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由於海州市政府出面組織,所以韓皓一行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接待。依照從浙海省北上的路線,依次以蕪江市——珠城市——阜城市順序考察。
來到蕪江市,韓皓等人查看了通寶汽車製造廠,通寶牌微車雖然在生產,但從車間看明顯開工不足。在國內五菱、長安、昌河、哈飛四大巨頭的打壓下,像通寶這樣的小牌子市場有限,陷入了經營不善境地。知道浙海人有意投資,但蕪江市政府卻沒有表現出太多熱情,不知道是不是跟傳聞中安淮省準備把轎車項目放在當地有關。他們或許像把通寶廠作為備份,不打算對外合作。
出師不利,韓皓只有寄希望於珠城市的華陽廠。
華陽廠原本是區屬集體企業,從1985年開始生產仿製麵包車,售價僅2萬起。1988——1990年,連續3年都生產了600台左右,銷售額達到2000多萬。據說還到央視打了一陣GG,顯得紅紅火火。轉折點在1989年,在珠城市政府的拉郎配下,華陽廠跟珠城自行車廠合併,以300名職工規模吞併了自行車廠1000多名職工。結果政府出面促成的婚姻,華陽廠跟自行車廠之間猶如八字不合的夫妻般天天吵架,龐大的人員開支、人事糾紛、債務負擔等,內耗嚴重把好好的華陽廠拖垮了。1992年,不得已華陽廠跟自行車廠分手,沒想到又在內部爆發了權力之爭,居然分成了兩派,各自起爐灶內鬥。兩家分廠都使用華陽牌的牌子,互相挖角壓價,本來奄奄一息的華陽牌微車徹底在市場中不見了蹤跡。
唉,華陽廠弄成這樣,內鬥因素雖然是主因,但負主要責任還是放在當時的市里主要領導身上。所管轄好好的企業弄垮,身為管理者難辭其咎,韓皓聽了介紹後心裡想道。
在珠城市,市里主要領導對重啟華陽牌汽車很感興趣,同時對有外來投資者收拾華陽廠這個爛攤子很重視。
韓皓主要是想要華陽廠的生產資質,從而擠上國家管理6字頭目錄,他打算生產微麵廠放在虎山。因為市里承諾,只要華夏廠取得汽車資質,就提供800-1000畝土地作為汽車廠基地。
像珠城市,地理位置偏遠,配套的企業太少,將來用CKD模式來組裝倒也可以,不過韓皓還是希望整體搬遷工廠到虎山。在虎山,他擁有許多配套廠合作,到時可以直接利用上汽車零部件。
現在只是接觸階段,韓皓也不好把意思說得太死,他只說像整合華陽廠,幫忙當地政府解決困難企業。雙方都表現出極大誠意,至於細節還需要慢慢詳談。
最後,終於來到韓皓最期待的阜城市安淮客車總廠,他發現事情跟自己想得好像落差蠻大。
第六十五章 奔赴東北
安淮省客車總廠位於阜城市西北郊,占地多達1000多畝,跟華夏廠嶄新的現代化工業廠區比起來,客車總廠更像一個小型社會,裡面有學校、醫院、幼兒園、食堂、派出所等附屬機構一應俱全,屬於工廠辦社會的典型代表。
該廠屬於安淮省屬國有企業,生產的「華夏牌」客車只在本市附近區域銷售,跟省內江淮、安凱(原淝河廠)擁有客車底盤技術實力的企業競爭一直處於下風,就是計劃經濟時代典型的國有臃腫企業。
現有工人2000多名,其中近700名退休職工,「八五」計劃以前總計投入技改資金不足1000萬,目前經營困難,生產的客車在市場上賣不掉,1994年虧損高達300多萬。說是有1300名在職員工,其中過半已經放假在家只領基本工資,有能力的骨幹一直在流失。
每年光退休職工和廠內附屬機構開支就高達700多萬,一直靠省里財政輸血才沒有倒閉。
華夏廠現在整車製造加發動機三班倒生產,工人總計也不超過1300人。現在客車總廠職工就有2000多人,韓皓原本以為可以輕鬆併購這個企業,沒想到對方負擔如此之重。
由於原淝河廠得到省里財政支持,1993年跟德國凱斯鮑爾公司合作引進先進客車技術,生產新車型在國內市場獲得成功。公司名稱也從「淝河」,取安A淮和凱斯鮑爾首字,改名為「安凱客車有限公司」。
因此安淮省客車總廠也希望像韓皓這樣的投資商出資引進國外先進客車技術,用新車型在市場上繼續競爭。
韓皓想要的只是客車生產資質以及「華夏」這個汽車品牌,對進入大客車市場根本不感興趣。而且對方提出還要華夏廠全盤接收現有工廠的所有工人和附屬機構,這樣大的包袱韓皓根本就不敢接。每年700萬非生產性投入猶如無底洞,誰也扛不住這個包袱。
得知韓皓是「華夏」摩托車品牌的老闆,安淮省客車總廠領導層更加覺得能吃定他,畢竟「華夏」汽車品牌獨此一家。
這裡要特別指出,客車總廠屬於省屬企業,歸安淮省工業廳直接管理,屬地的阜城市雖然很熱心牽頭,但對該廠沒有管理權限。
初步接觸下,韓皓就覺得是自己想得太理想了,因為客車總廠還是以國企老大自居,雖然現在產品賣不掉,但總覺得國家不會置之不管,反正天塌下來還有國家兜底。
而且工人得知有浙海省私人老闆想來談收購,立即聚集了一大幫人虎視眈眈圍在工廠辦公樓前,尤其幾個退休老工人背後還背著獵槍,如此彪悍的做派實在讓韓皓覺得背後涼颼颼。
這樣的態度跟珠城市華陽廠比起來,天上地下,一目了然。華陽廠恨不得明天就賣身給韓皓,只要求他能幫忙處理掉歷史遺留的人員、欠債等情況,最好還能在當地建廠恢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