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1頁

    緊接著大教長日耳曼努斯和羅馬主教格里高利二世反對皇帝毀壞聖像政策的是大馬士革的約翰(John of Damascus)。約翰是在哈里發宮廷里擔任高官的希臘人,後來他進入耶路撒冷附近的聖撒巴斯修道院,他是這個世紀最偉大的神學家。他撰寫的捍衛聖像的3篇講話儘管不是其最著名的作品,但卻是其最出色的原創性作品。[66]為了駁斥指責崇拜聖像是復活異教偶像崇拜的看法,他發展了其自己關於聖像的觀點,他解釋說,聖像按照新柏拉圖主義觀點,只是一個影像和中介,並以道成肉身的教義證明崇拜聖像的合法性,這樣就把整個聖像的爭論與拯救教義聯繫起來。[67]大馬士革的約翰提出的這一理論體系決定了此後全部崇拜聖像說教的發展。

    利奧三世在所有談判受挫的情況下再度強制推行其毀壞聖像計劃。他繼續推進這一進程,頒布法令,下令摧毀所有聖像。同時,他還設法披著合法的偽裝,於730年1月17日召集了最高級世俗官員和基督教教會人士會議,即所謂的“沉默會議”,要求他們服從即將頒布的法令。大教長日耳曼努斯拒絕服從,立即被免職。其以前的副官助手阿納斯塔修斯準備無條件服從皇帝的法令,因此當場被任命為大教長,1月22日被加封。譴責崇拜聖像的教義就這樣通過公布毀壞聖像法令而具有了合法效力。聖像被摧毀,崇拜聖像者遭受迫害。

    皇帝也在遙遠的義大利強制推行毀壞聖像政策。但是,拜占廷帝國關於毀壞聖像的衝突導致君士坦丁堡和羅馬之間的關係嚴重惡化。毀壞聖像法令確立毀壞聖像教義為教會和國家官方正統教義,頒布該法令使長期迴避的分歧公開化,分裂因此不可避免。繼承格里高利二世擔任羅馬主教的格里高利三世(Gregory III)不得不在宗教會議上譴責拜占廷人的毀壞聖像政策,而利奧三世則將格里高利三世的代表投入監獄。皇帝和羅馬主教都未能說服對方。在宗教紛爭之後,政治分裂接踵而至。其第一個政治後果就是加大了君士坦丁堡和羅馬之間的裂痕,拜占廷帝國在義大利的地位急劇衰落。但是,當拜占廷帝國開始喪失其在西方拉丁世界的地位時,卻加強了其在希臘東方和南方的地位。與羅馬的分裂使利奧三世得以抓住機會採取了對未來影響極為深遠的重大措施。西西里和卡拉布里亞以及伊里利亞大區已經希臘化的省區以前是屬於羅馬教區管轄。此時,這些地區被從羅馬教區分劃出來,歸君士坦丁堡大教長控制。進而,利奧通過財政手段再度強化了這一教會政策。羅馬主教被剝奪了對西西里和卡拉布里亞民眾徵收人頭稅的權利,連同羅馬教區在義大利南部地區的收入都被收歸帝國政府,這筆錢每年總計達到3.5英擔。羅馬主教對皇帝這一獨裁行為的一再抗議也不了了之。基督教教會兩大中心的新界限此時正好與歷史事件已經確定了的東西方邊界相吻合。君士坦丁堡教區如今在其原來的領地範圍中又增添了巴爾幹半島各省區和義大利南部希臘化地區,而且由於安條克教區正在被穆斯林統治當局一點點同化,皇帝因擺脫了該教區的花銷而使自己更為富有。這一宗教勢力範圍因此就幾乎與拜占廷帝國整個勢力範圍相重合。利奧三世以此為實現其使教會服從國家的既定目標奠定了更寬廣的基礎。因為他對君士坦丁堡大教長比對羅馬主教更容易推行其意旨,羅馬主教雖然在神學理論上應服從拜占廷皇帝,但是實際上他們越來越脫離了皇帝的控制。然而,從這一事件中最終獲得了最大利益的不是皇帝的勢力,而恰恰是君士坦丁堡教區,其勢力範圍因此得到極大擴展。一旦拜占廷教會從毀壞聖像危機中恢復過來,其勢力便迅速增強,這些變化的基礎就是這位毀壞聖像皇帝奠定的。毀壞聖像鬥爭的重要政治結果是羅馬勢力從東方希臘地區的退卻和拜占廷帝國勢力從西方拉丁地區的退卻。這樣,拜占廷帝國的世界一統主義和羅馬教會的普世主義都同樣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第三節毀壞聖像鬥爭和對保加利亞戰爭:君士坦丁五世

    儘管利奧三世享有崇高的戰勝阿拉伯人的聲譽,但是由於他在毀壞聖像方面做得過分,使其在民眾中的聲譽大為降低。利奧去世後,皇位由其子君士坦丁五世(Constantine V,741~775年在位)繼承。年輕的皇子還在兩歲時就被其父加冕為共治皇帝(720年復活節),他在利奧死後繼承皇位的權利沒有遭到任何質疑。但是,當與之對立的皇帝起而反對他並自立為帝達6個月時,他仍然有幾乎一年失去了皇權。此人就是阿爾塔巴斯杜斯,他曾經作為亞美尼亞軍區首腦將軍幫助利奧三世奪取皇位。作為回報,利奧三世將親生女兒嫁給他,並任命他為宮廷近衛軍頭領,後來又晉升他為奧普西金軍區伯爵。阿爾塔巴斯杜斯作為這個極為重要且龐大的軍區整個武裝部隊的最高指揮官,能夠冒險起兵反叛其年輕的小舅子。他贏得支持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他反對毀壞聖像。他與勢力強大的皇帝之間的鬥爭完全受到毀壞聖像鬥爭的深刻影響,這也是整個時代的特徵。742年,在君士坦丁五世揮師進攻阿拉伯人期間,當其部隊通過奧普西金軍區境內時,突然遭到阿爾塔巴斯杜斯的攻擊,並被擊敗。阿爾塔巴斯杜斯隨後自立為皇帝,並與君士坦丁五世離開君士坦丁堡時委任的臨時攝政王塞奧法尼斯(Theophanes Monutes)談判。後者與許多高官重臣投靠了篡位皇帝,這個事件清楚地表明,即使是皇帝最親密的合作者也不能完全一致支持其毀壞聖像政策。阿爾塔巴斯杜斯率領其軍隊進入君士坦丁堡,並被大教長阿納斯塔修斯加冕為皇帝,這次,這位大教長再次轉變了立場。阿爾塔巴斯杜斯任命其長子尼基弗魯斯為共治皇帝,任命其次子尼西塔斯(Nicetas)為軍隊最高總司令,受命前往亞美尼亞軍區。聖像在君士坦丁堡重新得到崇拜,看起來,毀壞聖像運動似乎結束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