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李國安之前特意打了電話通知有小友要來拜訪,所以呂文彥很熱情在家裡招待了韓皓一行人。
看著簡單的室內布置,牆上書架堆滿了書,其中許多都是外文關於汽車的著作,可以看出呂文彥對汽車行業的熱愛。
簡單寒暄過後,韓皓直截了當說出了自己想造微面,現在缺少人手的困境,希望呂老先生能幫忙推薦人才。無論是在職,還是退休,都可以接受。
「看報紙上面說南方的經濟發展得紅紅火火,現在看到你這樣千里求才,我是知道為何你們能夠成功了。但你之前是搞摩托車的,現在想進入汽車領域,前途未卜!要是個大坑,我這個推薦人可吃力不討好。」
呂文彥故意考一考韓皓,看看他到底對汽車行業有多大決心。
「呂老先生,來之前我剛去看望了饒冰老前輩,他曾說過希望中國後來的汽車人能把轎車搞出來。現在我搞微面,就是為了將來進入轎車領域。國外的汽車巨頭都是私營企業,現在中國都是國有企業,依照對比分析理論,誰能保證中國今後的汽車行業不會是私營企業當頭?而我就是私營企業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為此我準備了2個億學費。萬一不成功,就為後來人做一個反面教材。但如果我成功了,就是國內汽車行業的一條鲶魚,激發整個國內汽車市場活力。生產資質、資金、場地、技術我都有了,現在就等人才來下鍋了。」
韓皓停頓一下,喝了一口水繼續說道。
「將來我們的轎車就叫中華,打造出新的民族轎車,這難道不是一件很讓人激動的事情?紅旗轎車被封存,但依舊有我們中華轎車接過傳承,這難道不是一件薪火相傳的好事嗎?而且將來一汽再啟用紅旗品牌時,你向我提供的這些人才可以積累夠開發經驗再回來扛起紅旗的大旗,豈不是一舉兩得。」
為了得到人才,韓皓嘴裡也是口吐蓮花,管他以後的事情如何現在得先把人請回虎山先。
「哈哈,要不是李國安打電話來擔保,我又看過你們華夏摩托車在央視的GG,我都幾乎把你當騙子趕出去。不過你說的挺有道理,紅旗轎車就這樣倉促下馬,實在是很讓我們這些人心寒的事情。好不容易豎起來的紅旗,說砍就砍,這樣的決策我一直都是堅決反對。就當是為未來的紅旗保留幾分火種,你這個忙啊,我只好賣賣面子,看他們願不願意去南方搞汽車。」
紅旗轎車1981年被下馬,一直都是老一汽人心中永遠的疼。到底為何紅旗轎車被叫下馬,比較權威的原因有兩種:
一是由於紅旗轎車可靠性不高,經常發生故障,讓高級幹部不愛坐。迎接外賓時,還發生過半路拋錨、剎車失靈的狀況,國際影響不好。
二是因為當時紅旗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跟國外動力強勁外觀新潮的進口車比起來,紅旗顯得老邁不堪。而且當時紅旗只允許高級幹部乘坐,反而中級幹部早早坐上了進口車。於是因政治因素不平衡,紅旗等不到升級改進,便因某些高級幹部想乘高級車的觀念而下馬。
總之,紅旗下馬官方的報導原因是「因油耗較高」,在紅旗停產後,豐田皇冠為代表的進口車瘋狂湧入中國,成為幹部的座駕。
1982年至1986年共進口轎車17.34萬輛,是前32年進口的兩倍多(1950年至1981年共進口轎車7.38萬輛),其中1985年正規渠道進口轎車10.6萬輛,共花29.5億美元。
但據不完全統計,1985年實際上正規加走私進口到中國的汽車高達35.4萬輛,其中豐田就占了三分之一。這個數字一舉超過了中國自有汽車產量總和(包括轎車、卡車、客車等所有類型),中國汽車產業在國外巨頭傾銷下岌岌可危。
光是這些年進口轎車耗費的外匯,就相當於中國30多年汽車工業總投入的兩倍,還幾乎掏空了中國當時早已不多的外匯儲備,導致中國經濟開始進入緊縮時代。
1987年起,認識到嚴重問題,中央才下了死命令不允許從日A本等國進口轎車,把發展國產合資轎車提上了日程表。
紅旗轎車是在內外交困下,被生生扼殺掉,如果用那麼多外匯來改進紅旗技術,把進口車替換成紅旗車的銷量,那麼紅旗至少可以活下來。紅旗轎車的休克性死亡,是一個時代悲劇。
不過據說在1995年底,一汽會重新激活紅旗品牌,把奧迪100改頭換面以紅旗轎車重新推向市場,跟以前的禮賓車「大紅旗」區分,通稱「小紅旗」。
在對「小紅旗」進行重新激活時,一汽內部也爆發出兩種觀點在激烈碰撞。一種認為借用國外巨頭的技術,只要套上紅旗的殼,依舊是中國名車代表。另一種卻認為應該重新正向研發,拿來主義雖然方便快捷,但不是長久之道。最終,在振興紅旗的迫切心理下,第一種觀點得到工廠領導層的認可,關鍵技術都來自奧迪100的「小紅旗」正在研發,它跟奧迪100不同的只是外面的一張殼。
持第二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一汽轎車副廠長、副總工程師凌雲智就站在韓皓跟前。55歲的凌雲智頭髮凌亂,但眼神犀利,高大個子容易給人一種壓迫感。
「聽呂老說你們準備搞汽車?還弄到了『中華』牌子?」
神情警惕中帶著懷疑,凌雲智開口問道。
「是的,我們準備進入汽車行業,現在準備先搞微面,畢竟轎車目錄一時難以突破,不出三年轎車項目一定會上馬。現在我急需像你這樣的技術人才幫忙挑大樑,將來做咱們中國人自己的民族轎車!時代發展的機遇已經達到,中國將很快進入汽車社會,所以我們得抓住機遇,趁好時光把中國的民族轎車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