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9頁

    大戰,像大戰聚賢莊,大戰陸家莊,一場接一場,那比寫千軍萬馬的廝殺,還要好看,還要經典。有的時候,我們雖然看到小說里,寫的是千軍萬馬的廝殺,但出來的就兩人,打一下就下去了,別人都是傻乎乎的觀眾。而金庸小說中,是很多人在亂打,然後又寫得很清楚,條分縷析。

    從小的方面講,金庸的武打還注意張弛結合,注意武打的趣味化。他的武打經常是打一會兒,很嚴肅、很緊張,中間穿插一些趣味。比如,《笑傲江湖》,江湖裡面有六個同胞兄弟,叫“桃谷六仙”。“桃谷六仙”武功非常高,但是頭腦好像不太靈,傻啦巴嘰的,父母不太講究優生學,一胎生了六個,智力不太高,每天在一起辯論,誰先生出來的,誰第六個生出來的等等,這些很高深的問題。所以他們六個經常一出場,就把嚴肅的場合攪亂,而且他們武功非常猛,他們經常抬起一個人來,要把他撕成若干塊。所以這樣的情況出現,就使嚴肅中加入了趣味。所以說,你看金庸的小說的武打場面,相當于欣賞晚會,沒有人說,看著一半晚會要出去打架了;晚會很好,我出去把鄰居他們家玻璃砸了,沒有!

    所以金庸的小說對於青少年,無論從理論上講,還是從我們實際的感受中講,都只有向上的、健康的、鼓舞的作用。而且,正像你不能看了《紅樓夢》中的菜,就照著那個菜譜去烹飪一樣的,金庸小說中的武打,你也不能看了之後,就照貓畫虎地出去,跟人家搏鬥。小說中的菜譜,如果照著那個菜譜,來做出來的菜,據說都是很難吃的,包括我們講的黃蓉,和洪七公做的那幾味菜。在書里看得奇妙無比,但是我想,你要真那麼做出來,真的會好吃?我對此事畫問號的。

    金庸小說中的武功(下)(6)

    而武俠小說中的武功,我們也應該抱同樣的態度,閱讀這些武打場面,我們在得到審美享受的同時,應該獲得的是人生方面的啟悟,而絕不是我們要跟誰三拳兩腳過招方面的啟發。如果不信,你就可以去嘗試一下,現實生活中的打鬥,不但和武俠小說中的描寫相距甚遠,和我們武術學院,所教會的那些武術套路,都相距甚遠。我自己有一個專門學武術的同學,他學了武術幾年畢業之後,跟同學說,咱們學了幾年武術,也從來沒跟人家過過招,哪天試一試。有一次,在飯館裡喝酒,和鄰桌的一夥黑道上的朋友,發生衝突,就打起來了。還沒等他們亮出招式,就被人家——那群小流氓,用啤酒瓶子一頓打,都給打到桌子下面去了。他們這時候才發現,學校里學的武術,原來沒什麼太大的用處。那麼回到武俠小說中來,武俠小說中的武功,不能當成技術來看,而應該當成藝術來看。所以,我希望大家通過武功看到藝術,看到人性,看到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這一講就講到這兒,謝謝大家!

    武俠小說中的俠義(1)

    提起武俠這個詞,想必各位都是耳熟能詳的,這已經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一個基本詞彙了。但是這個詞彙所包含的內容,“武俠”這個詞所指的那種人,大家可能會覺得比較神秘。“武俠”這是很不容易的一種人,既要身懷絕技,又要道德情操高尚,好像還帶有一點神秘色彩,高來高去的,平時生活中好像不容易遇到。所以武俠,總是給人以某種神秘感。武俠這種人真的是那麼神秘嗎?真的是離我們很遠?真的是在我們生活之外很遙遠的一個地方藏著,只在我們睡覺的時候出來嗎?

    提起武俠這個詞,想必各位都是耳熟能詳的,這已經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一個基本詞彙了。但是這個詞彙所包含的內容,“武俠”這個詞所指的那種人,大家可能會覺得比較神秘。“武俠”這是很不容易的一種人,既要身懷絕技,又要道德情操高尚,好像還帶有一點神秘色彩,高來高去的,平時生活中好像不容易遇到。所以武俠,總是給人以某種神秘感。武俠這種人真的是那麼神秘嗎?真的是離我們很遠?真的是在我們生活之外很遙遠的一個地方藏著,只在我們睡覺的時候出來嗎?其實可能不是這樣的,其實武俠作為一種現實生活中的人,它的起源是很早的,或者可以說,自從有了人類社會,自從出現了國家,出現了階級,出現了一個階級對其他階級的壓迫,出現了社會不公正,出現了不公平的時候,從那一天開始,就已經有武俠了。所以這種人物,才永遠地存在於廣大民眾的夢幻之中。我們有一句俗話叫“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凡是我們所夢想的東西,它不可能是毫無現實生活的根據的。

    武俠到底是什麼時候起源的?如果講起學問來,這是很複雜的,學術界有很多不同的探討。我介紹一種意見,他們認為,武俠的精神最早來自於墨家的精神。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儒家、法家、農家、墨家,很多家。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武俠是不是來自於儒家?也有這樣看的,因為儒家有一種精神,叫做“知其不可而為之”,比如,在孔夫子身上就有這種精神,“知其不可而為之”,知道這個事情不一定能夠成功,但是因為它是正義的,我就要做它,即使不成功,我也要做到底,這是一種英雄主義精神。應該說,在儒家的思想裡面,也有一定的這種俠的精神的反映。但是,比較之下,墨家似乎更具有這種精神。墨子他提倡一種精神,叫做“兼愛”,用我們今天的思想去理解,他的主要意思是說,犧牲一點個人的利益,去為他人謀福利。

    所以說,墨家似乎比儒家更具有犧牲精神,儒家還講一點中庸之道,而墨子所提倡的犧牲自己,為天下蒼生謀福利的精神,似乎是比較早的俠義精神的體現。至於說,很具體地論述“俠”這個概念的,也有一些著作。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韓非子。

    韓非子他是一個知識分子,但同時是一個官僚,他是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為君王出謀劃策,他反對俠。韓非子有一篇文章叫《五蠹》,裡面有一段話,表達了對“俠”的否定,對“俠”的概念的這種否定。他有一句很著名的話,叫做“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這是一句對仗的話,把儒--知識分子,和俠進行對比,這兩個呢,一個是以文亂法,一個是以武犯禁。在韓非子看來,儒和俠都不是什麼好東西,都是壞東西。也就是說,在統治者的眼裡,知識分子和俠一樣,都是討厭的東西,都屬於擾亂社會秩序,不讓統治者好好睡覺的人,統治者把國家搞得安定團結的,偏偏有一種人叫知識分子,還有一種人叫俠,整天出來搗亂。知識分子成天提意見,說這兒不好,那兒不好,這堵車,那兒不公正,知識分子成天提意見;而俠他不提意見,他直接搗亂,他直接越過“警察”,自己去維持“交通秩序”,所以這些傢伙,在韓非子看來,都屬於社會的蠹蟲,應該大力鎮壓。我們看韓非子這個立場,他是很簡單地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來論述俠和儒的。他的這些觀點,我們今天當然不能夠認同。

    武俠小說中的俠義(2)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