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至於效果嘛……我沒敢進去,有興趣的人,可以先找找在線的試看,真是有點「哈哈哈哈哈」。
第四站山水廣元
我們尋訪完劍閣之後,已經日薄西山。劍閣周圍山勢的氣勢太強,白天日光充足的時候,我們尚還有心思欣賞其壯麗山景,但隨著暮色降臨,劍閣七十二峰逐漸化為夜幕下的一叢叢刀影,輪廓奇詭,有如幽獄鬼旌,看上去無比猙獰。唐玄宗當年逃難至此,趕上夜雨霏霏,打得檐角鈴鐺叮噹作響,遂成了古典悽苦意象的一個典故。我們雖然只看到傍晚山形,已經能約略體會到當年玄宗心境,但真不想重蹈他的覆轍。
在這種心理威壓之下,加上日程安排很緊,我們只能無奈地放棄昭化古城的參觀計劃,乘天色還沒黑透,直奔廣元而去。這是整個旅行當中最可惜的一次放棄。昭化古城乃是古代葭萌關的所在,據說是國內唯一保存完整的三國古城,裡面有古驛道、葭萌古關、費禕墓、費禕祠、戰勝壩、天雄關、牛頭山、姜維井、桔柏古渡、關索城、鮑三娘墓等三國遺蹟景點。我掰著指頭歷數這些景點,趴在車窗默默地望著高速公路遠處的黑暗流淚。正所謂「灑窗欞點點敲人心欲碎,搖落木聲聲使我夢難成。噹啷啷驚魂響自檐前起,冰涼涼徹骨寒從被底生……」
揮淚告別擦肩而過的昭化古城,我們乘著夜色突入了廣元市里。廣元市看著不算很大,街道整潔而安靜。城中空氣極好,我探出車窗去深深吸了幾口,感覺風中帶著一點山中的草木清香,且還摻雜幾絲水的柔順。有了這種先入為主的感受,看天看樓看街景都籠罩著一層清色——不是江南那種蒙濛霧潤,而是山麓溪邊那種清澈見底的色澤。這一路我數了數,光是名字叫濱河路、濱江路、上河路的街道就有好幾條。嘉陵江橫貫而過,跨江大橋有七八座——可想而知為何此地水氣如此充盈。
我有一個習慣,每到一個地方,先調出帶有地形維度的電子地圖,研究一下它的地質構成。地理決定經濟,經濟養育文化,文化塑造性格,一座城市的個性,與它所處位置息息相關。
廣元在劍閣北邊大約四十公里處。川北平原向北逐漸過渡到山地,至劍閣附近達到高潮。但再往北到了廣元這裡,崇山峻岭之間忽然辟開了一片小小的盆地,仿佛老天爺覺得這一路都在演奏造山交響曲,太過單調枯燥,特意插入一段舒緩插曲似的。
從城市附近的重重山影就能看得出來:廣元北邊有摩天嶺、米倉山,是川甘、川陝的分界線,西有龍門山,南有劍閣、大巴山,構成一道弧形,把廣元團團包圍。我在空氣中聞到山味,那是再正常不過。
廣元是金牛道上的一個重要樞紐,同時也是蜀漢在川北的重鎮屏障。劍閣雖險,終究只是一道關卡,能據守而不能經營,充其量只算是巴蜀北大門的一把鎖。廣元這裡能夠開城立郡,才是川北真正的大門——當然,三國時代還沒有廣元這地名,位置也不在如今的城區,而在城區西南的昭化古城。從這裡出發,向東北可到漢中,向西北可至略陽、隴西,向南可入川北平原,所以這裡號稱「巴蜀金三角」,是甘肅、陝西和川北三地的連接點。諸葛亮北伐時,益州的後勤物資從成都出發,至廣漢、德陽、綿陽,穿過劍門關,即在廣元這裡囤積轉運,發去漢中或者隴西。
廣元對諸葛亮的意義,還在於水路。西北的西漢水到這裡匯入嘉陵江奔流南下,和附近的支流構成一個錯綜複雜的水路網絡,方便漕運。要知道,在古代,水路就相當於高速公路,船大、載重多,且行進順暢,比起川中陸路可要高效得多。
當年宋兵入蜀,孟昶派人在劍閣、利州(廣元)布防,依託利州北部山區結寨抵抗,被宋將王全斌一一攻破。北屏一失,守將王昭遠壓根不敢據守利州,直接退保劍閣,城中八十萬斛糧草直接送給宋軍了。所以可以這麼說,得劍閣者守,得廣元者攻。對於一心偏安川中的人來說,廣元屬於雞肋,棄之可惜,守之無用;但如果兩川銳意進取中原,廣元卻是最好的前進基地,進一步海闊天空。從對廣元的態度,就可以看出四川統治者的雄心有多大。
拋開古代軍事要素不說,廣元這裡山厚水豐,相得益彰,難怪空氣品質如此之好。北京和廣元之間的差距,恐怕得隔著一百多萬個石家莊吧。
說到廣元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會很陌生。其實廣元在三國時期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可就如雷貫耳了——其名曰:漢壽。
三國人物很多,「成神」的一共有兩個人。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則是關羽。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時,關羽陣斬顏良,解了白馬之圍。曹操手裡恰好有漢獻帝這個橡皮圖章,就封了關羽一個惠而不費的朝廷爵位——「漢壽亭侯」。從此這個爵位幾乎成了關羽的代名詞,跟隨他的傳說流傳至今。
關於這個爵位,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有過這麼一段情節:說曹操本來為關羽封的是「壽亭侯」,關羽堅決不要。曹操在前面只得加了個「漢」字,關羽這才答應。大家紛紛稱讚,說關羽身在曹營,心卻在漢,就連受賞,都得帶一個「漢」,表明我關羽是受漢朝恩典,跟你曹操無關。
羅貫中寫這段情節犯了個大錯誤,弄錯了漢壽亭侯的斷句,所以後來毛宗崗就給刪了,今本已不見。這個錯誤很有普遍性,歷朝歷代搞錯的人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