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92、93兩年,全國摩托車企業遍地開花,正式進入目錄的企業從1991年增1家,突飛猛進到1992年新增17家、1993年狂增25家的大躍進局面。其中1993年還出現了22家目錄外生產企業,連同目錄內一共增加了47家企業,這導致當年中國摩托車產量達到了335萬台,正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一的國家。
1993年,官方初步統計全國一共有153家摩托車廠在生產摩托車。整個摩托車市場一下子大爆發,所有生產的企業都賺得盆滿缽滿,導致國家在1994年開始決定對摩托車產業開始了宏觀調控。
手段主要有二:一是開始對摩托車增收10%的消費稅,把摩托車列入了奢侈品行列。這一刀重重砍在國有摩托車企業身上,導致企業利潤大幅縮水。二是對摩托車目錄開始清理和嚴控,原則上不再增加新的生產整車企業。
「國家現在開始調整摩托車產業,原則上不再受理新企業的申請。省里正準備迎接中央部委前來檢查落實情況,所以你還是死了這條心吧!我看你們廠的發動機新進入了零件生產目錄,哦,是錢江廠推薦上去的,你們就好好生產發動機得了。」
在省機械工業廳,韓皓的一腔熱血遭到了重挫,想名正言順生產踏板車的路子被堵上。韓皓第一次感受到了國家政策的威力,猶如一道高高的門檻立著,把無數像自己這般的創業者擋在門外。門檻裡面的先行者憑藉國家政策有意無意的保護,一個個都吃得滿嘴流油,只剩自己在門檻外眼巴巴流著口水羨慕。
敢賭未必輸,愛拼才會贏,韓皓想起了虎山人的老話。國家政策雖然猶如一道紅線,但虎山人卻習慣了政策紅線兩側來回跳舞。
雖然工業廳的答覆讓他感到泄氣,但韓皓相信還是可以找到變通的渠道。因為虎山就有一個榜樣——甘朝祥,他的改裝廠現在越做越大,生產的摩托車可以流通上牌。
「甘廠長,咱們合作那麼久,這個忙你務必要幫一幫。」
韓耀廠的發動機一直穩定持續供應給甘朝祥,因此韓皓直接找到他請教,到底他是如何搞定目錄這個大難題。
「很簡單,就是買目錄!我們廠跟南粵省鵬城市的一家摩托車廠合作,用他們的目錄名號進行銷售,每一輛車給廠里400元的貼牌費。」
鵬城市與東方明珠香港一水之隔,那邊的人頭腦靈活,賣目錄收貼牌費就是他們發明的招數。
全國150多家摩托車生產企業,1993年只有嘉陵、建設、輕騎3家銷量突破了50萬輛,幸福、南方、金城、錢江等突破10萬輛大關,行業前20名幾乎集中了全年產量的90%。剩下130多家企業瓜分不到10%的市場份額,就算一些新企業因產能未能跟上,但換算下來還是有許多企業實際上處於資不抵債的破產階段,年產量屈指可數根本無法獨立存活。
這些身在目錄內的瀕臨破產企業,許多就靠賣目錄存活,憑藉市場好光景吸血苟延殘喘。甘朝祥所合作的鵬城工廠,現在就完全靠賣目錄為生,去年估計有超過千萬的收入。
「天,還能夠這樣!」
一向來遵紀守法的韓皓聽到這樣變通的手法,不由想到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諺語。這有些衝擊他的世界觀,自己想遵紀守法堂堂正正申請目錄不得其門而入,市場上卻有大批貼牌的黑戶通過購買目錄走偏門上了戶口。
「韓老弟,看來你也想搞整車!說的也是,要是我有發動機在手,我也會上整車,畢竟掙得更多。可惜我沒有目錄,不然光賣目錄給你,我估計就一輩子不愁吃穿了!」
甘朝祥看著韓耀廠從一家小五金廠現在突然爆炸式成為一方諸侯,提貨時他已經到過虎山工業園看過對方的新廠房。嘖嘖,真是羨慕,不過他早過了紅眼病年紀,現在做好自己的小生意就知足了。他心知要是韓耀廠上馬整車,那數量絕對不是自己小工廠能企及的數字。
「老哥給你一個建議,要是你鐵了心上整車廠,乾脆去收購一家破產的目錄企業算了。我就知道南方那邊有新廠是這樣乾的,省事一了百了,免得像我還得擔驚受怕,哪天別人不賣給我目錄。」
一向來跟韓皓合作不錯,覺得他人還可以,甘朝祥語重心長給了建議。
謝過甘朝祥的好心,韓皓騎車回到了廠里。
回到辦公室,韓皓召集了包括余航在內的骨幹開會,把自己打聽到關於上目錄情況說了一遍。
「改革開放不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嘛,我們廠上整車項目,就是為了讓廣大人民群眾早日騎上物美價廉的摩托車。中央有關部門的意見有時具有時代局限性,我們廠不要把眼睛盯著上面,而要埋頭看著下面。市場需要什麼,人民群眾缺少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這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余航現在渾身充滿了幹勁,聽說省里不給上整車項目,他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嘛,既然大家都打擦邊球,那說明市場有需求。如果可以購買到合適的目錄,我覺得這事可以干!」
擦了擦眼鏡,郝一山也表態同意上整車項目。
「余老說得不錯,現在都說要解放思想,用市場經濟思維考慮問題。我覺得吧,咱們生產摩托車提供了就業,增加了稅收,滿足了人們需要,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為啥別人能幹,我們就不能幹,這本來就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