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情的樣子。而事實上,不管這人如何壓抑那股憤怒的感情,內心的不滿依然很強烈,
如果仔細觀察他的面孔,你會發現他的臉色有不對勁的地方,或出現令人注目的僵
直的面孔。
還有兩種可能造成毫無表情的情形。一種是漠不關心,另一種是根本沒有放進
心裡去。當然,這種表面上的情形,也可能意味著他對人非常關心,而是不願讓人
輕易地看出來。有一種臉上的表情跟內心的情緒恰恰相反,但從面部肌肉的運動所
呈現出的喜悅的表情來看,是笑的範疇。
原因在於憤怒、憎恨、悲哀等感情能夠從面部表現出來,很容易成為阻礙正常
社會活動的因素,所以人們都竭力設法壓抑這種負面的感情,而儘量表露出喜歡或
笑容滿面的正面表情。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喜歡正面角色,而討厭反面角
色,就是這個原因。在現實生活中,最能體現這種現象的例子莫過於夫妻之間的爭
吵。當彼此間的不調和達到很激昂的情況時,不快樂的表情反而會逐漸消失,結果
呈露出,愉快的笑臉,態度也顯得謙恭而親切。
假如彼此間常常會陷人強烈的敵意和反感之中時,倘若在對方的面前表現這種
敵意和反感的話,不但會給對方帶來不愉悅,對家庭、社會都有不良的影響,所以,
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產生了言不由衷的表情。這是一種無奈的方式。它具有雙重
社會功效,既需要預防,也需要提倡,關鍵是針對什麼樣的人,採取這種表情的使
用方法。
人的喜怒哀樂,是通過臉部的活動來表達的。很少有人注意過人左右臉的變化
並不是對稱的,表情先是由左臉開始的。
一位美國學者沃爾夫對人的面部表情做了深人的研究後,他在論文中指出,人
的臉部在表達情緒時,左邊要比右邊變化來得強烈。
論文發表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系3位心理學家隨即找了86個不同性格
的人,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證實了沃爾夫的論斷:人面部表情左右不對稱,表
情變化是通常先由左臉開始的。這是由於左臉是由大腦右半球所控制的緣故。大腦
右半球通常和外界有著直接的聯繫,不必通過言語作為媒介(言語是由左半球控制
的),因而左臉的表情要比右臉來得快,來得強些。
這就是說,人的大腦分為兩半球,發自內心的感情通常由右腦控制,卻具體反
映在左臉上;而左腦則專司理智性感情(即經過克制和偽裝的感情),然後反映在
右臉上。因此左臉的表情多為真的,右臉的表情有可能是假的。若想知道對方的真
實感情,必須強迫自己去觀察對方的左臉。
從面部表情上,讀透了內心所蘊藏的玄機,是識人高手厚積一世,而薄發一時
的秘技,而最經典的莫過於三國時,諸葛亮和司馬彭合唱的「空城計」了。
一部《三國演義》,讓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莫過於「空城計」,當諸葛亮帶領
一幫老弱殘兵坐守空城時,兵強馬壯的司馬彭父子,率領20萬大軍兵臨城下。
在城牆之上,諸葛亮焚香朝天,面色平靜,他旁若無人地洞開城門,自己端坐
在城牆之上,手揮五弦,目送歸鴻,飄飄然令人有出塵之想。
一場千古的雙簧戲,由此拉開了帷幕,諸葛亮和司馬鼓,這對謀略上勢均力敵
的高手,一個在城牆之上,一個在城牆之下,用心機對峙著。諸葛亮知道司馬彭一
眼能看穿他虛張聲勢的空架式,但諸葛亮更知道,司馬家族和曹氏家族的衝突,倘
若司馬鼓拿下了諸葛亮,三國鼎立之勢不再,司馬家族目前羽翼未豐,最後難逃兔
死狗烹的下場。嫻於軍事的司馬彭當然知道幫劉邦打天下的韓信的下場。諸葛亮的
存在,讓司馬彭有了和曹操周旋的機會,對付諸葛亮,曹操還必須倚重司馬彭,諸
葛亮一倒,曹操立刻沒了後顧之憂,安內是必然之舉,那一刻,哪裡還有司馬家族
的容身之地。
所以,在表情平靜的背後,兩人心中都在波瀾起伏,就是因為諸葛亮一生謹慎,
心知司馬就不會下手,才敢下這看似冒險之局,當司馬彭的兒子提醒說,諸葛亮在
使詐,城中必無伏兵,心知肚明的司馬彭,立即打斷他的話,以諸葛亮一生唯謹慎
的話,搪塞過去了。機智的司馬彭從諸葛亮平靜的表情上領悟到,這是諸葛亮用謀
略和他合唱雙簧戲,這齣戲,非大智大慧的人,絕不可能唱得如此之好。
美國學者們曾做過一個作弊的試驗。給受測者們很難的問題,同時把答案放在
他們面前,但是,告誡他們「不能看答案」,然後監考人員走出房間。他們使用反
視鏡等器具,在受測者不會發覺的情況下,觀察其行動。有趣的是,靠自己的能力
解答者,約有83%的人表現出咬指甲、含拇指等習性;而作弊的一組人中,有這些
習性的只有48%。此外,還有一些搔頭,或以手指卷頭髮的習性以及聞身體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