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頁
在80年代初全國一共冒出47家微車企業,到90年代中期只剩10來家在廝殺,顯示出微車領域競爭的殘酷性。
老對手長安、昌河有鈴木提供車型,松花江也一早主動尋找義大利技術支持,反觀五菱一直尋求不到合資對象。
五菱好不容易尋找日系大發合作開發車型,大發又被豐田吞併,沒有了後續合作計劃。
現在市場上面臨華夏汽車的步步緊逼,像五菱這樣沒有競爭力的車型,市場份額下降得非常厲害。
當初五菱曾想1999年在A股上市,由於拿不到指標,後來打算轉戰相對冷清的B股市場,但由於公司在重組和改制中存在重大不規範問題被證監會叫停。
因此,五菱開始在國內尋找戰略投資者,希望進行融資達到證監會要求,順利實現公司上市。
就算不上市,五菱也必須尋找新的合作夥伴,單靠五菱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在加入WTO後激烈市場競爭中存活。
五菱汽車內部採用計劃經濟管理體制,導致內部有大批應收款和壞帳,還有大筆銀行貸款欠債。
從而,嚇退了不少潛在意向的合作方,本來通用汽車和五菱談得不錯,但最終還是以財務不清為由否決掉雙方合作。
在中華集團和寶馬正式合資後,五菱把中華看成了一個可以依靠的對象,因此主動找上門詢問合作意向。
第二百零二章 五菱入懷
作為身處南桂地區的五菱汽車,一直以來都是爺爺不疼姥姥不愛的角色,好不容易經過自己努力積攢了一些家當,但由於車型老化無力投入,在越發激烈市場競爭中面臨著被淘汰的結局。
微車產業國家並不是非常重視,對其放任自流,所以五菱從中央獲得的支持很少。儘管當地政府拼命扶持,但終究財力有限,跨國汽車巨頭也瞧不上地處邊疆的汽車企業,因此五菱現在一直都在吃老本經營。
現在華夏品牌在微車市場上獨占鰲頭,五菱打算和其接觸,看看能否有合作機會。
五菱和華夏屬於直接競爭關係,在市場定位上有重合,這點想必雙方都很清楚。
現在五菱發展首要問題有其二,一是資金,寄希望於上市解決。二是技術,希望能引進先進汽車企業合作。
韓皓沒想到,如今中華集團已經有國內企業主動來投靠,五菱是個不錯的牌子,但是要收編的話估計有一定難度。
因為,五菱可能會是一個黑洞,不清楚到底需要填入多少資源才能讓其煥發出活力。
當初五菱和通用談得不錯,通用提出給以五菱技術支持,不過在公司控制權上得納入通用體系。尤其經過第三方評估,五菱實際上已經資不抵債,如果要通用接納,五菱至少得無償付出75%的股權代價。
這個條件讓五菱所在的地方政府無法接受,通用基本不用花一分錢,只承諾將來投入技術,就獲取五菱大批固定資產,顯得非常不公平。
加之通用最後對五菱的財務報表有疑惑,還得面臨一家外國汽車企業最多擁有兩家合資夥伴的政策衝突,最終雙方終止了談判進程。
在這樣背景下,五菱找到了中華集團接觸。
五菱有價值的資產,在於15萬整車和10萬發動機的完整生產線,以及五菱這個微車牌子,還有相對完善的經銷商網絡。
但這些跟華夏汽車都處於重合位置,華夏品牌在市場上已經比五菱要出名,憑藉摩托車和微車積累起來的優勢,華夏已經是國人首選的購車考慮之一。
「我們可以出讓控股權,貴方可以控股,只要求保留五菱品牌,以及生產基地保留在南桂省!」
有些病急亂投醫,五菱方面表示可以接受49%的股權比。
既然已經打定主意賣身,那麼自然是價高者得。通用要求75%的股權,如果中華接受51%的股比要求,那麼還是賣給中華划算一些。
本來想一口拒絕,但五菱開出的條件又挺讓韓皓心動。
今年微客和輕客的市場突然大爆發,既能作為生產工具又能變成生活能手的兩用客車,一下子成為許多購車人群的首選。
半年時間不到,華夏之光已經完成接近5萬輛的銷售量,預計全年會突破10萬輛大關。依靠新吞併的舊東風寧都基地,華夏之光很快擴大產能,生產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在京安雲豹生產的B1輕客華夏風光,也很快突破8000輛大關,憑藉優異的性價比擊退了金杯海獅發起的圍剿。
QQ把一部分產能轉到了被吞併的江南汽車,現在可以年增加5000輛產量。
但這一切,對龐大的市場需求來說,不夠!
依靠低價入市的華夏品牌,生產線一直處於緊張狀態。
五菱汽車現在15萬整車生產線利用率不到55%,空置出大批產能,如果能利用五菱的產能,那麼華夏汽車將來足以統一微車市場。
「新的合資公司如果能剝離五菱現有的不良資產,那麼我想我們有合作的希望。五菱品牌可以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公司運作,儘管會和華夏形成競爭,但這將是良性競爭。」
既然大眾可以南北兩個合資夥伴,那麼中華集團吞下五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作為微車巨頭,從半年銷量可看到華夏汽車已經登頂,五菱所在的地方政府也樂意看到兩強聯合的姿態。
只要保持稅收所在地不變,繼續保留汽車生產基地,那麼五菱換個婆家,地方政府也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