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7頁

    人生有人生的底線,人在大部分情況下應該講真話。遇到特殊情況,比如說遇到外敵入侵,在刺刀下面怎麼辦?不能說真話,那第二條是保持沉默。沉默也不能保持,你必須發言,非讓你表態,怎麼辦?第三條,說廢話。可以說一些誰都知道的大道理,說了半天把時間混過去就完了。廢話也不能說,實在要說,必須說假話的時候,要有一條界線——說假話不能傷害別人!比如說,日本鬼子來侵略,拿刺刀問你:你說皇軍好不好?我一想,說皇軍好,沒事呀,不傷害別人,我就說:皇軍好。這是假話,這個假話是可以說的。再問你:你的領導藏在哪裡?這個不能說。人生有幾個這樣的界線,最後一個界線是不能突破的,最後一個界線是要用生命來保衛的。這些事情不能臨時想,要提前想好。比如說,為什麼魯迅的骨頭這麼硬?魯迅的戰鬥是從不屈服的,不是說他沒有猶豫過,沒有彷徨過,因為他早就彷徨過了,他彷徨了好幾年,把人生的一切可能性都想好了,人生就是這麼回事,所有的事情都想好了,所以他才不會背叛。很多背叛的人是事先沒想好。比如說,我小時候就想到了被人家拐走怎麼辦?被壓槓子怎麼辦?被灌辣椒水怎麼辦?竹籤子捅進指甲怎麼辦?事先想好了,到時候也就不那麼害怕了。你想好了在心裏面體驗一遍,這個體驗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我想烈士能做到,恐怕不是臨時才做到的,是因為他早就想過很多可能性,人生信仰是這樣堅定下來的。

    現場交流(4)

    魯迅講:革命是要人活,不是要人死的。怎麼活呢?必須得有人死,做好死的準備,才能夠活。這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死沒什麼,人類的全部文明都是因為意識到死才建立的。人和動物不一樣,知道自己早晚會死,於是想:活著的時候怎麼辦?有的人醉生夢死,有的人建立了功業,文明就這樣建立起來了。這就是人和動物的區別吧。所以,我是能吶喊的時候,吶喊,不能吶喊的時候,沉默。包括說真話也要講方式。

    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病是被規定的還是自然存在的?孔教授現在已是功成名就,有知名度。您是孔子的後代,又是兩位著名教授的弟子,屬於強勢群體。第二個問題,歷史上有孔孟之道,你是孔子的傳人,那麼,孔家與孟家有什麼歷史淵源?

    答:實際上這是三個問題。

    首先,“自然存在”只能說是一種不可名狀的狀態。我們只能說這個人,他和別人不一樣,這個人的肺是四兩,別人的肺是二兩,只能說不一樣。但是後來我們說,二兩的這個肺它是“病”,這是被規定的。這個話聽起來好像不可思議,其實這個在哲學意義上已經是共識——“被規定”。這不是我的發明。必須被規定以後,我們才能採取某種措施。孔子講:名不正,則言不順。當然,“規定”大多數是對的,但也有不對的。福柯反思的是,我們現在的文明、現在的知識體系最後是不牢靠的,有些建立在暴力的規定之上。比如說,前蘇聯的很多政治鬥爭都把對手說成是有病的人,說他身體不好,強迫他離開崗位。領導說他有病,醫院就能開出他有病的診斷。他只要需要,就能製造出問題。這也不僅僅是醫學,文學、政治,這些東西都是被敘述出來的,我們所有這些學科都離不開敘述學。

    第二,你說我是錢老師和嚴老師的學生、孔子的後代,是不是強勢文化對我有影響。第一個呢,我不是孔子的嫡系傳人,是比較近的,而且,這是我最近才知道的,以前不知道。以前我只知道我姓孔,因為我老家是山東費縣,其實這個東西對我沒有很大的影響。至於我是錢老師和嚴老師的學生,雖然他們都是我國有名的學者,但赫赫有名並不代表強勢,而是他們有種泰山壓頂不彎腰的精神,為了堅持真理,真是掉了腦袋都不怕。恰恰有意思的是,我們是弱勢。

    第三,孔孟的關係。儒家學派的聖人是孔子,至聖先師。孟子被叫做亞聖。這兩家在地理上、血緣上沒什麼關係,儘管都是山東人,他們只有文化上的一種關聯。後來,人們在孔廟裡把幾個聖人放在一塊兒同時祭祠,孔子、孟子、顏回、曾子等一起來祭祠。後來,孔家家族每一輩都有固定的字了。比如說,我叫孔慶東,我這個“慶”是生下來就規定好的,我這一輩兒就是“慶”字輩兒。我上面是“憲”字輩。當然解放以後很多人不按這個輩兒排了,但是多數人還是按這個輩兒排下來。現在,我們孔家還在繼續修家譜。而孟家就不大按這個排了。孔孟顏曾四姓,過去還加上閔姓,我們見面都說你是哪一輩哪一輩的。我的上一代是“憲”字輩兒,我的下一代是“繁”字輩兒:孔繁森,他比我小一輩兒。再下一輩兒是“祥”字,是我的孫子輩兒的:孔祥熙。再下一輩兒是“令”字輩兒,孔令輝。當然,由於年代久遠,輩份的差距已經不能反映實際的狀況了。很多年紀大的比年輕的要小好幾輩兒。我這個輩份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農村人比較淳樸,他們非常講究這個。比如說,我到農村去,見到本家,白髮飄飄的老人見面先說:你是哪一輩兒的?我說:我是慶字輩的。他一聽就叫著:“老爺爺、老爺爺”。其實他比我大好多,搞得我非常不好意思。因為我是搞現代文學的,所以,我覺得這只是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標誌。比如,我有一個朋友在社科院,也是一位教授,他比我小一輩兒,我倆一見面先把這個事情解決了——平輩相論。所以,孔孟是一種文化上的關係,沒有其它的家族中的血緣關係。

    現場交流(5)

    問:很感謝孔教授做的精彩演講。孔教授從國家命運的政治高度、人文的深度來理解醫學理解人生,對我自己來說收穫很大。我覺得孔教授不光適合做教授還適合做領導,在您的幽默中充滿了哲理、思辨。在您推薦的閱讀書目里有《金剛經》,這本書里充滿了辯證法,境界非常之高,我的問題是:怎樣讀像《金剛經》這樣的書才會有最大的收穫?

    答:這是一個有難度的問題。你說《金剛經》一般人只能讀到凡人的層次,我也只能讀到凡人的層次。我跟你一樣,我知道這本書非常重要,我為什麼推薦給別人,是我自己知道很重要。其實,世界上有很多思想文化體系,每一種文化體系都有它的有價值之處,但是我們的人生有限哪。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知識是汪洋大海學不完,所以,我們必須知道讀哪些書有用。我把這些書分成主次,我說有些書是“爺爺書”,有些書是“孫子書”。孫子書是由爺爺書、爸爸書衍生出來的。你只要把爺爺書讀好了,別的書一看就明白了。或者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世界上真正的好書不多,大多數不能叫書,只能叫印刷品。世界上的好書大概三百種差不多了,你是完全可以讀完的。這些好書你不可能一次讀完,我們古人的教育方式為什麼說是非常有效呢,就是“背”。我們今天經常批評古人的方式:僵化,不懂就死記硬背。為什麼死記硬背?我們現在教育孩子一些簡單的東西,但是發現,這些想法有問題:有些問題等你把它講明白了再背再學。你能講得明白嗎?很多東西是幾千年來都不明白的,即使你明白了,別人還有別人明白的方式。所以古人的方法是非常正確的:不管多不明白,你先背下來,“孩子,這個東西教給你了,懂不懂就看你的本事了”。像《論語》、《孟子》、《金剛經》是需要用一生去理解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