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0頁

    如果你從來沒吃過冰激凌,你會對冰激凌有渴望嗎?你會想著冰激凌而流口水嗎?所以,愛、喜悅、和平是我們曾經擁有的,因此我們才如此熱切地追尋它們。

    你和耶穌的差別在於,你擁有很多(1)

    怎樣知道自己是誰,其實最重要的是把錯誤的認知去除。小時候父母告訴我,我的名字叫“張德芬”,長大了我是學生,開始有了很多頭銜:演講比賽第一名、“北一女”校刊主編,後來就是“台視”新聞主播、家庭主婦、暢銷書作家,那我到底是誰呢?從小到大,老師從來沒告訴過我們“我是誰”,但給了我們很多令人非常困惑的信息。 讓我來告訴你“我是誰”吧。你是神,你跟耶穌、佛陀沒有什麼不同,最大的差別在於你比耶穌、佛陀多擁有了很多東西。《遇見未知的自己》就是教大家怎樣穿過層層迷霧,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你的本來面目可能像太陽一樣,但現在雲層太厚了,把你團團圍住,你要穿越厚厚的雲層才能看到自己的真面目。

    “我是誰”這個議題,真的是要抽絲剝筍,自己去體會才能找到答案。當你穿過重重迷霧,看清自己的本來面目時,那是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我自己也在這條路上一直探索,對於“我”是誰,“我”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我越來越有自信能找到答案。  

    德芬的話

    一位有識之士曾說過,如果現在把我們人類所有的財富重新公平地分配,不出幾年,所有人的財富狀態又會恢復到現在這樣。所以,決定你此刻狀態的,不是外在的遭遇,而是你內在意識層次的水平。 第三輯好好愛自己了嗎——學會聽懂身體的“吶喊” 會痛的不是愛 “會痛的不是愛”這句話是知見心理學創始人恰克老師說的。我一直在琢磨這句話,為什麼愛中就一定有痛?如果用“會痛的不是愛”這個標準來衡量的話,我們人世間會有多少愛出局呢? 西班牙文中的“我愛你”,實際上就是“我需要你”的意思。我們會去愛,是因為我們都有需求,需要被滿足。就好像我們的心裡有個洞,需要人或事物來填補一樣。 有些人感覺不到那個空洞,只是一直在不由自主地追求些什麼來滿足自己。很可惜,所有外在的追求都無法填補你內在的那個“洞”。 當我現在感受到那個空洞時,我會覺知到自己很不想一個人待著,總想做些什麼,或者是找個人說話,或者是看本書,看部電影,上網溜達溜達,聽聽愛我的人說些好聽的話。但這些都不是我們的真愛,只是用來填補內心空洞的無效工具。 於是當我感受到空虛的當下時,便去散步,跟自己一個人相處,或是靜心打坐,好好地觀照 自己,不再利用他人或其他事物來填補自己的內在空虛。 其實,你內在的空虛是需要你去關注的,外在的人、事、物都不起作用(有作用也是暫時的)。它需要你帶著理解和愛去承認它,觀察它,安慰它,保證你會永遠陪伴它。這個“它”,就是我們內在那個從小到大沒有得到關注和愛的內在小孩。這是心理學的層面。 在心靈的層面,這個空洞來自我們與源頭的分裂,而這“分裂”其實是一個幻象,是我們人類最大的一個迷思。 我們太多次地以為那個讓我們感到空虛的事物是外在的,因此一直在外徒勞無功地尋找。如果你願意反觀自身,回到自己的內在,陪伴自己,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你會發現,你的內在空間加大了,內在力量增強了,而你的外在世界也會隨之改變。 會痛的不是愛,放下那個讓你痛的人吧!藉由這樣的修煉,你會找回更多的自己。 德芬的話

    你和耶穌的差別在於,你擁有很多(2)

    為什麼我們的腦筋總是走一條相同的路線?即使這條路讓我們痛苦,我們也要堅持走這條路是對的,從來沒有考慮過從另外一個角度走的可能性。這真是非常不理性啊!其實,人類不是理性的動物,而是受慣性和感覺導向的,尤其是在沒有被喚醒以前。 怎能輕易說愛 “愛”這個字對很多人來說,可以非常輕易地說出口。當然,也有很多人是說不出口的!那些新時代的靈修者,當然包括我自己,整天嘴上都愛來愛去的,聽了肉麻,看了心驚。我常常困惑,這個人明明在背後說我的壞話,或是做一些不利於我的事,甚至是根本不在乎、不理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他怎麼能夠口口聲聲地說愛我? 拜倫?凱蒂看“愛”看得最透徹。她說,有一次,她坐在一個快要離世的癌症朋友身邊守護著她。她的朋友看著她說:“凱蒂,我愛你!” 凱蒂搖搖頭說:“不,你不能說你愛我。除非你能愛你的癌症,否則你不可能愛我。因為,不管你是因為什麼不喜歡你的癌症,如果有一天,我重複了那個原因,我就會像你的癌症一樣,被你厭惡。我只要挑戰了你的價值觀,對你的要求說‘不’,沒有滿足你的期望和需求,你就會停止愛我了。” 有一位常出驚人之語的靈修大師甚至武斷地說:“當你說你愛一個人的時候,其實是對他最大的侮辱。你根本不了解真正的他,你愛的只是自己的投射——你心目中的他。要不然,下一刻,當他不按照你的心意做事、說話的時候,你們怎麼可能一轉眼就成了仇人?” 多少相愛的情侶,轉瞬就會形同陌路。那到底什麼是愛呢?我自己也愈來愈困惑。在這個二元對立的世界,好像什麼東西都有對立面,所以,人世間應該是沒有純粹的、無條件的愛的。但我們也看到了,有些人真的是非常痴情,無論對方做了什麼,他們都痴痴地愛著對方。而且我自己是個母親,我知道我對孩子的愛是沒有條件的,那種血肉之親,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抹殺的。 我也發現,很多男女之間的痴纏愛戀,好像上癮症一般的迷戀,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愛。這種痴迷的愛情,其實隱含了人生的功課要你去面對。除非你在這個人身上學會了你該學的功課,然後你還是決定繼續愛著他,那就表示這是真愛。如果只是無法克制的情慾,那只是你要學習的功課,愈是致命的吸引力,愈是有重大的課題隱藏其中。 祝天下痴情男女都能學會自己人生的功課,找到真愛。不要相信所謂的靈魂伴侶、雙生火焰,好像一個人的出現會拯救你於孤單無依之中,這是童話故事,不是真相。即使有靈魂伴侶和雙生火焰的存在,這個人也是來考驗你,來教你人生常識,和你共同完成一些人生課題的。 我不希望大家覺得有一個所謂的“另一半”存在,他就是我的真命天子,只要他一出現,我們的關係就一定會沒有問題,我們就會從此快快樂樂地生活。所以,“靈魂伴侶”的觀念可能會誤導一些人,讓他們覺得只要我的“他”出現了,我就會快樂無憂了。或是除了他,我就沒有別人了。沒有這樣的人和事,沒有所謂的“那一個人”,但的確是有與你比較匹配的人,碰上的時候,你還是要做很多功課,沒有人是完美無缺地為你準備的。 拜倫?凱蒂說:“你最需要的老師,就是你必須和他同處於一個屋檐下的人。”人生所有的不順利,都是磨鍊心智的種種考驗。我們需要拿出些內在力量來面對,而不是躲在愛情、事業、金錢的追逐中。 德芬的話 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基於感覺而做的,方法也許各不相同,甚至很多是有害的、錯誤的,但目的都一致:希望感覺好一點兒。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