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161頁

  

    能把戰火燒到美國本土去,應該是許多中國汽車人畢生的心愿。

    「這下子應該沒有人罵中國汽車像中國足球一樣不爭氣了吧!我們可是真正衝出了亞洲,殺到美國大本營去了。」

    一位入廠8年的老員工捂著拳頭狠狠地說道。

    他正上一年級的兒子昨天興奮地回家匯報說,自己在學校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因為爸爸在中華集團上班造汽車,而中華牌汽車賣到了美國,為國大大爭了光,老師號召全班同學向爸爸學習。

    「咱是普通人,今天算不算入伙干出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值得老了後向兒孫吹噓。」

    身邊的工友情緒也很高漲,自己的勞動成果算是得到了肯定。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餐桌之間,大家紛紛交頭接耳,很快延伸到車間、辦公室、研究院,整個中華集團洋溢著一派歡慶局面。

    雖然早有聽聞,但從央視新聞的專題報導看到現場畫面,其他國內廠家的同行心裡就五味雜陳了。

    「瞧瞧人家,再看看我們,真是人比人氣死人!我們的生產線都快揭不開鍋了,但人家卻有實力跑到美國去建新生產線。

    跟著狼吃肉,跟著豬連潲水都喝不上!」  

    由於受到中華集團的擠壓,一汽自主品牌銷量進一步萎縮,不得不大幅度減產並美其名曰檢修調整,導致工人的收入待遇斷崖式下降。

    這讓許多老工人不免滿肚子牢騷,要知道當初一汽紅旗橫掃國內市場時,中華集團還是個摩托車都造不出來的小作坊。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代變得太快了。

    「雖然廠領導剛召開大會宣布年終獎將會跟去年持平,但大家都知道榮威和MG(名爵)品牌進展很不順利,車子都大量在經銷商處擠壓。搞自主品牌虧損了許多錢,據說要不是合資工廠上繳的利潤足夠,我們可能連工資都發不出了。

    我準備找找門路調回合資廠去了,留在這裡的話堅持也不會長久。」

    上汽花了大手筆整合南汽,並且搞出來榮威和名爵兩大自主品牌齊頭並進策略。從合資工廠抽掉了許多技術骨幹支援自主品牌,沒想到新車市場反響非常一般,除了在長三角勉強有銷量外,國內其他地區都見不到蹤影。

    主要原因就是廣大消費者都給中華集團把嘴養刁了,只要是自主品牌都會不自覺拿來跟中華集團車型對比,一看就知道新車性價比都落後一大截。

    跟中華集團一條龍自主研發水平相比,剛消化羅孚汽車的上汽自主品牌還很弱小,根本無法競爭。  

    「三大件比你好,車型還比你漂亮,更可怕是售價還比你便宜!你就算吹破了天,消費者還是往中華集團趕。眼前的局勢,根本就是無解之題。

    廠領導說現在困難只是一時,將來我們自主品牌一定會追趕上人家。還拿對手中華集團做比喻,說十年前對方造車水平很爛,現在一樣成功了。

    依我看,此一時彼一時。中國人最了解中國人,中華集團還會給我們時間嗎?虧一年可以,虧個五六年哪個領導能頂得住往這個無底洞砸錢!

    就算砸得起錢,我們能趕得上中華集團現有的水平嗎?」

    群眾眼睛是雪亮的。

    面對中華集團開始壟斷自主品牌汽車市場,許多上汽員工都能分析出未來的結局。

    這位骨幹員工就打算調回上汽大眾繼續工作,當初申請來自主品牌部門工資提了一級,但算是年終獎的話跟合資廠沒法比。更恐怖是看不到明天,員工們都在私下傳自主品牌搞不了幾年就要關了。現在跑回合資廠找門路占坑,總比屆時天塌了再跑好。

    連一汽、上汽自主品牌都不好過,更別提二汽這樣集團重心放在各大合資廠身上,對自主品牌投入甚少的企業,他們的自主品牌戰略遲遲不見新車量產落地推向市場。  

    「我們還在爭論到底是自主創新搞好東風品牌,還是直接將外資品牌淘汰的舊車型以技術改造名義換成國產標之際,中華集團的發展已經讓我們一眼望不到頭,騎馬都追不上了。」

    跟一汽、上汽自主品牌造成了嚴重虧損相比,二汽的自主品牌經濟情況相對要好一些。

    因為他們只做出來內部樣車,沒有大規模投入生產,導致虧損額足以控制。

    這可真是具有一定諷刺意味,跑得最慢的選手反倒遭遇的損失最少,就因為領頭的選手實在太過耀眼,累趴下一直在追趕他的前幾名對手。

    二汽搞自主品牌歷史應該也算早,但前期敗給了紅旗,後期又輸給了中華,實在沒有搞自主轎車的基因存在。

    「誰都不願意來,都知道這裡是火坑!隊伍散了,搞什麼都是樣子貨,再也沒有老一輩人的骨氣。

    有門路的都跑了,剩下老的老,小的小,還有一幫只會拍馬屁的官僚,就算有明白人也只能裝糊塗跟著混唄。」

    如果不是考慮家庭因素,說話的這位二汽骨幹也會毫不猶豫孔雀東南飛,投奔欣欣向榮的中華集團了。

    三大汽車集團的自主品牌已經奄奄一息,更別提「三小」乃至其他國有品牌。本來加入WTO,大家都以為中國品牌會被國外巨頭擊敗,因為從實力上看兩者相差懸殊。

    4萬億帶來新的一波中國市場紅利,合資品牌吃了一半,剩下的都給中華集團包圓了,導致其他自主品牌都餓得快倒下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16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能把戰火燒到美國本土去,應該是許多中國汽車人畢生的心愿。

    「這下子應該沒有人罵中國汽車像中國足球一樣不爭氣了吧!我們可是真正衝出了亞洲,殺到美國大本營去了。」

    一位入廠8年的老員工捂著拳頭狠狠地說道。

    他正上一年級的兒子昨天興奮地回家匯報說,自己在學校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因為爸爸在中華集團上班造汽車,而中華牌汽車賣到了美國,為國大大爭了光,老師號召全班同學向爸爸學習。

    「咱是普通人,今天算不算入伙干出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值得老了後向兒孫吹噓。」

    身邊的工友情緒也很高漲,自己的勞動成果算是得到了肯定。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餐桌之間,大家紛紛交頭接耳,很快延伸到車間、辦公室、研究院,整個中華集團洋溢著一派歡慶局面。

    雖然早有聽聞,但從央視新聞的專題報導看到現場畫面,其他國內廠家的同行心裡就五味雜陳了。

    「瞧瞧人家,再看看我們,真是人比人氣死人!我們的生產線都快揭不開鍋了,但人家卻有實力跑到美國去建新生產線。

    跟著狼吃肉,跟著豬連潲水都喝不上!」  

    由於受到中華集團的擠壓,一汽自主品牌銷量進一步萎縮,不得不大幅度減產並美其名曰檢修調整,導致工人的收入待遇斷崖式下降。

    這讓許多老工人不免滿肚子牢騷,要知道當初一汽紅旗橫掃國內市場時,中華集團還是個摩托車都造不出來的小作坊。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代變得太快了。

    「雖然廠領導剛召開大會宣布年終獎將會跟去年持平,但大家都知道榮威和MG(名爵)品牌進展很不順利,車子都大量在經銷商處擠壓。搞自主品牌虧損了許多錢,據說要不是合資工廠上繳的利潤足夠,我們可能連工資都發不出了。

    我準備找找門路調回合資廠去了,留在這裡的話堅持也不會長久。」

    上汽花了大手筆整合南汽,並且搞出來榮威和名爵兩大自主品牌齊頭並進策略。從合資工廠抽掉了許多技術骨幹支援自主品牌,沒想到新車市場反響非常一般,除了在長三角勉強有銷量外,國內其他地區都見不到蹤影。

    主要原因就是廣大消費者都給中華集團把嘴養刁了,只要是自主品牌都會不自覺拿來跟中華集團車型對比,一看就知道新車性價比都落後一大截。

    跟中華集團一條龍自主研發水平相比,剛消化羅孚汽車的上汽自主品牌還很弱小,根本無法競爭。  

    「三大件比你好,車型還比你漂亮,更可怕是售價還比你便宜!你就算吹破了天,消費者還是往中華集團趕。眼前的局勢,根本就是無解之題。

    廠領導說現在困難只是一時,將來我們自主品牌一定會追趕上人家。還拿對手中華集團做比喻,說十年前對方造車水平很爛,現在一樣成功了。

    依我看,此一時彼一時。中國人最了解中國人,中華集團還會給我們時間嗎?虧一年可以,虧個五六年哪個領導能頂得住往這個無底洞砸錢!

    就算砸得起錢,我們能趕得上中華集團現有的水平嗎?」

    群眾眼睛是雪亮的。

    面對中華集團開始壟斷自主品牌汽車市場,許多上汽員工都能分析出未來的結局。

    這位骨幹員工就打算調回上汽大眾繼續工作,當初申請來自主品牌部門工資提了一級,但算是年終獎的話跟合資廠沒法比。更恐怖是看不到明天,員工們都在私下傳自主品牌搞不了幾年就要關了。現在跑回合資廠找門路占坑,總比屆時天塌了再跑好。

    連一汽、上汽自主品牌都不好過,更別提二汽這樣集團重心放在各大合資廠身上,對自主品牌投入甚少的企業,他們的自主品牌戰略遲遲不見新車量產落地推向市場。  

    「我們還在爭論到底是自主創新搞好東風品牌,還是直接將外資品牌淘汰的舊車型以技術改造名義換成國產標之際,中華集團的發展已經讓我們一眼望不到頭,騎馬都追不上了。」

    跟一汽、上汽自主品牌造成了嚴重虧損相比,二汽的自主品牌經濟情況相對要好一些。

    因為他們只做出來內部樣車,沒有大規模投入生產,導致虧損額足以控制。

    這可真是具有一定諷刺意味,跑得最慢的選手反倒遭遇的損失最少,就因為領頭的選手實在太過耀眼,累趴下一直在追趕他的前幾名對手。

    二汽搞自主品牌歷史應該也算早,但前期敗給了紅旗,後期又輸給了中華,實在沒有搞自主轎車的基因存在。

    「誰都不願意來,都知道這裡是火坑!隊伍散了,搞什麼都是樣子貨,再也沒有老一輩人的骨氣。

    有門路的都跑了,剩下老的老,小的小,還有一幫只會拍馬屁的官僚,就算有明白人也只能裝糊塗跟著混唄。」

    如果不是考慮家庭因素,說話的這位二汽骨幹也會毫不猶豫孔雀東南飛,投奔欣欣向榮的中華集團了。

    三大汽車集團的自主品牌已經奄奄一息,更別提「三小」乃至其他國有品牌。本來加入WTO,大家都以為中國品牌會被國外巨頭擊敗,因為從實力上看兩者相差懸殊。

    4萬億帶來新的一波中國市場紅利,合資品牌吃了一半,剩下的都給中華集團包圓了,導致其他自主品牌都餓得快倒下了。

', intro:'', //章節vip標識 vipStatus : 0, //上一章id prevId :'939eb8c90972a', //下一章id nextId :'cbd7054b81fd2' }; book.chapterUrl = '/book/10809/chapterId.html'; book.url = '/novel/10809.html' user.Info = { "id":0, "recommend":0 };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