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書名:易中天中華史16:安史之亂
作者:易中天
所屬分類:圖書>歷史>中國史>隋唐五代十國史
編輯推薦
安史之亂後,只能夢回盛世大唐。華清池沒了楊貴妃的身影,唐明皇也不再指揮《霓裳羽衣曲》,搖晃的帝國勉強支撐,宦官專權、朝臣內訌、胡人添堵、藩鎮割據。私鹽販子出身的黃巢,又用農民大起義踹了唐王朝一腳。公元907年,二百八十九歲的帝國終究咽了氣。安史之亂為何會發生?平叛的過程為何如此漫長?為什麼強大的唐帝國會從此由盛轉衰?解答這些疑問,體會那段歷史,請閱讀《易中天中華史第十六卷:安史之亂》。
中華民族到了關鍵的時刻。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歷史。審視“世界文明中的中華文明”,找到“中華文明中的共同價值”,明白“未來世界中的責任擔當”,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華的位置。這就是《易中天中華史》的任務。至於結論,也許會有,也許沒有。但即便沒有,探尋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滿樂趣的事情,諸位難道沒有興趣嗎?
內容推薦
結束了唐中宗、唐睿宗時期的混亂局面之後,唐玄宗李隆基掌握了權力。年輕的皇帝勵精圖治,起用姚崇和宋璟為相、宇文融理財、張說輔政,大唐帝國在建國將近百年之後,迎來了它的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如此盛世,讓日漸年邁的唐玄宗志得意滿,他沉醉於《霓裳羽衣曲》,痴迷於和楊貴妃的二人世界,任用jian臣,前有李林甫秉政,後又楊國忠擅權,而邊地胡人出身的安祿山則一點點積蓄力量。終於在公元755年12月,安祿山起兵范陽,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擊,平叛之路漫長而又艱辛。安史之亂後,宦官專權、朝臣內訌、藩鎮割據、胡人添堵,大唐勉強支撐,黃巢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又踹了王朝一腳,公元907年,大唐王朝滅亡。從此,人們只能夢回盛世大唐。
學者易中天,顛覆傳統史學著作的寫作方法,以優美詩意的語言、獨特創新的全球視角,將用五年時間寫作六部共三十六卷巨著《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中華根》(先秦),第二部《第一帝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第三部《隋唐》第四部《宋元》,第五部《明清》,第六部《近現代》,現已出版前十六卷。
跟隨《易中天中華史》,我們將進行一場歷史尋根之旅,體驗夏的質樸、商的絢爛、周的儒雅、漢的強悍、唐的四海為家八方來朝,品味宋的纖細、元的空靈,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開諸多歷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嗎?先秦諸子都是誰?魏晉風度長什麼樣?盛唐之音你聽見過嗎?當旅程結束時,我們或將明白:什麼是中華根、中華夢、中華魂。
作者簡介
易中天,1947年生於長沙,曾任教於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現居江南某鎮,潛心寫作“中華史”。在易中天看來,《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譜”,《資治通鑑》則是可供統治者借鑑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正因為如此,他認為汗牛充棟的各類中華史,大多沒有全球視野和現代史觀,因此他將在直覺、邏輯和證據的基礎上,書寫人們“不知道和想知道”的歷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華史》(1-16卷)。
==============================================<strong>易中天中華史相關內容推薦:</strong>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第一章
開元新政
大閱兵
唐玄宗親政後的第一件大事是閱兵。
閱兵式莊嚴而隆重。二十萬受閱部隊在驪山腳下沿著河流擺開陣勢,旌旗相連長達五十多里。他們的金戈和鐵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他們的軍容威武雄壯。二十九歲的皇帝甚至身著戎裝擂起戰鼓,親自指揮了軍隊的進退出入。[1]
三軍將士山呼萬歲。
隨後,玄宗發布了嘉獎令。陛下不無憂慮地指出,帝國的狀況不容樂觀,就像快要墜落的珠串。因此他希望,全體官兵能夠同心同德,令行禁止,以忠貞不渝的精神和無堅不摧的實力,誓死捍衛大唐的江山社稷。[2]
很難說這些話是不是危言聳聽。事實上,玄宗正式接管政權之時,大唐立國已近百年。這對於經歷了四個世紀分裂動盪的中華大地堪稱幸運,何況太宗執政的二十三年還號稱貞觀之治,他本人也成為各族人民的天可汗。
之後半個世紀的高宗和武后時代,帝國仍然興旺發達歌舞昇平。儘管武則天稱帝前後也曾烏雲蔽日,但那黑暗是李唐皇室和部分官員的,不是人民群眾的,甚至不是庶族地主階級的。相反,由於武則天清除了關隴勛貴的勢力,也由於她大力推行科舉制度,貧寒之士反倒有了出頭之日。唯其如此,帝國的大廈才不會因為她的血洗和屠戮而坍塌。
實際上武則天是大唐王朝的掘墓人,更是它的守陵人甚至建設者。正如諸位在《女皇武則天》中讀到的,唐太宗在維護既得利益的長孫無忌等人攛掇下,選擇了能力最弱的李治為接班人。在他看來,這樣就能避免因禍起蕭牆而導致帝國分裂,自己的政治路線和一世英名也能得以保全。
可惜英明的太宗皇帝忘記了,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沒有能力掘墓的人往往也守不住陵。他當然也想不到,李治不但將帝國拱手相讓,而且還是讓給了一個女人。
這才真是天大的玩笑。
幸運的是,這個女人偏偏具有治國的能力。在她與高宗共同執政和獨立執政的四十多年間,武則天保證了帝國長期和持久的統一,並讓它充滿活力。就連改朝換代,較之以前的宋、齊、梁、陳、北周和隋,也是代價最小的。
更何況,她還把帝國交還給了李唐。
可惜,由於歷史不能假設,我們無法設想沒有武后的高宗政權是什麼樣,更無法設想李弘或李賢的王朝。因為沒有武則天就沒有李弘和李賢,哪怕李賢是私生子。但似乎可以肯定,她至少沒有把國家弄得更糟,儘管鼓勵告密、製造冤案和濫殺無辜對世道人心無疑有著破壞作用。[3]
那麼,玄宗皇帝的危機感從何而來?
短暫而混亂的中宗和睿宗時期。
無字碑位於高宗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是武則天所立。有說法認為,武則天立此碑,有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說的意思。
這是一段空洞無物和令人沮喪的歲月。當一群官員成功地將女皇武則天趕下台後,才突然發現她留下的空白根本就沒有人能夠填補,自己反倒在她的有生之年被奪權,後來又被徹底消滅。女皇交出的政權,則落入一夥既無德又無能的人手中,包括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唐中宗的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以及女皇政敵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婉兒。
如此奇怪的聯盟,當然只會胡作非為。這就給了唐玄宗李隆基創造歷史的機會,而他原本是與皇位無緣的。因為他的父親李旦是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中宗李顯的弟弟,他自己則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實在與九五之尊遠隔重洋。這位王子後來能夠成為大唐第六任皇帝,還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僅僅因為歷史選擇了他,他選擇了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