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頁
想不到竟然是中華集團的飛速崛起,將中國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大幅度壓縮。
「能擊敗中國人的只有中國人!」
這句話套用在當前的中國汽車界,雖然殘酷,但卻很現實。
中國市場培育了中華集團,而中華集團為了能有實力跟國際巨頭競爭,不得不飛速吸收所有可以觸及的營養,長成參天大樹的同時也熬殘了當初一起成長的同伴。
用一句話總結中華集團去年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就是——「賣瘋了!」
飛速應對國內市場,並且不斷完善產品線,以中華和華夏兩大品牌兩翼齊飛,共同收割著中國消費者的紅利。
大、中、小型SUV和轎車為主力,皮卡、客車、貨車為輔助,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做補充,中華集團的產品遍布960萬公里的大街小巷。
規模效應做到了成本最低,而成本低又導致價格優勢,價格優勢帶來銷量提升,銷量高了有充足利潤又能投入到研發新產品之中,形成了可持續發展戰略。
為了儘快收割市場紅利,中華集團啟動了龐大促銷計劃,將產品價下探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吸引了諸多消費人群目光。
導致了其他競爭對手跟進的話,賣一輛賠一輛,因為成本無法做到像中華集團般便宜。
韓皓清場的陽謀已經圖窮匕見,他已經準備好在未來幾年全力跟合資品牌正面交手。
人人都能賣車,家家都能掙錢的好日子即將過去,中國汽車市場不可避免要走上壟斷寡頭之路。
所謂賣光了,就是中華集團的庫存率低得讓人髮指,生產多少就賣掉多少,幾乎接近於零。
當然這也跟公司重視市場調研,以市場反饋安排生產計劃分不開。市場好賣的車型就多生產,不好賣的就停產,不簡單壓庫而努力維護好經銷商利益進行精細化經營。
以往只管一賣了之的粗放式經營,現在要轉換成服務先行維持客戶的精細化營銷,將市場進一步下沉並且加強品牌的忠誠度。
「跟著韓首富走,沒有一個不掙錢的!」
經銷商大會上,歷經十餘載風雨同舟,各地經銷代理商都得出統一的結論。
正因為遍布全國城鄉的銷售網絡,中華集團去年實現了國內銷量突破450萬輛大關,同比增長了43%。
毫無疑問,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再次蟬聯全球第一的寶座,乘用車和商用車一起達到了1860萬輛。跟去年的1300多萬輛相比,足足多了近500萬輛。
作為崛起的巨頭,中華集團以472萬輛數據占據了接近四分之一的國內市場份額,可謂是獨占鰲頭。
第二名上汽集團以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五菱、上汽榮威等斬獲255萬輛,其中合資品牌轎車貢獻絕大多數。
二汽、一汽以及長安汽車分別包攬三四五名,他們的銷量都在200萬輛上下浮動。
以實際數字計算,前五名汽車企業銷量占到了總銷量的75%以上,競爭集中度進一步增加。
跟其他車企全年銷量基本以國內市場計算不同,中華集團還擁有龐大的海外市場。
472萬輛國內成績其實已經超越了去年集團全球總計的403萬銷量,反映出中國市場高速增長的紅利。在500萬輛中國新市場增量中,中華集團吃掉了209萬輛,快接近一半份額。
再加海外市場貢獻的146萬輛成績(其中沃爾沃和路虎聯合提供了52萬輛),中華集團合計達到了618萬輛的銷量頂峰。
如此前所未有的好成績將中華集團推向了全球第四大車企的寶座,一躍超過了福特、雷諾日產兩大巨頭,成為僅次於豐田(752萬)、大眾(720萬)、通用(682萬)的新巨頭。
次貸危機導致了美國汽車市場衰退,因此豐田和通用的銷量都徘徊不前,而在中國市場風生水起的大眾和中華集團大幅前進,雙雙殺入了前四。
從全球老六變成了第四,中華集團飛速前進的步伐讓其他汽車巨頭感到震驚,再按照當前速度發展下去,中國人包攬第一的可能性將很快到來。
好不容易穩固下來的全球汽車競爭格局,估計馬上又得改寫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特供設計
全球總銷量618萬輛,總收入高達5700億人民幣(約870億美元),淨利潤690億元(約106億美元),中華集團靚麗的財報再一次刷新了人們的認識。
從淨利潤計算,中華集團已經取代豐田,成為當年全球汽車利潤率最高的企業。
要知道一向來精細生產的豐田可謂汽車行業的賺錢高手,為何這次比不過中國人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
一是豐田剛在美國遭遇了加速門事件聲譽受損,加上次貸危機影響,元氣仍未恢復。
第二個因素才是決定性,中國市場的特殊性。
誰都知道中國汽車市場的溢價非常高,國外售價20萬的新車可以在中國買到30萬以上,溢價在50%是常事。正是因為高溢價的市場帶來豐厚紅利,像中華集團這樣掌握了三大件核心技術的廠家,又可以自主整車設計研發,再加上中國較低的人力和生產成本,可以輕鬆拿到很高的利潤。
豐田汽車2010年在中國只賣出了80萬輛汽車,而中華集團472萬銷量是其近6倍,自然利潤要占優勢。
如果同樣的銷量以單車計算,中華集團肯定要大大落後於豐田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