台外科手術準備自己和蘇雲完成。
對於巔峰級別的他來講,助手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可是需要蘇雲那個級別的助手。而且要經過橈動脈進行造影、局部打顯影劑,手術台上實在站不下更多人。
老賀在忙碌著,插管、調整呼吸機的數值、給藥。
謝伊人在和巡迴護士輕點器械數,最開始的這段時間,器械護士和巡迴護士很抗拒別人的打擾。數數一旦忘記,就要重頭再來。
碰到個脾氣火爆的巡迴護士,當時就會暴走,指著鼻子罵人。
鄭仁靜靜的站在閱片器前,抱著膀最後一次看片子。
12′22″後,蘇雲的聲音傳來:「老闆,別相面了,刷手上台。」
「嗯。」鄭仁點頭,轉身去刷手。
體位擺好,鄭仁去穿鉛衣、刷手,回來穩穩的站在一旁,沒有在第一時間站到手術台邊。
氣密鉛門關閉,高少傑已經完成了穿刺,林淵當助手配合下開始踩線,進行超選。
他要做的是局部血管注入吲哚菁綠。
2009年東洋學者Ishizawa發現肝腫瘤患者術前靜脈注射吲哚菁綠,術中用近紅外顯像技術可檢測到腫瘤組織呈現螢光,使術中腫瘤病灶的實時可視化成為可能。
最開始吲哚菁綠用於肝臟分段以及其他肝臟疾病的診斷性治療。
隨著時間推移,術者們發現可以用紅外顯像技術檢查到腫瘤組織的範圍。
於是隨後幾年,特製的腔鏡下用吲哚菁綠標記的胃癌、食管癌等癌症手術治療方式迅速在臨床展開。
只是因為分子靶向螢光鏡技術沒有得力的人推廣,而且很多臨床醫生覺得根本沒有必要,再加上還要改變手術習慣、應用新的儀器,所以這項技術的推進才很緩慢。
吲哚菁綠已作為目前唯一一個被批准用於臨床的NIR螢光已在肝癌顯影和前哨淋巴結顯影等應用上已初見成效。但由於吲哚菁綠本身並不具有腫瘤靶向性,自此,具有靶向性的螢光分子探針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鄭仁這次應用的就是這種技術,精準的對腫瘤定位。
而且他走的要比所有人更遠!
正常的分子靶向螢光鏡技術是要在術前外周靜脈給藥,藥物隨著血液循環分布到腫瘤組織上。
藉助紅外螢光攝像機把有腫瘤組織的部分呈現在屏幕上,讓術者對患者的病情有更深的了解。
可是小石頭的病情更重,身體更弱,外周靜脈全身給藥沒什麼意義,怎麼都要加重肝臟負擔。
所以鄭仁直接決定介入下在頸外動脈處給藥,直接作用於術區的腫瘤,使之顯影。
這麼做的話,給的藥物劑量更少。而且對於有些並不敏感的顯影位置,可以重複給藥、造影檢查。相對靜脈給藥的精準度與可重複性,都要高了很多。
一台手術橫跨三個外科科室,還要用介入手段參與,也只有帶著介入治療組的鄭老闆才能這麼做。
他不用協調科室之間的聯繫,只要一句話,拉著高少傑上台就夠了。
介入手術開始,鄭仁眯著眼睛看屏幕。
術者對面是介入的屏幕,而另外一個紅外線顯影的屏幕則在小石頭的腿側上方懸掛著。
這樣的話,不管是鄭仁還是作為助手的蘇雲都能清楚的看到螢光顯影的腫瘤組織。
整個手術台周圍幾乎遍布各種機器,呼吸機、監護儀、微量泵、介入顯影屏幕、螢光紅外顯影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