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武俠小說中的俠義(7)
那麼還珠樓主強調的內外兼修,其中外功就是要求廣施善行,到處修橋補路,做好事;邪派人物倘若是革新向善,就能夠減免災禍。所以,這些思想,在作品中,多以佛、道的思想加以闡釋。但是,還珠樓主無疑地加入了,他個人的創造性發揮,他突出地譴責那些弱肉強食之輩,譴責那些塗炭生靈的邪魔,歌頌正義的和生命的力量。其實他寫這個小說的同時,正是中國發生抗日戰爭,以及後來解放戰爭,就是民族解放戰爭,的這個時期。他在民族戰爭的背景之下,在小說連載過程中,不斷地加深了對俠義精神的理解。那麼他認為,正、邪是要以是否合乎人民的利益為標準來進行衡量的。所以我們看武俠小說,武俠文學作品中的俠義精神,從古到今,他越來越走向現實,走向內在,走向人道主義的方面,這就使武俠小說從一般的消遣藝術,真正地成長為“五·四”新文化運動所倡導的人的文學。可能在座有很多朋友,都喜歡讀武俠小說;我們也知道,社會上有很多人看不起武俠小說,貶低武俠小說。實事求是地說,武俠小說像其他任何一種小說一樣,都有精品,有劣品,有次品。精品肯定都是少數,任何一種文學作品,詩、詞、歌、賦,散文、小說、戲劇,優秀作品肯定都是少數,最後能夠留在史冊上的都是少數,大多數要被淘汰的。衡量武俠小說也是一樣,什麼是好的武俠小時,什麼是不好的武俠小說,有很多標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看它是不是人的文學,它是不是以人性為重,以人的生命為重,以人道主義為重,是這樣的。那麼就在人民性,在俠義性這一點上,它立住了跟腳。所以說,俠義精神不是一種虛無飄渺的神秘的思想,俠義是我們人性的基本需求之一。具有俠義精神的武俠小說,它是真正的人的文學。
玩點深沉
愚公本來是智叟:魯迅的智慧(1)
魯迅,這是差不多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的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提到魯迅,許多人就會油然想到“三個偉大”——偉大的文學家,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革命家。許多人會想到“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這句話。
是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這句精彩評斷早已深入人心。大多數國人心目中的魯迅,是個整天橫著眉毛跟黑暗勢力鬥爭、鬥爭、再鬥爭的鋼鐵戰士,不知疲倦,不懂休閒,不談風月,不近人情,就知道寫呀寫,喊呀喊,用三仙姑評價丈夫的話說:就知道在地里“死受”。這樣的魯迅形象頗為類似那移山的愚公,挖山不止,征途漫漫,幾時才得個輕鬆爽利?所以當今的時髦男女們,對魯迅尊敬是尊敬,但多少有些搖頭不喜甚或眉頭緊皺,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事了。如果讓廣大納稅人評選一下《愚公移山》里的人物,那愚公一定是最值得學習和尊敬的勞動模範;但要是讓那些染髮露臍的女孩挑選男朋友,恐怕智叟的得票要遠遠高於愚公了,因為智叟懂效益,有情趣,還關心體貼人,活得多麼瀟灑啊。
在今天這個消費主義的時代,魯迅雖然還是很偉大,但似乎離我們很遠。加上很多中學的語文課講得比較僵化:不結合當今的實際和拘泥於語言字詞,以致有些學生認為魯迅的文章里到處是病句。
所以,許多人覺得魯迅太高大,對他敬而不親,甚至有少數人在不曾認真讀過魯迅原著的情況下,胡亂詆毀魯迅,反對魯迅。
正是對魯迅的這種誤解,給我們這些講魯迅課的教書匠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每次講現代文學史和魯迅研究課程的時候,我都要用很多時間和力氣來講魯迅不是李逵,不是張飛,也不是董存瑞。他確實骨頭硬,能戰鬥。但他之所以能夠長期戰鬥毫不動搖,恰恰在於他最懂得怎麼休閒、怎麼放鬆。魯迅有一句著名的話:“譬如勇士,也戰鬥,也休息,也飲食,自然也性交”。(《“題未定”草·六》)魯迅很饞,喜歡吃點這,喝點那。他愛吸菸,愛看電影、愛坐汽車兜風。他很看重錢,天天在日記里記帳,聽說發薪水了就趕快跑去領,書局剝削了他的稿費就跟人家打官司。他也喜歡欣賞年青的美女,喜歡逗弄頑皮的孩子,愛情、家庭、事業、金錢……什麼都沒耽誤。他有一首詩曰:“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我跟朋友開玩笑,把它改成:“無錢未必真豪傑,好色如何不丈夫。”覺得更能體現英雄本色。我從來不單獨地、片面地講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而是儘量多講他世俗的一面,凡庸的一面,講他搜集骨董,講他變換筆名,講他溺愛兒子,講他勸青年多積幾文錢,講他告訴蕭紅穿紅上衣要配黑裙子……學生們由此知道魯迅跟我們是一樣的凡人,不過比我們聰明些、深刻些、剛強些、生猛些……加起來也就等於偉大些。於是,北大圖書館裡一向積滿灰塵的《魯迅全集》被借閱一空了。
這裡,我向大家介紹兩本魯迅研究著作——一本是北京大學錢理群先生的《魯迅作品十五講》,一本是遼寧師範大學的王吉鵬和王竹麗寫的《魯迅的智慧》。這兩本書寫得很好,專業人士和普通的文學愛好者都可以讀讀。海內外那麼多研究魯迅的學者,寫了幾千部魯迅研究著作,大多數不是給民眾看的,實際上等於在魯迅和人民之間挖溝砌牆。愚公門前的大山就是他們給堆的。但是仍然有一些很不錯的著作,溝通了魯迅和大眾。用後書引言的話說:
他懂得避禍保全卻不龜縮苟活,他善於經營生計卻不促狹卑瑣,他迎來送往卻不敷衍虛偽,他嘻笑怒罵卻不玩世油滑。他善於發現你聞所未聞的真相,也善於推翻你司空見慣的常理。他的智慧最樸實,最平俗,也最雅致;最實用,最真切,也最深沉。
只有潛心研究魯迅多年,才能得出如此切中肯綮的評價。其實魯迅到底什麼樣,以我們大多數人的學識和智力,是很難說清的。正像顏淵評價孔子:“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或者套用我前面的話,你看他像個愚公,可轉眼又發現他其實是個智叟。那麼我們再回頭去讀讀《愚公移山》,是不是會覺得智叟其實很愚,而愚公其實並不傻呢。
愚公本來是智叟:魯迅的智慧(2)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愚公實際上並沒有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地幹下去,他幹了兩三年,就感動了上帝,派了兩個雲里金剛,把山背走了。此後愚公的生活就是真正的休閒了。
而魯迅其實也感動了上帝——中國共產黨率領中國人民一眨眼就推翻了三座大山。所以,我們不能否認魯迅是愚公,但這個愚公同時也是智叟,或者說跟智叟是一體的。以前我們只注意了他勇猛剛毅的一面,沒有注意他聰明智慧的一面。我們想想,沒有智慧,只有剛猛,能夠在那麼黑暗的年代堅持那麼持久的頻繁的激烈戰鬥嗎?正像上甘嶺的戰士,光會堵槍眼,不會動腦子,能取得勝利嗎?
如果有讀者朋友懷疑我的話是率性胡言,那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魯迅在戰鬥和生活兩個方面的智慧,看看魯迅是如何對待愛人、親人、敵人,如何對待飯碗、金錢、身體,如何識破騙局,如何給別人設局,如何活得既堂堂正正又灑灑脫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