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9頁

    種植方面的情況等等。這時你會覺得他不是一個作家,而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一位專家。他

    在寫作《創業史》的時候,還寫了關於改變陝北山區農業經營方式的論文。他在論文中引用

    了大量有關國外農業方面的資料,使一些著名的農業專家感到吃驚。正是作家具有這種遼闊

    的視野和廣泛的學識,加上他對生活的透徹的了解,才能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種史詩的品質。

    他的作品決不能簡單地說成是「山藥蛋」。

    柳青的創作活動告訴我們,僅僅滿足於自己所認識的那個生活小圈子,或者乾脆躲進自

    己的內心世界去搞創作,是不會有什麼出息的。我們無法和他相比,但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儘量使自己的目光不僅僅停留在生活和認識的那個小天地里。

    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柳青五年前已經離開了我們。但這位作家無疑給我們留下了一份不

    薄的遺產。他在我們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曾經熱情地生活過,繁忙地創造過,也像任何常人

    一樣有過缺點和失誤。但他一生辛勞所創造的財富,對於今天的人們和以後的人們都是極其

    寶貴的。作為晚輩,我們懷著感激的心情接受他的饋贈。杜鵬程:燃燒的烈火

    在人類所有的不幸中,最不忍目睹的就是死亡引起的悲痛,尤其是對一個你所熟識而敬

    重的人。

    我不願目睹沒有氣息的杜鵬程。我願意他在我的記憶中永遠是一團燃燒的烈火,一個用

    嚴峻的神色審視這個世界的哲學家,一個氣勢磅礴的敘事詩人。

    老杜的價值不可能在某種儀式上體現。他在半個世紀中構成的巨大內容需要一代人乃至

    未來的歷史給予詳盡詮釋。

    在和他同時代的作家中,杜鵬程是少數屬於敢踏入「無人區」的勇士,並敢在文學的荒

    原上樹起自己標幟的人物。他是我們行業的斯巴達克斯。這一切首先體現在他的史詩《保衛

    延安》之中。這部書使他聲名遠播,也給他帶來過無窮的災難。而屬於巨人的災難不也是另

    是一種勳章嗎?

    杜鵬程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幾乎是赤手空拳走進生活和戰爭的暴風雨。不

    久,他就擁有槍和筆兩種武器。

    其中的槍和敵對的勢力作戰,而筆主要和自己作戰。對他來說,後一種作戰更為艱難。

    從《保衛延安》的創作過程,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和自己作過多麼無情的鬥爭。以後,這部書

    先使他榮耀接著便讓他忍氣吞聲地生活。從未來得及完成的大書《太平年月》的題旨就完全

    使我們意識到,作家已經進入了思想和藝術的大境界,可是,沒等這座宏大的工程峻工,他

    就逝世了。正如他最後所言,這是一個「悲劇」。

    二十多年相處的日子裡,他的人民性,他的自我折磨式的偉大勞動精神,都曾強烈地影

    響了我。我曾默默地思考過他,默默地學習過他。現在,我也默默地感謝他。在創作氣質和

    勞動態度方面,我和他有許多相似之處。當他晚年重病纏身的時候,我每次看見他,就不由

    想到了自己的未來。我感到,他現在的狀況也就是我未來的寫照。這是青壯年時拼命工作所

    導致的自然結果。但是,對某一種人來說,他一旦獻身於某種事業,就不會顧及自己所付出

    的代價。這是永遠無悔的犧牲。

    杜鵬程遠離我們而去,但他勞動者繁忙的身影卻永遠會出現在我們眼前。對於這樣一個

    畢生出盡了力氣的人,我們現在真正出於內心的真誠對他說一聲:安息吧!出自內心的真誠

    我們常常談論所謂藝術的魅力,也就是說,我們的作品憑什麼來打動別人的心靈!

    在我看來,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作家對生活、對藝術、對讀者要抱有真誠的

    態度。否則,任何花言巧語和花術翻新都是枉費心機。請相信,作品中任何虛假的聲音,讀

    者的耳朵都能聽得見。無病的呻吟騙不來眼淚,只能換取諷刺的微笑;而用塑料花朵裝扮貧

    乏的園地以顯示自己的繁榮,這比一無所有更為糟糕。是的,藝術勞動,這項從事虛構的工

    作,其實最容不得虛情假義。我們讚美,我們詛咒,全然應出自我們內心的真誠。真誠!這

    就是說,我們永遠不喪失一個普通人的感覺,這樣我們所說出的一切,才能引起無數心靈的

    共鳴。

    需要什麼?

    作為一個當代作家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的創造天地無疑比過去年代的作家們廣闊得多。

    但同時,我們的工作也更加困難,因為我們面臨的是一個更加複雜而又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的

    社會。深刻而有力地反映我們時代的生活面貌,要求當代作家具有更先進的思想水平和認識

    能力,更寬闊的生活眼界和深厚的藝術修養。因此,我們首先得和自己的淺薄作鬥爭,從這

    個意義上說,我們不僅需要熱情的鼓勵,更需要嚴肅的文學批評。對作家及其作品,要麼庸

    俗地吹捧,要麼粗暴地批判——正是這兩種有害的方法一貫地妨礙了我國文學藝術的發展。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