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頁
以前中國人手裡錢不多,但歷經進入WTO成為世界工廠後賺回大量外匯,老百姓手裡的錢包也鼓了起來。可以說,現在中國也不缺錢,擁有足夠資本進行再投資了。
再一點以往中國證券市場不夠完善,靠學習境外經驗逐漸進步,現在監管機制初見成效。既然打好了基礎,那也有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需求,學習國際最新的股市機制理所當然。
還有是中國高科技企業尤其是網際網路公司一股腦跑到境外上市,導致成長的紅利都給國外競爭者享受到,致使國內普通投資者都無緣於此,催生了許多悔恨不能當年投資阿里和騰訊的人們。本國企業發展的紅利被他國投資者享受,於國家宏觀層面來說屬於負面影響。
最後歷經多年風險投資和上市教育,國內創業公司愈發跟國際接軌,從成立伊始就搭建好了上市路徑,先天種子早已經種在沃土之中等待收穫時節到來。
今天來看,簡直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以前自己只想在港島搞一個新納斯達克出來,為何就不能直接在內地搞一個呢?
雖然內地一直說要參照納斯達克標準打造創業明星,但接連推出的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都只是形似神不似,沒有真正落實貫徹,同股不同權更是沒有影子。
若是這次能上下齊心,配合工業4.0的興國戰略,一舉弄出中國版的納斯達克呢?
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韓皓頓時明白自己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了。
實際上號召在國內打造納斯達克的倡議早已經有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底末期。但好比喊多了「狼來了」,加上國內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創立後雷聲大雨點小未能取得預期效果,呼籲打造國內版納斯達克的聲音,也變成日常伴奏習慣遭人無視了。
不斷有人喊,但主流輿論都覺得時機未到,連韓皓都有如此慣性思維,其中難度可想而知。
這次沃爾沃上市親身經歷的波折,讓韓皓感覺到也許是時候做出真正的改變了。
很快,中華智庫接到了緊急任務,對在中國內地證券市場打造納斯達克的議題進行可行性研究。專家就是專家,他們很快結合各種翔實數據和現實資料,給出了跟韓皓結論一致的答案:就是此事大有可為並迫切要為。
當韓首富決心做某件事情時動員起來的力量和影響力可是非常巨大,他深知中國國情要推進一項政策活動,最高效可執行的方法就是從上而下推進。於是他利用可靠渠道將此事直接反映給了老書記趙國平,請求老領導幫忙協調。
如此大公無私利國利民之事,當然就算不上走後門了。
第二百零二章 雷神上市
資本市場嗅覺最為靈敏,加上小道消息的傳播速度永遠超出預期,當趙國平就證券市場改革的批示剛下發到有關部門時,遠在南疆之濱的港交所就收到了消息。
「改革開放一路以來摸著石頭過河,容易走的路都已經涉足,今天剩下的都是無人區和硬骨頭。因此才需要我們不忘初心,以更無畏的勇氣和更堅定的決心來繼續推動改革進程。
面對百年之前所未有大變局的困難和挑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趙國平不久前的一番話很是讓人動容。
曾有國外學者認真對中國歷史進行了翔實研究,想要搞清楚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是如何能屹立五千年歷史並一直保持傳承。要知道曾經的古埃及、古羅馬、古巴比倫乃至古印度等都湮滅在歷史塵埃之中,只有古中國炎黃子孫一脈相承到今天。
「在最危急的時刻,總有一些中華民族的精英不顧生死勇敢地站了出來,他們將國家力挽狂瀾於危難之中,被稱之為民族脊樑。正是因為他們的犧牲,將這個國家和普通民眾保護得很好,中華文明才能延續到了今天。」
國外學者在說出上述結論時是一臉羨慕的語氣,因為他們知道中華民族的脊梁骨一直沒有斷過,前赴後繼進入21世紀後反而組成部件更多更緊密。
韓皓沒有洋洋灑灑搞了大部頭的內參資料,而是就自己近期的親身經歷寫了一封簡單的信,平鋪直敘下就興建中國納斯達克的需求做了講述。韓皓寫信的初衷不是為了自己,以其現在的地位就算港交所拒絕沃爾沃也能立馬找到合適的上市地方掙錢。他此番作為是著眼於工業4.0未來,為了中國企業而發聲。
「中華集團不光是韓家的企業,更是國家的企業。當財富對人只是一些數字時,就應該去做對國家對民族有意義的事情。」
在自己兩個兒子剛懂事時,韓皓就如此來教導他們,而他也確實身體力行始終如一。
信剛送上去不久,韓皓沒想到趙國平的批示就立馬下來,對自己興建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提議持肯定態度,並讓有關部門抓緊研究限期給出前瞻可行方案。
歷史是由人民創造,關鍵節點沒有張三也會有李四出現推動。但人民之中的精英和領袖人物,可以將歷史的鐘表稍微調快一些,讓張三李四出現的時間早一些。
趙國平的批示相當於在保持平衡的天平之上加上了重重的籌碼,中國版納斯達克落地曙光初現,並且還有了新的名字——「科創板」。
話說回來,當港交所得知相關批示內容之後,就已經了解大勢所趨,同股不同權的改革已經是板上釘釘。如果再逆歷史潮流而動,那麼就會被無情掃到歷史垃圾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