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頁

    我們的人生仍然需要別人的尊重和信任。

    八卦是免不掉的,八卦是一定要的,但可以追求比較有品位的方式來八卦,而不是到處在別人背後說壞話。

    也請避免在和新對象交往時,常說前任的壞話,避免對現任老闆說前任老闆的壞話。對方只要是略有見識的人,都會因此而感到不安,因為他們可以預感到:有一天,你也會這樣講他們。

    06

    粗魯地打電話,

    就會換得冷酷地掛斷

    有哪些人打電話來常常粗魯地不先請問對方是否方便講電話?很大一群是從事電話推銷的人。他們的戰略中,應該有一條是「不要給別人考慮的時間」,儘快傳遞出吸引對方的信息,才有可能做成生意。

    晴天一手拎著電腦,另一手拿著咖啡,快步走向地鐵站。這時手機響了,他勉強騰出手來接電話,電話那頭是他老媽。

    媽媽要晴天在藥房代為買三種藥,有的藥名是中文、有的藥名是外文,晴天只好在路邊半蹲下來找筆找紙,記這些藥名。

    晴天的母親大人為什麼不能用簡訊把藥名傳給晴天呢?為什麼不能直接把藥盒子拍個照傳給晴天呢?我不知道。身為母親大人的特權之一,就是她可以在想打電話的時候就打電話,想在她還沒忘記之時,趕緊交代你替她辦事,她懷胎十月生下了你,她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這樣做。  

    我們如果不是對方的母親大人,那就不妨培養一點講電話的禮儀。比方說,就算略為急迫,來不及等簡訊往返,那麼當對方接起電話時,還是不妨先加一句:「請問你現在方便講電話嗎?」

    對方可能正在看電影、開會、上課、打蟑螂。如果不是非常熟的朋友家人,那麼,尊重別人的時間,也了解時間是別人最珍貴的財產,我們隨便跟別人「借」五分鐘說話,是永遠也「還」不了的。我們是活生生地從別人有限的生命中「奪走」了五分鐘,這五分鐘別人是怎麼樣都要不回來的。

    問一聲「請問你現在方便講電話嗎?」起碼表示了我們對別人時間的重視。相信我,對方被你這樣徵詢了一句,雖然可能還是活生生地浪費了接下來的五分鐘乃至十分鐘、三十分鐘,但好歹是對方批准了你掠奪他的時間。

    有哪些人打電話來常常粗魯地不先請問對方是否方便講電話?很大一群是從事電話推銷的人。他們的戰略中,應該有一條是「不要給別人考慮的時間」,儘快傳遞出吸引對方的信息,才有可能做成生意。

    我推測這樣的戰略來自前輩經驗的累積,但我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接到這類推銷電話,立刻反射性地說出:「不需要哦,謝謝。」然後掛斷。

    粗魯地打來,換得冷酷地掛斷,算公平吧!如果能夠先請問對方「不知可否借用您三分鐘說話?」,對方如果首肯了,那就有三分鐘來發揮。如果是吸引對方的事,應該就可以靠這三分鐘,換來更多的三分鐘吧!  

    農業時代的節奏跟科技時代的節奏本來就不一樣。農業時代不覺得粗魯的言行,到高科技時代可能顯得非常粗魯。隨便打別人電話幾乎等於隨便按別人家門鈴,別人要接起電話就跟要穿好衣服來應門一樣,都是要花時間的,而時間是用掉一秒就少一秒,賺不回來的。

    瑣碎又必須正確的信息,例如藥名、地址、日期等等,適合用簡訊來說。不得已要請對方用筆記下時,先問一聲:「你方便找筆記一下嗎?」要借用對方幾分鐘時,也先問對方是否方便。這都只是一句話,卻能使人甘願得多。或者,你也可以想個辦法成為對方的母親大人,就能隨心所欲、愛怎麼打就怎麼打了。

    07

    「說話之道」的濃縮膠嚢

    在說話之時,所有我們嫌棄別人、覺得別人表現得很差的部分,往往都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有位爺爺發現奶奶越來越少跟自己聊天,爺爺心裡嘀咕,擔心奶奶年紀大、耳朵聾了。

    爺爺擔心之餘,決定返家時測試一下奶奶的聽力。他用鑰匙打開門,用力關上門,看見奶奶在廚房煮飯的背影。爺爺心中一涼,認為果然奶奶連自己關門聲都聽不見了,連招呼都不招呼一聲。

    爺爺大聲地喊:「我回來了!」奶奶沒有回應他。  

    爺爺走到客廳,又更大聲喊:「我回來了!

    結果奶奶還是沒有回應。

    爺爺很著急,快步走到廚房,對著奶奶的耳朵大喊:

    「你聾了嗎!」

    奶奶轉過臉來,對著爺爺大吼:「聾的是你!從你開門進來,我已經大聲應你三次啦!」

    我很喜歡這個聽來的笑話,除了它有點溫暖又有點淒涼之外,最主要是這笑話根本就是一粒「說話之道」的濃縮膠囊!

    在說話之時,所有我們嫌棄別人、覺得別人表現得很差的部分,往往都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我們自己聽不見,卻都一心以為是對方聽不見。

    很多個性成熟、見過世面的人,當著我們的面,往往不願意直接點破我們的無知或錯誤,是怕我們會下不了台。

    然而,不知進退的我們,卻都自我為中心地嫌棄對方糊塗、遲鈍、原地兜圈、鬼打牆。

    當我們大呼小叫,對方卻似乎怎麼也聽不明白的時候,我們最好冷靜下來,想一下以對方的歷練或智商,是否真的會聽不明白,還是其實不明白狀況的是我們自己?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