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然而,認為這個時期的君主應該對開啟這樣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負責的看法也有失公允。表面看來,啟動了這個過程的政策變化,實際上主要是因為這一發展趨勢已經失去了控制。但是,它們只不過是強大而不可逆轉的社會經濟力量發展的典型表現。所以,羅曼努斯三世·阿爾吉魯斯對上述法令的廢除實際上並沒有使局勢發生任何變化,即便這個事件是來自完全不同的社會階層精心策劃的陰謀。皇帝羅曼努斯和皇后鄒伊之間的衝突已經有些時日了,因為皇帝羅曼努斯登基後,便對半老徐娘的皇后興趣大減,不僅冷落她,甚至減少了她的開銷。但是,這個已經有一把年紀的女人享受生活的興致頗高,她第一次嘗到現世生活的樂趣,不想讓自己的生活侷促窘困。她的眼睛盯上了一個叫米哈伊爾(Mi插el)的年輕人,他是來自帕弗拉格尼亞的農民之子,是由其兄“孤兒院長”約翰(John the Orphanotrophus)這個很有勢力的宦官帶進皇宮女眷宮室的。整個宮廷“政變”實際上完全是由這個約翰一手操控的,這個極為精明強幹但全無道德廉恥的人,決心為自己的弟弟贏得他自己因被閹割而無法獲得的皇帝寶座。鄒伊竟然以她這個老情婦的全部愛情與這個英俊的青年落入情網,事情的結局很快就於1034年4月11日出現了,羅曼努斯三世死於他的浴室。同日晚上,皇后與其年輕的情夫結婚,他登基時被稱為米哈伊爾四世(Mi插el IV,1034~1041年在位)。
鄒伊再次打錯了算盤,因為米哈伊爾四世確保其坐穩皇帝寶座後,就對她275失去了興趣。她的自由受到了限制,因為約翰密切監視著她的一舉一動,以防出現任何類似於羅曼努斯三世·阿爾吉魯斯遭遇過的競爭對手。米哈伊爾四世作為皇帝是個有能力的君主,也是個勇敢的將軍,但是卻受到陣發性癲癇病的折磨,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病症越發嚴重。正是那個狡詐的宦官從這次皇帝更迭中獲得了大部分的好處,因為整個帝國政府都落入他的掌控之中。[22]他老練地把握著帝國的航船,無情地增加賦稅需求,極為殘酷地強制徵稅。[23]作為一個從社會最底層通過個人奮鬥爬上來的人,約翰站在舊官僚貴族的立場上,而不特別忠實於某個特定的社會階層。就此而言,其統治可以說具有反對貴族的傾向。小亞細亞的封建軍事貴族成為主要的受害者,而且這個時期,首都的官僚貴族對政府表示支持。官僚黨的典型代表頗塞羅斯以滿意的口吻提到,米哈伊爾四世在位期間,政府並未改變政策,沒有一個元老被罷免。[24]這兩個帕弗拉格尼亞人並沒有打算重申馬其頓王朝的既定政策。然而,約翰的殘酷手段對民眾卻是一種煎熬,而他本人從沒忘記其個人利益,確保其自己家庭的所有人都依靠土地收益為生。
政府殘忍的稅收政策引發了巴爾幹半島斯拉夫民眾的大起義。瓦西里二世曾明智地允許他們繳納實物稅的政策被廢除了,他們此時被迫將實物變換為金錢。另外,當奧赫里德大主教斯拉夫人約翰(John)於1037年去世後,當局任命聖索非亞教堂執事希臘人利奧(Leo)接替其職位。起義突然爆發在最危險的地區。彼得·德爾堅(Peter Deljan)於1040年被擁立為保加利亞沙皇,他可能是前沙皇加布利爾·拉多米爾的兒子和沙木埃爾的孫子。[25]而約翰·弗拉迪斯拉夫的兒子則被推舉為共治君主,後者在起義爆發後即刻從君士坦丁堡脫逃,這個人將給起義軍帶來麻煩。這次起義蔓延到巴爾幹半島大部分斯拉夫人地區,甚至波及希臘北部地區。由於起義領袖缺乏團結,這次起義於1041年被鎮壓,其失敗比其極有威脅的爆發來得還快。但是,它使瓦西里二世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政治結構遭到嚴重破壞。
彼得·德爾堅起義被鎮壓後,拜占廷帝國企圖強制不順從的扎拉公國的君主史蒂芬·沃伊斯拉夫(Stephen Voislav)承認帝國宗主權。扎拉是當時人通常對古代戴克來亞的稱呼,自從1035年前後,其君主就拒絕承認拜占廷帝國的宗主權。[26]他最初爭取獨立的打算不幸流產,但是在經歷了失敗和關押後,他再度為自由而奮鬥,甚至早在巴爾幹半島大起義爆發之前,他就在多次抵抗拜占廷人發動的、反對他的遠征戰爭中取得勝利。1042年,拜占廷帝國再度發動新的大規模討伐戰爭,卻又遭到徹底失敗,[27]因為史蒂芬·沃伊斯拉夫在自己熟悉的山區鄉間本土上可以沉重打擊第拉修姆軍區將軍強大的武裝部隊,即便他們有附近已經承認了拜占廷帝國宗主權的斯拉夫人的支援。這樣,其公國的獨立最終得到了保證,他還將其統治權擴大到鄰近的特利比尼亞和扎赫魯尼亞。[28]
米哈伊爾四世鎮壓彼得·德爾堅起義後,從巴爾幹半島返回首都,不幸病重。約翰意識到這個皇帝將不久於人世,於是採取了必要的步驟以保證皇帝寶座繼續控制在其家族中。皇后鄒伊被說服接受約翰兄弟的侄子,另一個米哈伊爾(Mi插el Calaphates),其名字因其父以前曾從事的手工工匠職業而稱為卡拉發特斯。他先是作為預定皇帝繼承人被任命為愷撒。但米哈伊爾四世因病痛趨於嚴重,1041年12月10日,他被迫退位,進入聖阿納吉利修道院,同日在此去世。
米哈伊爾五世·卡拉發特斯的統治使帕弗拉格尼亞家族的統治嘎然而止。其短暫的統治充滿了錯誤和意外,本身並無重要性,但是造成其垮台的原因卻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大宦官約翰最終淪為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傀儡的犧牲品,米哈伊爾五世對其叔叔扶植其登基的報答是將他流放他鄉。沒有任何人願意出手幫助這個萬夫所指的宦官。卡拉發特斯受此鼓舞,更加魯莽地將皇后鄒伊關進修道院,這一行動導致了他失去皇位。貴族和教會依靠首都民眾忠實於馬其頓王朝的情緒,聯合起來反對這個專橫的篡位者。的確,馬其頓王朝時期,民眾傾向正統皇家血緣繼承原則的情緒極為高漲,以至於人民呼喊擁護鄒伊和塞奧多拉。工匠之子膽敢反對生於皇家紫色寢宮的公主,1042年4月20日,他被廢黜並被刺瞎。鄒伊和塞奧多拉此時聯合統治。曾在鄒伊強迫下成為蒙頭修女的塞奧多拉獲得勢力強大的黨派特別是教會的支持。此時,這兩個女性要求按照其意願進行統治已經不成問題,但是兩個皇后的無能和她們之間的相互仇視很快就表明,必須要找一個男人充任政府首腦。塞奧多拉不想成為新娘,而鄒伊這個已經年屆64歲的老太婆還急於舉行其第三次婚禮。1042年6月11日,她選擇了卓越的元老君士坦丁·莫諾馬庫斯(Constantine Mono-machus,1042~1055年在位)為夫君並結婚,次日他便接受了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