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3頁

    將視線落下來看著對方,乃表示他有意對對方保持自己的威嚴。

    無法將視線集中於對方身上,很快地收回自己視線的人,大多屬於內向性格者。

    視線朝左右活動得很厲害,這表示他還在展開頻繁的思考活動。

    3.從他的舉動看他的潛台詞

    人的一舉一動,特別是下意識的形體動作,也能向你泄密。

    交臂的姿勢表示保護自己的意思,同樣,這種動作也能表示可以隨時反擊的

    意思。

    舉手敲敲自己的腦袋,·或用手摸著頭頂,即表示正在思考的意思。

    摸頭的手震動得很厲害,即表示全心全力在思考。

    用雙手支撐著下巴,大多數的情況都表示正在茫然的思考中。

    用拳頭擊手掌,或者把手指折曲得卡卡作響,就表示要威嚇對方,而不是在進

    行思考的活動。

    4.從他的癖習看他的特性

    搔弄頭髮的癖習,是一種神經質。凡是涉及有關自己的事情時,他們馬上會顯

    得特別敏感。

    一面說話,一面拉著頭髮的女性,大體上是很任性的女人。

    說話時常常用手掩住自己嘴巴的女人,是有意吸引對方。

    用手托腮成癖的人,即表示要掩蓋自己的弱點。

    不斷搖晃身體,乃是焦灼的表現,這是為了要解除緊張而表現出來的動作。

    雙足不斷交叉後分開,這種癖習表示不穩定。如果女性具有這一癖習時,就表

    示她對某位男性懷有強烈的關心之意。

    深層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視線上,視線的移動、方向、集中程度

    等都表達不同的心理狀態。一個人的性情表現最顯著、最難掩的部分,不是語言,

    不是動作,也不是態度。而是眼睛。言語動作態度都可以用假裝來掩蓋,而眼睛是

    無法偽裝的。通過所求人的眼睛觀察他的性格尤重眼神。

    第一,眼神沉靜:說明對於你著急的問題成竹在胸。一定會得償所願。如果他

    不肯明白說出方法,這可能是因為事關機密或有其他隱情,不必要多問,只靜待他

    的發落便是。

    第二,眼神散亂:說明他毫無辦法,向他請教也是沒用。

    第三,眼神橫射:仿佛有刺,便可明白他異常冷淡,如有請求,暫且不必向他

    陳說,應該從速藉機退出,即使多逗留一會兒也是不適的,退而研究他對你冷淡的

    原因,再謀求恢復感情的途徑。

    第四,眼神陰沉:應該明白這是兇狠的信號,你與他交涉,須得小心一點。他

    那一隻毒辣的手,正放在他的背後伺機而出。如果你不是早有準備想和他見個高低,

    那麼最好從速鳴金收兵。

    第五,眼神流動異於平時:對方可能是胸懷詭計,想給你苦頭嘗嘗。這時應步

    步為營,不要親近,前後左右都可能是他安排的陷阱,一失足便跌翻在他的手裡。

    不要過分相信他的甜言蜜語,這是鉤上的餌,要格外小心。

    第六,眼神呆滯,唇皮泛白:對方對於當前的問題惶恐萬分,儘管口中說不要

    緊,他雖未絕望,也的確還在想辦法,但卻一點也想不出所以然來。你不必再多問,

    應該退去考慮應付辦法,如果你已有辦法,應該向他提出,並表示有十成把握。

    第七,眼神似在發火:他此刻是怒火中燒,意氣極盛,如果不打算與他決裂,

    應該表示可以妥協,速謀轉機。否則,再逼緊一步,勢必引起正面的激烈衝突了。

    第八,眼神恬靜,面有笑意:你要明白他對於某事非常滿意。你可討他的歡喜,

    不妨多說幾句恭維話,你要有所求,這也是個好機會,相信一定比平時更容易滿足

    的希望。

    第九,眼神四射,神不守舍:便可明白他對於你的話已經感到厭倦,再說下去

    必無效果,你如果不趕緊告一段落,或藉機告退,或者尋找新話題,談談他所願聽

    的事。

    第十,眼神凝定:便可明白他認為你的話有聽的必要,應該照你預定的計劃,

    婉轉陳說,只要你的見解不差,你的辦法可行,他必然是樂於接受的。

    第十一,眼神下垂,連頭都向下傾了:便可明白他是心有重憂,萬分苦惱。你

    不要向他說得意事,那反而會加重他的苦痛,你也不要向他說苦痛事,因為同病相

    憐越發難忍,你只好說些安慰的話,並且從速告退,多說也是無趣的。

    第十二,眼神上揚:便可明白他是不屑聽你的話,無論你的理由如何充分,你

    的說法如何巧妙,都不會有高明的結果,不如戛然而止,退而求接近之道。

    滿足被求人的虛榮心,能讓你辦事更成功。

    漢代的大辭賦家司馬相如,出川漫遊,一篇《子虛上林賦》博得了海內文名。

    當時的博雅之士,無不以結識司馬相如為榮。

    有一次,司馬相如外游回成都的路上,路過臨鄧。臨鄧縣令久仰司馬相如的名

    聲,恭請至縣衙。此事驚動了當地富豪卓王孫,他也想結識一下,以附庸風雅。但

    他仍擺脫不了商人的庸俗,故而實為請司馬相如,但名義上卻是請縣令王吉,讓司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