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三是“毒”。潘金蓮親手毒死了武大郎,潘巧雲誣陷石秀,閻婆惜恨不能置宋江於死地,白秀英戲弄雷橫,又當眾凌辱、謾罵、毆打雷母。賈氏到官府出首、作證、誣告盧俊義,害得盧俊義差一點屈死刑場,這些都是她們“歹毒”的證明。還有那清風寨劉知寨的渾家,原本被王矮虎擄掠上山,差一點失身,虧得宋江出面說情,這才虎口脫險,然而下山之後,卻恩將仇報,迫害宋江,也足證其毒。
美、yín、毒,可以說是上述“yín婦”的共同特徵。這就似乎在有意無意地證明一個“道理”:“有美色者必有yín心,有yín心者必有歹意。”用《水滸傳》的話說,就是“yín毒皆從一套來”。這不僅是《水滸傳》的觀點,也可以說是中國傳統社會一般民眾的觀點,因此這些形象便得到了讀者的廣泛認同。這實際上也是中國兩個傳統觀念的邏輯結論和形象體現。這兩個傳統觀念就是:“萬惡yín為首”和“最毒婦人心”。
關於“萬惡yín為首”,我們以後再說,這裡只說“最毒婦人心”。
應該承認,中國傳統社會對於女性的偏見和敵視,是令人吃驚的。早在春秋時代,孔子就有“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的話。他說,女子和小人一樣,都不好對付。你疏遠他們,他們就心生怨恨;親近他們吧,他們又會翹尾巴。這顯然是混帳話。所以後來魯迅先生便諷刺說,孔子說的女子,不知是否包括他的母親?
不過現在看來,孔子還算是客氣的,因為還有更刻毒的話:“最毒婦人心”。
“yín婦”們似乎被用來證明此言不誣。
潘金蓮毒。武大郎來捉jian時,西門慶嚇得鑽入床底下躲去。潘金蓮卻道:“閒常時,只好鳥嘴賣弄好拳棒。急上場時,便沒些用,見個紙虎,也嚇一交。”這真是夠毒的。第一,是激將,用“便沒些用”來激西門慶;第二,是壯膽,告訴西門慶對方只是“紙老虎”;第三,是教唆,用“平日賣弄好拳棒”,暗示西門慶來打武大。果然,西門慶衝出門來,一腳踢翻了武大郎。
王婆毒。當西門慶因被捉jian而一籌莫展時,王婆冷笑道:“你是個把舵的,我是乘船的,我倒不慌,你倒慌了手腳。”於是親自定下毒計:“把這矮子結果了,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的。”又手把手教潘金蓮如何下毒,如何滅跡,害死了武大郎。如此之毒,連西門慶也自愧不如,說“我枉自做了男子漢”。
賈氏毒。她與李固在公堂上誣告盧俊義時,竟說“丈夫,虛事難入公門,實事難以抵對。”“你便招了,也只吃得有數的官司。”這種身份,這種語氣,不由官府不信。明里是為盧俊義著想,暗裡卻是把他往死里送,比那個李固陰毒多了。
在以上案例中,婦人顯然都比男人更毒。她們心更狠,手更辣,膽子更大,事情做得更絕,豈非正是“最毒婦人心”?
不但潘金蓮之類的小女子被說成是“yín毒婦”,便是女人中的那些頭面人物,也有人說她們“毒”。
呂后毒。漢的開國元勛韓信,便是被呂后誘殺的。儘管實際的主謀是劉邦,幫凶是蕭何,但最後帳還是算到呂后的頭上,因為她是女人。不過,她在劉邦死後,竟把戚夫人砍去手腳,扔在廁所里,這種做法,倒也確實過於歹毒了。
武后毒。常言說,虎毒不食子,武則天卻連親生兒子也不放過。章懷太子李賢是她殺的,長子李弘據說也是她殺的。駱賓王為徐敬業起糙的檄文、羅列了武氏的一系列罪狀,包括踐元後、陷吾君、殺姊屠兄、弒君鴆母等等,無非要證明她心腸歹毒而已。
慈禧毒。從捕殺肅順到囚禁光緒,都是她毒的證明。民間更有一種說法,說慈安太后也是她毒死的。以慈安之懦弱和善,尚不肯放過,可見其毒了。
更重要的是,這幾個人,也都是既美且yín的。其中又以武則天的美和yín為最突出。駱賓王的檄文說她“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是承認其美;說她“穢亂春宮,近狎邪僻”,是指責其yín。按武氏原本是太宗的女人,後來又嫁給高宗,一女而事二夫,豈不是yín?更何況,七老八十的時候,又養了兩個面首——張宗昌和張易之兄弟,還不是yín嗎?還有呂后,據說也和別人私通過的。慈禧好象沒有和誰私通過,但又有人編出了安德海或李蓮英是假太監的說法。
於是,從宮廷到民間,從史實到小說,種種事實和流言,似乎都在證明著“yín毒皆從一套來”的說法。當一個社會都在反覆念誦著某一些話時,就會在人們的心理上形成一種思維定勢,甚至形成一種條件反she,以至於一看到“眉似初春柳葉”,便堅信她“常含著雨恨雲愁”;一看到“臉如三月桃花”,便斷定她“暗藏著風情月意”。接下來,便是或者去挑逗、勾引、調戲,或者斷言其“心腸最毒”,是惹不得的“禍水”。
不可否認,女人中確有壞人,這和男人中也有壞人一樣,並沒有什麼稀奇。問題在於,男人中出了那麼多壞人,也沒有人大驚小怪,為什么女人中出了三五個壞人,就要大做文章呢?更奇怪的是,為什麼一說到女人的壞或毒,就一定要扯到男女關係上去呢?而且一定要歸結於這些女人長得漂亮又有女人味呢?
這當然是一個需要另案分析的問題。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既然漂亮的、有女人味的女人都是“yín毒婦”,那麼,誰還敢漂亮一些、有女人味一些呢?
當然,有一種漂亮女人是不怕受到指責的,那就是“貞烈女”。
正如前述“弱女子”與“女強人”是相對的兩極,“貞烈女”與“yín毒婦”也恰好是相反的一對。中國古代有多少貞烈女呢?似乎不少。僅《明史》中留名的,便達一萬之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有三百多人,而《古今圖書集成》收入的明代烈女節婦,就多達三萬六千人。
這麼多的烈女節婦,總不會都是醜八怪吧?事實上,其中美人還不少。比如明代的烈女單三姐、節婦孫柴氏,都是年輕貌美的女人。正因為年輕貌美,這才會有盜匪、惡少來企圖強姦她們,她們也才會抗暴而死,成為烈女節婦。所以她們雖漂亮,卻不會遭到指責。但同時也證明,女人太漂亮了總歸不是好事。比方說,這二位如果丑得令人生厭,豈不是就沒人來打主意了?
顯然,長得太漂亮、太性感、太有魅力,或者太有女人味,對於那些“貞烈女”,或預備做“貞烈女”的人來說,就是一個麻煩。所以,那些立志守節的寡婦們,便只有兩條路:要麼及早自殺,一了百了;要麼儘量把自己弄得平庸醜陋一些,最好忘掉自己是女人。因為對於一個寡婦,尤其是一個年輕的寡婦來說,最難抵禦的誘惑就是性的誘惑,最為嚴峻的考驗也是性的考驗,而性愛又總是與姿色、容貌、體態、儀表等相關聯。男人見了漂亮女人,很少有不動心的。如果得知對方是寡婦,便更會想入非非,甚至惹是生非。寡婦沒有男人保護,好欺負;寡婦有過性的經驗,好勾引。所以,“寡婦門前是非多”,年輕漂亮的寡婦門前是非就更多。寡婦們沒有辦法使自己變得不是寡婦,唯一的對策當然也就只有讓自己顯得既不年輕,也不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