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4頁

    最後明了他們所請示的內容後,不禁嗤笑一聲,正欲說些什麼,忽地憶起身邊就站著兩位深謀遠慮的軍師,便轉而看向他們,客氣問道:“不知重光與文和先生,如何看待此事?”

    賈詡不慌不忙地看向燕清,淡淡一笑:“不若先聽聽重光之見。”

    燕清清楚賈詡縱使真心效力,可過去明哲保身慣了,現在也依然謹慎小心,在摸清楚呂布脾氣前是不會輕易開口的,想要通過他來增進幾分了解。便不推讓,直接道出了自己的看法:“胡赤兒斷不可用!”

    對這素未謀面的降將,他以罕有的冰冷口吻,一字一頓地評價道:“倘若輔先敗亡,其另覓明主,尚是情有可原,然此人極心術不正,犯下此等見利背主之舉,還以此沾沾自喜,話語之間不見半分羞慚愧疚,著實令人髮指,深惡痛絕。今日為貪幾枚金珠便可砍下視其為心腹、百般信任的牛輔之項上人頭,他日如若再逢性命攸關之難,見蠅頭小利後,以其險惡本性,又當如何?定會為其所害!”

    在演義中,就連干出類似事情的呂布都極瞧不上胡赤兒的為人,當場斬了了事——畢竟他與丁原是互相利用的關係居多,彼此也心知肚明,並無實質上的父子親情。背棄起來雖惹人詬病不齒,卻遠不似謀財害命到極信任自己的上司頭上的胡赤兒來得倒胃口。

    雖李肅未曾落敗而逃,呂布不至於遷怒到胡赤兒頭上,可燕清一點不想呂布的精銳之師中混入一顆臭不可聞的老鼠屎。

    這與賈詡想的一般無二,但假使是換他先開口,卻絕不會如燕清這般直言不諱,而會婉轉許多。見呂布對燕清直白的表態面色無異,還頗有幾分讚許,他心裡有了譜,不吝附和道:“重光之見,與詡不謀而合,此等背主忘恩、同袍相殘的先河萬不可開,也斷不能容。”

    呂布欣然頷首,痛快道:“既兩位先生與布看法一致,便叫文遠立即斬了祭旗罷。”

    這事一了,賈詡忽問:“敢問主公,不知此番自郿塢搜出,又囑託高順將軍轉走的糧糙,共有多少?”

    呂布張了張嘴,卻未立刻作答,而是徵詢性地瞥向燕清。

    燕清心裡暗叫不好,涉及軍中機密的就輕易不答,還特意轉眼問他意見,這不就明擺著對賈詡還不夠信任嗎?

    生怕寒了要主動獻策的賈詡的心,燕清面不改色,迅速睜眼說起了瞎話,不著痕跡地解圍補救道:“清點戰果一事,主公已盡數交於了清與伏義,又因詳細數額太過龐大,哪怕是清,一時間恐怕也說不上來,只約莫記得有近三百萬斛。若文和不棄,便等清親去取來竹簡,與你細說。”

    賈詡也不知是真被他瞞住了,還是故作不知,笑眯眯地道:“只知大概足矣,不必勞煩重光多跑一趟了。詡倒是還有一問,不知這些糧食中,我軍決定留幾成給陛下?”

    燕清淡淡一笑,絲毫不避諱他們要扣下大頭的目的:“長安人員凋零,除太尉手下那些人馬,幾乎無兵可用。陛下與宮人外,不過剩些四體不勤的朝廷官員,三成已是綽綽有餘。”

    賈詡卻搖搖頭,道:“詡卻認為,留下一成足矣。”

    呂布皺起了眉,只努力不露出不贊同的神色。

    燕清巴不得問也不問就讓賈詡全盤接管,只可惜暴露不得這份意圖,便強忍著激動,淡定一笑,溫聲質疑道:“文和何出此言?我軍兵馬精而不眾,哪怕只取其中七成,也夠應付近三十年的損耗了。而宮中堪用者寥寥無幾,征西將軍皇甫義真卻未老眼昏花到這個地步,會信了喪心病狂的董賊只藏了這些個錢糧,何苦做些貪得無厭的舉動,徒惹陛下生厭?”

    一成的糧糙,雖足夠讓小皇帝那幫人寬裕地過個三年五年,但這絕對不會讓忠心為主的皇甫將軍接受的。

    賈詡晃了晃羽扇,無形中帶出幾分老jian巨猾來,並未直接回答,而是開始顧左右而言他了:“河北的袁本初與公孫伯圭之間戰況膠著,又隔著弒弟奪弟的深仇大恨,早晚得分個勝負不可,偏偏雙方都糧糙不濟。”

    燕清對文人這種迂迴玩猜謎的考驗智商把戲,早漸漸習慣了,本身也沒指望賈詡會直說,可聽到他這麼說後,還是條件反射地看了眼呂布。

    ……果然。

    呂布雖一如既往地繃著張臉,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他盯著賈詡的眼神有多危險,簡直隨時隨地要伸出大掌來,好把這吊起他胃口又故意賣關子的混帳軍師給一下拍扁。

    燕清默默地移開了視線,看回若無其事的賈詡,雖公孫瓚在前期占盡優勢,可他好歹是知道些東漢末年歷史的人,嘆道:“公孫瓚雖勇猛剛烈,卻自私短視,氣度狹小,驕矜自滿,差袁紹多矣。”

    其實兩人本質上是半斤八兩的,可袁紹好歹會做個樣子,麾下的謀士又比公孫瓚的能耐一些,關鍵時刻偶爾勸得住人。公孫瓚卻是一路不停作死,都沒個部下攔得動。

    就連忠義剛勇的趙雲趙子龍,都在看穿他的本質後,失望透頂地棄他而去了。

    聽燕清間接誇獎了袁紹幾句,原先還頗一頭霧水的呂布不善的目光登時轉移了對象。

    燕清直接就給雲淡風輕地無視了,只當他在賣萌。

    賈詡頷首贊同,旋即道:“正因如此,那多出的兩成糧糙,應暗中賣予公孫瓚,助其解了這燃眉之急。”

    燕清先是一愣,很快回過味來,見賈詡還是微微笑的模樣,心裡莫名地有點發寒。

    史上交戰許久的雙方都糧糙異常短缺,不得不暫且停戰,而修生養息的這段時間過後,就是公孫瓚狂走下坡路,一去不復返的悲劇開端。

    賈詡當然看得出公孫瓚的強勢不過是短短一時的,可他卻不想叫袁紹輕鬆解決了這東北邊的最大威脅,轉頭就有空來折騰他們。於是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勢均力敵更久一些,叫家大業大的袁紹繼續疲於奔命,既無暇惦記剛走馬上任的豫州牧,也無法在長安宮中的皇帝身上動些歪腦筋。

    否則呂布一朝空降,極易被這些動堪好幾萬精兵的州牧盯上,又不想與旁的拉幫結派——無論是站在蹚渾水無益的角度,還是要寬戀戀不捨地暫放走救命稻糙的小皇帝的心,呂布都儘量避免結交他們為好——還想獨自悶聲發大財,就是件難如登天的事了。

    燕清心裡瞬間認可了這個主意,就剩下怎樣叫皇甫嵩不對他們的趁火打劫發難了:“此計甚好。只是征西將軍那處,不知文和可有對策?”

    賈詡笑道:“好辦。只看主公可願舍下二成金銀財寶,作為交換了。”

    糧食吃不完只能堆在糧倉,那些個被董卓強行從富商大族手裡搜刮來的奇珍異寶,卻是王公貴族的最愛,有這些來補償飽受創傷的國庫,想來也不會有太多牢騷了。

    燕清深知不久後因突發蝗災的緣故,絕大多數的稻苗都遭了秧,使糧食的價格飆升到個極其恐怖的高度——‘每谷一斛,直錢五十貫’,以至於食人的慘案頻有發生。就算他有心要設法杜絕蝗難的發生,可對一支部隊而言,有充足的糧糙供應永遠是最重要的,對這種取捨,哪有可能會猶豫?

    呂布方才一直安安靜靜地作壁上觀,這時接收到燕清使的眼色,迅速開口表態了:“文和先生若還記得布當初是如何答第二問的,便不會多此一問了。”

    第17章 呂布擲樽

    從長安到後來被曹丕改名為許昌的許縣,可有段不短的距離,就算只是單獨一人騎著匹日行千里的良駒,日以繼夜地趕路,也得耗上整二十日的功夫。

    更何況呂布軍中還帶了大量既拖慢行程、又極惹眼的輜重,在路有餓死骨的官路上招搖過市,就算那些個餓綠了眼的饑民和打劫行商路人的流匪有自知之明,不敢惹這些全副武裝的兵老爺,旁因連年征戰而糧食短缺的諸侯也不可能看在小皇帝的幾分薄面就視而不見,輕易放過。

    儘管呂布向來有來一個殺一個,隨時要橫掃天下的超凡霸氣,一點不介意被人找麻煩(平日裡也的確都是他去尋人是非來得多),可無論是燕清還是賈詡,都半點不想還未到情況不明的豫州就已元氣大傷,損失掉來之不易的物質基礎,便好生商榷了幾日。

    當帶著比去時還壯大了不少的部隊、顯然收編了不少曾為牛輔效力的兵卒俘虜為己用的張遼趕回來,不辱眾望地獻上豐厚戰果時,兩位軍師也終於達成共識,定下了化整為零、改換旗幟、易裝而行的策略。

    董卓精心養起的那些人馬雖虛浮不悍,比起黃巾起義的那些個烏合之眾,還是好上何止百倍的。呂布嫌棄地精挑細選了一番,倒也勉強拾掇出五千餘人,加上他原先的那批人馬,加起來也有萬餘之多。

    別看這年頭就算隨便拉出在一州內燒殺劫掠的黃巾軍,動不動都能號稱百萬,可那也就數字瞧著唬人,跟經過專業訓練,又有精良裝備和強將指揮的正規軍,是無從媲美的。

    否則曹操去年又怎麼帶著為數不多的人馬,鎮壓住在兗州作亂的“數十萬黃巾軍”,名正言順地得了一片沃土招兵買馬,又舒服地當上了一州刺史呢?

    是以,呂布麾下已有的這些個身經百戰的老兵,絕對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強大力量,也是燕清和賈詡半點不想提早暴露的底牌。

    既然現今是袁紹一勢如日中天,常人不敢輕易招惹,就扮做他旗下的兵將好了。萬餘人分散成七八隻隊伍,單個看上去也不過一千出頭,分頭出發,總比浩浩湯湯地帶著上萬的大軍橫行過境要來得安全得多。

    好在東漢末年在軍隊的分辨上還是極粗糙的,消息傳遞又極滯後,衣甲擦光亮點,再換上袁家旗號,會最先發覺他們的又只是斥候,只需能暫時糊弄住,就算他們回過神來想追趕,憑呂布帳下各個都是急行軍的好手的能力,早帶著糧糙溜號,根本不見人了。

    只是在這領兵的人選上,呂布與兩位軍師的意見則產生了巨大分歧。

    依呂布的意思,重光與文遠先生的安危乃重中之重,路途又很是遙遠,哪怕是交由高順和張遼,他都無法全然放心,還是跟著他最為合適。

    燕清卻毫不領情,堅持自己有足夠的自保能力——想當初他單槍匹馬不都從長坂坡平安無事地來到長安了麼,依照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道理,倒應該給做事容易掉鏈子的李肅當個督軍。

    而賈詡雖是個貨真價實的弱質文人,可他的能耐從來不在拿著兵器上陣殺敵,而是運用計謀殺人於無形上,統率力也頗高,獨領一軍毫無問題,只消帶個武藝較高的副官,再安排些個親衛保護,許是最穩妥無恙的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