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頁

    需要說明的是,由《長江商報》和武漢美聯地產共同主辦的“長江美聯大講壇”,是一個公益性月度講壇,每期邀請知名學者、行業專家及各界精英人士作專題演講。蔡元培先生當年在訪美時應邀發表演講,他給在場的人講過一個故事:一個會點石成金的人問他的朋友最想得到什麼,那人回答說最想得到他那根能讓石頭成金的手指頭。蔡元培先生用這個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讀書治學,關鍵是要學會思考,只有掌握方法,遇事才能不為所難。聆聽名師的講座是學習點石成金的一種有效途徑。“長江美聯大講壇”面對普通大眾,採取電話報名免費贈票的方式,主題以城市熱點、歷史文化、名人趣事等為主,談古論今,雅俗共賞,營造一座面向社會公眾的“開放式大學”。2007年1月6日,易中天教授為“長江美聯大講壇”作《武漢的城市文化與城市性格》的演講,現場氣氛熱烈,到場人數高達3000餘人。2008年10月,于丹教授的講座現場人數更是達到了7000人。“還有票嗎?”一度成為市民的口頭禪,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由於聽者甚多,場面十分熱鬧,講到精彩處,台下就會響起熱烈的掌聲,對主講人來說,不辭辛勞、不計報酬、心甘情願前來開辦講座,掌聲也許是他們最好的回報。還有什麼比聽眾的掌聲更令人激動的呢?  

    您也許沒有機會去聆聽這些名師們的講座,但有這本“講壇實錄”在手,就相當於聆聽名師的演講了,應該是可以彌補一些遺憾的。

    第2章 吳文剛:企業的社會責任

    【吳文剛】

    “長江美聯大講壇”是由美聯地產與《長江商報》聯手打造的武漢城市文化“標杆”。活動為公益性的月度講壇,以“為武漢加油,為文化尋根,為思想添翼”為宗旨,每期都會邀請不同的學者、專家及各界知名人士來給普通大眾作專題演講,主題涉及得很廣,包括城市熱點、歷史文化、名人趣事等,從“陽春白雪”的高雅到“下里巴人”的通俗,打造一個面向社會公眾的“開放式大學”。

    自2007年元月份易中天開壇首講以來,“長江美聯大講壇”已連續舉辦了十六期,邀請的嘉賓包括王立群、洪晃、劉墉、郎咸平、于丹等各界文化大家,外界的看法也從最初的猜疑、冷觀、爭議,到現在的支持、讚賞乃至期待。

    作為這樣一個純公益性的大型社會活動,做幾次可能不難,難就難在堅持連續舉辦這麼多期,而且還會繼續下去。很多人都向我提出疑問,為什麼美聯地產會花費這麼多時間與精力來搞這樣一個事情?企業存在有兩個價值,一是生產好產品,創造利潤,如果做不到這點,就會害人害己;二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推動社會進步,推動正確價值觀做一些事。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方向,只有找准自己的方向才能深入下去。作為本土的新銳開發商,我們對武漢這座城市有著根深蒂固的感情。在過去的幾年,美聯地產曾為武漢的城市建設以及舊城改造貢獻了一些力量,也為市場奉獻了一些“作品”。從2007年開始,美聯地產更多的地產項目包括美聯·公園前,美聯·西馬名仕、美聯·奧林匹克花園等相繼面市。在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不僅希望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也希望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做出一些貢獻,為武漢的老百姓干一點實事。

    外地有些人可能一直覺得武漢是一座沒有太多文化的城市,或者說是文化比較雜亂的城市,其實它有著自己的特點。一方面,我們將大講壇公益活動作為明確的發展計劃,希望通過該活動激發起社會各界(包括其他的企業)對文化產業的一個關注;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持續舉辦這種活動,重塑武漢城市形象,喚醒人們對武漢文化的一種眷戀,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這個城市。現在,我們所做的就是拋磚引玉,通過我們點的這把“火”,把武漢的文化氛圍烘托起來,帶動其他社會各界來關心武漢的文化產業、關注市民的親身生活,為廣大的市民、為武漢這座城市營造一個更好的城市形象,增強市民的自信心。  

    當然,此外還有一個方面,企業本身是一個組織,要在各種各樣的場合裡面起到表率作用,我們希望通過舉辦這種類似的公益活動,將開放進取的企業文化滲透到企業內部,吸引更多的人才,提升員工的思想素質,讓企業的員工也能建立責任感,建立一種公眾意識,這樣無論我們有突發的災難或者是常態性對社會有益的力所能及的事,他都願意去做,這就比我們一定要求他做要好得多。

    如今,大講壇已經連續舉辦了兩年,每一場的舉辦,都凝聚了主辦方人員的努力與汗水,而在與這些文化大家的一次次溝通交流中,也讓我們對他們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如易中天很“明星”的大家風範,劉墉夠勁的現場感染力,洪晃現實中的真實可愛,郎咸平特立獨行的犀利觀點……這些名家各自鮮明的特點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8年,中國市場經歷了很多災害,雪災、地震、動盪的樓市股市、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些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選擇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將“長江美聯大講壇”內容集結出版成書,既是對過去社會熱點、文化關注的一種梳理、總結,同時也希望將書中這些文化大家的觀點、感悟與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在這種特殊的時期,給更多的大眾帶來一些啟示、一份精神溫暖。  

    最後,本書出版,我代表美聯地產要特別感謝《長江商報》、武漢熱線房產網、湖北省廣播電台生活台、長江文藝出版社,以及關心和支持這本書面世的各界朋友。

    願本書成為文化大家與普通大眾之間的溝通橋樑,成為更多人了解武漢的一個窗口,也願“長江美聯大講壇”活動越辦越好!

    2008-12-30

    第3章 于丹:儒道兼濟 構建中國人格兩岸

    武漢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城市,因為這個城市以它的獨特的傳統——荊楚文化,形成它最獨特的氣質,作為中原文化的另一個坐標系,共同構建了我們的文化源頭。其次,武漢是一個充滿了包容性的城市,開放、豪邁,從它的地理位置上到市民性格上,都體現出一種不可替代的獨特個性。

    關注我們的心靈

    大家可能會覺得,儒和道是中國文化中截然不同的兩個系統。其實在我看來,這兩個系統並沒有那麼誇張的對立性,它們不過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兩種不同的狀態。一個人從事職業的時候去承擔責任,認同規則,在社會上積極努力,就更體現儒家色彩。當一個人回到個人角色中,去放鬆自我,心靈遨遊,熱愛自然,看到生命本質的歡欣,其實就更接近道家的狀態。

    也就是說,一個人在一天之中,如果能夠把儒家、道家的內容都融合到生活方式里去,人生就能豐富起來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沒有理由去完全復古,也沒有理由歸屬於某種單一的文化。這是一個文化生成的時代,所有的文化都因為一個理由存在,那就是讓我們的生命更多自信,更多快樂。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