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3頁

    10月25日周六寶雞晴至西安晴

    寶雞的口味,和這片甘陝大地上的人民一樣,樸實、嗆辣、酸爽。

    由於有「地頭蛇」的引導,我們這頓飯吃得酣暢淋漓。

    油餅卷辣子、老碗魚和臊子排骨,以及各種臊子麵!

    先說油餅卷辣子,這個油餅無限接近我之前提過的脂油餅,相較那個要更薄,油更少,沒有蔥花香。但油潤的味道不變,香脆的口感更勝一籌。挖一勺隨餅端上來的碧綠的小尖辣椒炒肉末,卷進餅中扔進嘴,酥脆的口感如同個炮仗一樣在口腔里炸開,每一次咀嚼都會瀰漫出一股尖辣椒的濃香。

    再說老碗魚,昨天晚上就想嘗嘗這道菜,但我們去酒店旁的小館子點它的時候,店家說已經賣完了。也許是天意,如果昨天在那家很隨便的小飯館點過它,那今天必然會錯失這道經典的菜式。

    辣、麻、咸、鮮。

    老碗魚的賣相看起來有那麼一點點像水煮魚,主料一般是鲶魚。

    鲶魚的油脂重,肉塊厚,沒有刺,除了土腥味重一些和長得難看一點以外全無缺點,是最適合這種濃郁做法的魚類——在我看來,貴价的黑魚也無法超越它——用花椒和辣椒的味道掩蓋掉腥味之後,每次從那個如臉盆一般的老碗中收回夾著厚實魚肉的筷子,都是一種無上的享受。

    老碗魚的湯汁比水煮魚的味道更加豐富:先拌上干澱粉,再用油煎過的鲶魚,魚皮外面微微結上了一層硬殼,可以阻止湯汁更多地滲入魚肉,這樣在品味香辣的同時,也不會錯失鲶魚本身的香氣。在那個碗裡赤紅的油湯之下,還埋藏著菜花、青筍、腐竹、豆腐、木耳等底料。這些配料以「脆」字為基礎,和綿軟鮮香的鲶魚肉相映成趣,遠超水煮魚配的豆芽或者青筍。

    最後怎能不提臊子麵?

    臊子麵是因為陝中獨有的肉臊子而得名,但也有說是「嫂子面」的轉音誤讀,出自早年間某人嫂子的手藝。

    寶雞本就是岐山臊子麵的原產地,這頓飯肯定也少不了臊子麵。在「地頭蛇」的推薦下,店家端上來數個小碗,每個碗都是不同口味,以及因摻了菠菜汁、胡蘿蔔汁等天然著色物而呈現出繽紛顏色的面。

    這讓我們一次嘗盡了岐山面的「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

    吃岐山臊子麵,講究的是「吃麵不喝湯」,所以欲品湯汁的絕妙,就得配上那一盤和湯汁同味、入口即化、酸香可口的臊子排骨。

    吃口面,夾塊排骨,聊聊從成都到這裡路上的囧聞,展望下午將要去的五丈原。

    這一餐飯,庶幾無悔!

    後記:三國聖地三國夢

    「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自此而後,彈指一瞬,便在這裡晃過了八年寒暑。在祠堂內混飯,朝夕與先賢共處。春遊海棠,夏賞荷花,秋有金銀雙桂,冬來蠟梅飄香。閒來無事,池塘喂喂錦鯉;繁忙勞作,權當松活筋骨。這倒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地方。旁邊的錦里古街,雖然占地面積不大,但吃喝玩樂一應俱全。小吃街里的美味讓吃貨們流連忘返,結義樓里偶爾聽聽川劇,看看變臉,再泡上一杯清淡苦香的竹葉青,也頗為悠然自得。酒吧一條街上有家煮酒坊,二樓閣窗邊上,要一斤梅子酒,一斤桂花酒,一碟醬牛肉,一碟茴香豆,三五知己在清風雅靜夜色中,看著熙熙攘攘的錦里人群,探討著茴香豆的「茴」字到底有哪四種寫法,總在不知不覺中飲至微酣……

    每每清晨,在各位英雄的塑像前溜達溜達,雖感覺歷史離我們很遠很遠,但英雄卻總離我們很近很近……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