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7頁

    聽到這答案,別說是燕清了,連郭嘉都感到毫不意外——要是呂布提出反對意見,才能叫他們大吃一驚。

    將小皇帝製造出的麻煩丟到一邊後,另一樁迫在眉睫的事,便是那等待接見的使者袁熙了。

    第105章 膾炙人口

    等到了晚上,燕清置宴款待袁熙時,難免因少時背誦曹植名篇《洛神賦》,知他的妻子甄宓姿貌絕倫,而忍不住暗中多打量他幾眼。

    眾所周知,三子袁尚之所以最為得寵,就是因他相貌俊秀,頗肖其父(史上皆稱袁紹有姿貌威容)。那袁熙相貌平平,不被自負容美的袁紹所喜,就不是件多出人意料的事了。

    但憑心而論,他眉宇間既有文人的羸弱,又不失武人的英氣,此時置身敵營,福禍未料,心裡應是局促不安的,亦維持住面無郁色,實屬難得。

    袁家顯赫名門,子息間卻極其不睦,卻是從先一輩就遺留下來的毛病。袁熙雖稱得上是袁紹三個兒子裡唯一一個明白人,也只有凡人的智干與才略,在私心滿滿的兄長和弟弟鍥而不捨地作死下,根本逃不過兄弟鬩牆的牽連,恰如蜉蝣撼樹,落得死於非命。

    而讓燕清有些欣賞的,是在他帶著弟弟倉皇逃到并州公孫康處,卻又了解到公孫康要利用他們的人頭向曹操示好的意圖,於是在弟弟袁尚還不知自己死期將至,大大咧咧地索要坐席時,嘆了一句“頭顱都要被送到千里外的曹操手裡了,哪兒還需要坐席?”

    燕清想到這點,不免有些唏噓。只是他以為這番額外投去的注目不著痕跡,卻不曾自己想與呂布的關係今非昔比。若說呂布以前是一雙眼時刻黏在燕清身上,現在便是一顆心都毫不客氣地貼了上來,哪兒會錯漏掉他對袁熙的特別關注?

    呂布默不作聲,若有所思地瞥了袁熙一眼,緩緩舉起酒樽,唇抵著杯沿輕嗤一聲,倏然仰首,將那澄清酒液一飲而盡。

    而見呂布勢的接待態度雖不友好親熱,也並不冷漠慢待,始終保持腰杆挺直的袁熙,不禁鬆了口氣。

    然而他這口氣松得到底太早了:一陣推杯換盞後,燕清淡淡一笑,不急不慢地開了口,問是問了許多問題,口吻亦是溫柔親切的,卻半天不曾碰到要點上,只宛若無意地兜著圈子。

    袁熙在史上是個只有垂死掙扎時才顯得一點出彩、大體上仍是一閃而過的小角色,若擺在遊戲裡頭,各項數據頂多就是中下水準,哪裡是這連郭嘉賈詡都能偶爾被坑、直斥是只萬年成精的狐狸的燕清的對手。

    最要命的是,以燕清對他的知根究底,只怕比這世上任何一個與袁家為敵的對手都來得更甚。

    當精神一直需保持高度緊張時,對心理素質的考驗便也隨著節節攀升。袁熙隨時隨地要預備應對燕清的問題,哪怕這菜餚豐盛,他也只是食不知味,宴中表現得中規中矩。

    他有所不知的是,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就踩了好些個燕清布下的語言陷阱,被套走了少說幾簍的袁紹勢中的信息。

    然而袁熙並不受寵,本身知道的也是相當有限,燕清將他腦海里有價值的東西掏得差不多後,就不可避免地喪失了興趣,由春風般的溫暖宜人,變成秋風般的敷衍冷淡了。

    袁熙只當自己不慎答錯了什麼,才惹得得人交口稱譽的名士燕清的態度發生變化,應對時愈發戰戰兢兢,三思而言。

    好不容易等到宴席終了,他如釋重負地將父親寫下的書信親自奉上,看著呂布接過了,他才完成了此行使命的一半。

    失魂落魄的袁熙被領著去了客帳休憩,就等呂布思量後作何回復了。

    呂布用多了經燕清改良的輕薄紙張,再掂著竹簡時,難免有些不慣,搖了搖頭,也不拆開,而是直接遞給了身旁坐著的軍師祭酒,淡淡地抱怨了句:“袁本初怎如此吝嗇,連重光紙都捨不得用?”

    燕清信手接過,剛解開細索,尚未展開,就捕捉到個怪詞,不由得凝眉,抬眸看向呂布,難以置信地重複道:“重光紙?”

    該不會是他想像的那樣吧。

    呂布怔了一怔,還未開口,郭嘉就忍不住朗笑出聲,風度翩翩地搖了搖扇子,十足幸災樂禍地開始如數家珍道:“重光竟還不知?不光有重光紙,還有重光酒,重光犁,重光壩,重光舍,重光館,重光餃……”

    就連分明是張仲景所發明的嬌耳都難逃一劫:因它裡頭最初包裹的是羊肉沫兒和藥材,作治病用,卻是燕清將‘另闢蹊徑’,把餡兒換成豬肉白菜,加上美味的湯汁,實在是充滿了讓人無法抗拒的誘惑,風靡一時。

    這下連這點僥倖也破滅了。

    天啊!

    儘管用蔡侯紙、佐伯紙,念起來時從不覺得有何不妥之處……可一旦這新東西的冠名權,不經同意地就被安在自己頭上,讓他的名字也跟東西一起變得家喻戶曉時,燕清就著實無法忍受了。

    在毫不知情地情況下,就跟那些名副其實的科學家並肩,儘管除非這世上冒出第二個穿越人士來、就絕不會有人知曉那不堪入目的真相,可燕清始終覺得,這就像是他偷偷摸摸盜用先人智慧的事兒被公之於眾了一樣,令人羞恥。

    忍受著良心上的拷問,燕清忍不住絕望地扶額哀嘆一聲,乾脆遷怒到一臉無辜的呂布身上:“主公既早知此事,怎對此坐視不理,任他們胡亂攪和?”

    郭嘉搖頭,替自家主公說起了好話,端的是抑揚頓挫:“這分明是百姓愛戴重光,方自發所為,怎賴得到主公頭上,成他堵不住眾生之口的錯了?況且旁人求之不得、可流芳百世的美事,重光立此功績,何故對些稱頌避若蛇蠍?”

    呂布並不吱聲。

    木已成舟,燕清想做些什麼,也為時已晚。他這才知道,自己的名字怎麼能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傳到大江南北去,變得廣為人知了。

    是親民品牌的強大效應啊!

    享受了這些帶來的好處,燕清再頭疼,也唯有將這茬忽略過去,一邊下定決心,日後再折騰出什麼新東西前,先讓呂布冠名,再允許推廣,一邊無奈嘆道:“罷了罷了,正事要緊。”

    將袁紹所書一目十行地看完後,為防有甚麼遺漏的,燕清放慢速度,又從頭看了一次,不由得皺了皺眉,遞給郭嘉,讓他自己去看。

    稍一側身,就對上了呂布探尋的視線,沉浸在思緒中的燕清愣了片刻,迅速反應過來自己是第一個過目的,撇開私情不論,他可謂是得了呂布毫無保留的敬重與信任,卻接著就將信給了郭嘉,著實不是臣子該為之事。

    他心念一動,不欲擾了全神貫注讀信的郭嘉的思路,索性往邊上依靠,湊到呂布耳邊,壓低聲音解釋道:“袁紹這信,主公不讀也罷。主要是些刻意激怒主公的狂妄之語,明勸暗命我等止戈休戰,速將兗州歸還曹操。說是勸和,實為引戰,似我等之前對曹操先禮後兵,他也就是想找個由頭出征討伐我等,瓜分兗州罷了。只是袁紹固然偏心幼子,也遠不至於對袁熙如此狠毒捨棄,定是他未想清此事厲害,又被起糙此信的謀士聯合欺矇,才……”

    隨燕清啟唇輕語,細心勸慰,呂布只覺原先冰涼的耳廓也被溫熱的氣息吹拂得漸漸發燙,被帶著曖昧不明的旖旎透入髓中,直叫他銷魂難耐,哪裡還分析得動。

    半晌才緩過神來,將燕清方才說的話好好過了一圈,飛快地想了一想,旋即自然而然地握著燕清的手,懇切萬分道:“幸得重光,否則布今日定中計乎。”

    燕清並不作答,只微眯著眼,充滿警告地盯著他趁機亂來的手。

    呂布愣是撐了好一會兒,才慢慢鬆開,恰逢此時,郭嘉也將信看完了,抬頭感嘆道:“一別多日,本初兄仍無半分用人上的長進!”

    燕清對郭嘉的履歷一清二楚,知道他曾在袁紹麾下效力,因無法忍受對方光會裝模作樣地禮賢下士,其實思慮多端,又無決斷之力的缺點而離。聽到這話,就知他跟自己想法一樣,不由笑道:“雕蟲小技,怎配在智通天地的奉孝面前賣弄?”

    郭嘉不理燕清的調侃,直白道:“此乃借刀殺人,欲借主公之手殺袁熙也。足證紹營中暗潮洶湧,心散不棄,兄弟不和,是可乘之機,堪經利用。”

    在戰事一觸即發的時刻,來這麼一封美其名曰勸和,實際上挑釁意味十足的信,可不真是打著要激起一向輕躁易怒的呂布的火氣,殺死使者袁熙泄憤的主意,從而讓雙方徹底撕破臉來決一死戰嗎?

    袁紹怕是輕信了各懷鬼胎的謀士的話,否則以他護短而優柔寡斷的性子,再偏心,也是虎毒不食子的。

    燕清頷首,語氣篤定道:“定是辛評、郭圖所為。”

    這事兒雖在史上不曾發生過,燕清卻能按照三兄弟的關係來進行判斷:在袁紹死後,支持長子袁譚繼位的是辛評和郭圖,而不惜篡改遺命,也要讓幼子袁尚繼承的則是逢記和審配。袁熙自身勢微,無意也無力爭搶嗣位,卻是一股可以拉攏的莫大助力。

    只是袁熙一向唯他父親馬首是瞻,連這回被派來兇險之地,也只心裡悲然地認了。那袁紹屢次流露出欲立袁尚為嗣的意思,袁熙自也會自願奉弟弟為主,且不認同袁譚為爭權奪勢而內訌的作為。

    見到他對袁紹的忠心後,袁譚那派人自然就把他當成了袁尚的臂助,除之為後快還來不及,哪兒會講究兄友弟恭?

    要是呂布一怒之下斬了使者袁熙,等同於斷了袁尚爭位的臂膀,又讓雙方開戰、激起袁紹的不死不休的悲怒報仇之志,還能完美推卸掉責任,擺脫嫌疑。

    郭嘉好歹在袁紹帳中呆過一段時日,對那些明爭暗鬥心裡隱約有譜,不免厭惡,也是導致他速離的原因之一。

    不料燕清從未踏入過冀州境內一步,連袁紹的面都不曾見過,卻對此知之甚詳,且順手拈來,毫不費力,著實不可思議。

    郭嘉頓了一頓,再看向燕清的目光,就不禁多了幾分奇異之色。

    比起來年將有大旱這種虛無縹緲的預知,他更看重這份無與倫比的洞察力,切切實實地表示了佩服:“重光所知,廣而無涯,無分巨細,嘉甚欽之。”

    燕清自覺不過是占了知道歷史的便宜,半點不覺得這些推測有什麼了不起的,不料被真正的牛逼謀士給誇得上天,偏偏他家主公還一副深以為然、與有榮焉的表情。

    ……簡直羞恥到爆。

    第106章 找準定位

    儘管知道被郭嘉誤會,產生了錯誤的高看,可燕清也著實解釋不清自己是如何這般清楚袁紹帳中那些不為外人所知的隱秘事的,唯有心塞地默認了下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