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受,這是不行的。實際上作家所表現的生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你自己體驗過的生
活。好多偉大作家的作品的主人公,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作家本人或他對生活的認識和
體驗,也就是這個道理。他們把自己的體驗,灌輸在自己所描寫的主人公身上,這樣就更深
切,也更真切——這當然不是寫自己的報告文學。從《一個地方的早晨》的主人公,到《復
活》中的聶赫留朵夫,到列文,都有托爾斯泰自己的影子。當然,你自己的體驗,不光是用
到一個人身上,還可以把它分開,用到各種各樣你所描寫的對象身上。由於作品對我們有這
樣的要求,所以我認為,作家在生活中應時刻處於一種警覺狀態,某件事對別人來說可能很
一般,很平常的,引不起什麼精神上的反映、折射、但對一個搞寫作的人來說,就應該引起
警察,自動地使自己的心理狀態進入體驗的過程,而每一次這樣的積累都是非常寶貴的東
西。時間長了,你對各種事物的體驗,都積累得非常深厚了,這樣,你就可能寫出比較重要
的作品。而不是說,你腦子裡貯藏了一堆故事,就能寫出重要作品。以上說的是我自己的體
驗,不一定對大家有用。
問:請你談談作家的歷史感問題。
答:我覺得,我們現在有些作家,對我們國家、社會、民族的歷史、包括好的,不好
的,通暢的或者彎曲的歷史,採取一種不太嚴肅的態度,這是不行的。當然,社會上各色人
等可以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但作為一個作家,對我們國家、社會、民族的歷史,包括好的,
不好的,包括「文化革命」的歷史,採取一種嚴肅的態度,這是我們寫作所需要的。我們應
該了解它,分析它,就是對錯誤,也應該採取嚴肅的態度。
社會上有的人,對我們國家、社會、民族歷史中錯誤的東西,挖苦、諷刺、嘲笑,反過
來對於好的東西也不屑一顧。我認為,這對作家來說,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對錯誤,應
採取認真、科學、嚴肅的態度,去分析它、研究它。一個作家對歷史應採取「居高臨下」的
態度去認識它,分析它,研究它。我說這些的意思,是因為所有歷史上的這一切,都影響到
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這是逃脫不了的。我認為,在注重現實生活的同時,應對我們國家的
歷史,尤其是現代史,有比較深的了解,因為我們每個人是某種歷史的產物,作為一個作
家,不能對什麼東西喜歡,對什麼東西不喜歡,對錯誤你也得「喜歡」它,因為你認識、了
解了它,才能表現它。我們現在有些年輕作家,目光只投向未來,投向外國,而對自己國家
的歷史都不甚了解,這是不行的,你歸根結底要寫的是中國,就是意識流的寫法,你也要寫
的是中國——中國人意識流動的狀態可能有和外國就不同。所以,我們必須重視歷史,對歷
史和對現實生活一樣,應持嚴肅態度。有的作品為什麼比較淺,就因它沒能把所表現的生活
內容放在一個長長的歷史過程中去考慮,去體察。我們應追求作品要有巨大的回聲,這回聲
應響徹過去、現在和未來,而這回聲只有建立在對我國歷史和現實生活廣泛了解的基礎上才
能產生。
問:在一個作品的構思過程中,應該特別注意什麼?
答:下面講一講我自己感覺到的構思過程中常常會產生的兩個問題。一個是就事論事,
抓住了一個問題,就在這小圈子裡轉來轉去。我的意思,是你抓住了一個題材,哪怕是很小
的題材,都應把它放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去考慮,甚至這背景不光是中國的,而且是全
世界的。就是說,你抓住了一個題材後,要儘量把它放在一個非常廣闊的背景上去考慮它的
意。另外一個,放在整個文學史上去考慮,這是兩個角度。當然我這要求是比較高的,我自
己也做不到,但是,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這樣做。在寫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為了使自己的作
品有所突破,自己對自己應要求嚴格些。有些偉大作家的短篇小說,為什麼在全世界傳誦
呢?就是因為它儘量概括了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具有普遍意義,而不是就事論事地在小圈
子裡打轉轉。我認為,好的作品應該是我們看來是好的,全世界看來也是好的,都能接受
它,對全世界都有衝擊力量。譬如,托爾斯泰的有些作品就是這樣。當然,我們這樣考慮了
以後,最後也可能是個扯淡作品,但只要你是這樣想過並努力過了,那麼,扯淡就扯淡吧!
我的意思是儘量使作品具有較大的意義,哪怕最後作品仍然是渺小的,也不要緊,要養成這
樣的構思習慣。
下面我再講講,在構思過程中要充分展開藝術虛構、藝術想像。有時候,有這種情況:
你抓住一個題材,猛一看很不錯,能很快寫成一個作品,甚至編輯部也可能採用。但是,你
不要忙,既然一開始就有這樣的基礎,你就不要忙著寫了交給編輯部,你要盡最大可能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