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197頁

  

    跟長城這樣的純民企相比,奇瑞還有一種身份是地方國企,在安淮省的大力推動下,傳聞多年的奇瑞、江淮這兩大地方國有車企合併有望達成。要知道連一汽、東風和長安都可以不計前嫌結盟,那麼同屬安淮省的兩大車企合併,也不是難題。奇瑞擅長乘用車,而江淮擅長商務車,兩者結合從理論上應該說算是互補之舉。

    雖然這個時間點看上去有些遲了,並且企業內部也有阻力,但明天的事情誰也說不準,開始思考後路也算是未雨綢繆。

    去年中國汽車市場繼續大爆發,銷量一舉突破2000萬,達到2130萬輛的好成績。跟上一年相比,增加了270萬輛,增幅保持著兩位數。在一線城市車輛保有量趨向飽和情況下,二三線城市開始發力,成為市場紅利的新一波來源。

    依照中國當前城鎮化進程速度,二三線城市之後,不出5年時間就輪到四五線的縣域經濟貢獻,由廣大「小鎮青年」來支撐新一波消費人群。也就是說,中國汽車市場至少還有8至10年時間的紅利可吃,足夠中華集團吃成胖子了。

    感謝中國市場這個根據地,讓中華集團2011年銷量再創新高,跟去年618萬輛相比,今年全球總銷量突破700萬,達到了732萬輛好成績。一躍成為全球排名第三大的汽車巨頭,僅次於大眾816萬、豐田795萬之後。去年地震海嘯引發的供應鏈中斷影響,日系車企受影響最大,連豐田也跌下了蟬聯好幾年的頭把交椅,被大眾汽車超越。  

    不過前三強之間差距並不大,為了繼續衝擊全球汽車寶座,大家都定下了5年後要衝擊1000萬輛大關的目標。按照中華集團這樣的兩位數增長速度,5年後就能達到千萬輛的數字,屆時能夠真正為中國汽車工業正名了。

    可以預見,未來三到五年,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大眾、豐田和中華集團將在全世界展開廝殺。大眾的基本盤在歐洲,豐田的基地在北美,而中華集團大本營在中國。三家各自占據全球三大汽車市場之一,都紛紛向對方的基地滲透。誰能拿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誰就能在激烈競爭中笑到最後。

    中華集團已經確定旗下兩大主力品牌下一代車型的家族設計語言,並且玄武平台經過升級後全新進化,打造出全新的「青龍」構架。該全新構架不同於之前的統一車型平台,而是重塑造車的整條產業鏈,將汽車研發、設計、生產和採購等流程全部整合優化,並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從而成為新時代汽車製造的工業之母。

    汽車製造流程的幾次重大變革,從福特發明的流水線生產解決100萬輛產能問題,到豐田首創的精益化生產跨越500萬輛難關,再到大眾汽車提倡的平台化造車衝擊800萬輛目標,三次重大革新都順應了各大時代的要求。

    不過當造車企業跨越1000萬輛目標時,現有的工業製造體系已經不能支撐,尤其新能源汽車時代即將到來,今後傳統內燃機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共存將是新時代特點,這就要求企業在內部尋求變革。  

    以中華集團當前超過700萬銷量為例,內部不同車型之間雖然有了平台化的生產模式,但數十款車型不同配置的發動機和底盤調教匹配工作量倍增,尤其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之間有著看不見的鴻溝不能統一生產,這些都造成極大的內耗和無用功。

    「青龍」構架將運用數位化技術,為中華集團搭建統一的平台構架用來研發生產汽車。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打通了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之間的鴻溝,今後可以讓雙方達成零部件共享,一條生產線可以同時生產兩種車型。不單是品牌、車型生產平台化,其中還包括了發動機模塊化、底盤模塊化、車機系統模塊化、內飾模塊化等,可以將公司資源最大程度整合利用。

    預計使用「青龍」構架,研發流程將縮短20%工作時間,生產流程成本降低30%以上,全車型打通平台採購成本降低35%,整車安全和科技感提高40%,產能挖潛提升50%,智能化生產流程提升100%,乘用車和商用車、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之間可以技術無縫切換。

    一直以來,中國人都走在發達國家身後,以他們為師跟隨發展。但這次在汽車工業上,中華集團首創了流程再造體系,可以說超越了老師,有了自己的獨門秘籍。

    在「青龍」構架大變革下,中華集團將掌握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術,提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器、平台化底盤、輕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成為全球汽車工業數一數二的龍頭。  

    而中華集團也踐行了中國有能力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擁有足夠實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足以在未來數十年躋身發達國家行列。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誰知道提出「青龍」架構足以攪動成千上萬億資金的始作俑者,當時只是一位畢業不滿一年的工科博士。而他還是中國本土高等教育培養的創新人才,沒有任何留洋經歷。

    2008年,歐嘉從浙海大學以工科博士身份畢業,當年就業形勢不那麼樂觀,他畢業前投簡歷碰了好幾次壁。跟金融、計算機等熱門專業相比,工科博士就業要難上不少。本來打算屈就去內地一所二本大學當講師,沒想到遇到中華集團到浙海大學進行博士專場招聘,要求專長前沿研究領域,開出年薪高達20萬以上。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19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跟長城這樣的純民企相比,奇瑞還有一種身份是地方國企,在安淮省的大力推動下,傳聞多年的奇瑞、江淮這兩大地方國有車企合併有望達成。要知道連一汽、東風和長安都可以不計前嫌結盟,那麼同屬安淮省的兩大車企合併,也不是難題。奇瑞擅長乘用車,而江淮擅長商務車,兩者結合從理論上應該說算是互補之舉。

    雖然這個時間點看上去有些遲了,並且企業內部也有阻力,但明天的事情誰也說不準,開始思考後路也算是未雨綢繆。

    去年中國汽車市場繼續大爆發,銷量一舉突破2000萬,達到2130萬輛的好成績。跟上一年相比,增加了270萬輛,增幅保持著兩位數。在一線城市車輛保有量趨向飽和情況下,二三線城市開始發力,成為市場紅利的新一波來源。

    依照中國當前城鎮化進程速度,二三線城市之後,不出5年時間就輪到四五線的縣域經濟貢獻,由廣大「小鎮青年」來支撐新一波消費人群。也就是說,中國汽車市場至少還有8至10年時間的紅利可吃,足夠中華集團吃成胖子了。

    感謝中國市場這個根據地,讓中華集團2011年銷量再創新高,跟去年618萬輛相比,今年全球總銷量突破700萬,達到了732萬輛好成績。一躍成為全球排名第三大的汽車巨頭,僅次於大眾816萬、豐田795萬之後。去年地震海嘯引發的供應鏈中斷影響,日系車企受影響最大,連豐田也跌下了蟬聯好幾年的頭把交椅,被大眾汽車超越。  

    不過前三強之間差距並不大,為了繼續衝擊全球汽車寶座,大家都定下了5年後要衝擊1000萬輛大關的目標。按照中華集團這樣的兩位數增長速度,5年後就能達到千萬輛的數字,屆時能夠真正為中國汽車工業正名了。

    可以預見,未來三到五年,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大眾、豐田和中華集團將在全世界展開廝殺。大眾的基本盤在歐洲,豐田的基地在北美,而中華集團大本營在中國。三家各自占據全球三大汽車市場之一,都紛紛向對方的基地滲透。誰能拿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誰就能在激烈競爭中笑到最後。

    中華集團已經確定旗下兩大主力品牌下一代車型的家族設計語言,並且玄武平台經過升級後全新進化,打造出全新的「青龍」構架。該全新構架不同於之前的統一車型平台,而是重塑造車的整條產業鏈,將汽車研發、設計、生產和採購等流程全部整合優化,並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從而成為新時代汽車製造的工業之母。

    汽車製造流程的幾次重大變革,從福特發明的流水線生產解決100萬輛產能問題,到豐田首創的精益化生產跨越500萬輛難關,再到大眾汽車提倡的平台化造車衝擊800萬輛目標,三次重大革新都順應了各大時代的要求。

    不過當造車企業跨越1000萬輛目標時,現有的工業製造體系已經不能支撐,尤其新能源汽車時代即將到來,今後傳統內燃機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共存將是新時代特點,這就要求企業在內部尋求變革。  

    以中華集團當前超過700萬銷量為例,內部不同車型之間雖然有了平台化的生產模式,但數十款車型不同配置的發動機和底盤調教匹配工作量倍增,尤其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之間有著看不見的鴻溝不能統一生產,這些都造成極大的內耗和無用功。

    「青龍」構架將運用數位化技術,為中華集團搭建統一的平台構架用來研發生產汽車。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打通了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之間的鴻溝,今後可以讓雙方達成零部件共享,一條生產線可以同時生產兩種車型。不單是品牌、車型生產平台化,其中還包括了發動機模塊化、底盤模塊化、車機系統模塊化、內飾模塊化等,可以將公司資源最大程度整合利用。

    預計使用「青龍」構架,研發流程將縮短20%工作時間,生產流程成本降低30%以上,全車型打通平台採購成本降低35%,整車安全和科技感提高40%,產能挖潛提升50%,智能化生產流程提升100%,乘用車和商用車、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之間可以技術無縫切換。

    一直以來,中國人都走在發達國家身後,以他們為師跟隨發展。但這次在汽車工業上,中華集團首創了流程再造體系,可以說超越了老師,有了自己的獨門秘籍。

    在「青龍」構架大變革下,中華集團將掌握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術,提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器、平台化底盤、輕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成為全球汽車工業數一數二的龍頭。  

    而中華集團也踐行了中國有能力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擁有足夠實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足以在未來數十年躋身發達國家行列。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誰知道提出「青龍」架構足以攪動成千上萬億資金的始作俑者,當時只是一位畢業不滿一年的工科博士。而他還是中國本土高等教育培養的創新人才,沒有任何留洋經歷。

    2008年,歐嘉從浙海大學以工科博士身份畢業,當年就業形勢不那麼樂觀,他畢業前投簡歷碰了好幾次壁。跟金融、計算機等熱門專業相比,工科博士就業要難上不少。本來打算屈就去內地一所二本大學當講師,沒想到遇到中華集團到浙海大學進行博士專場招聘,要求專長前沿研究領域,開出年薪高達20萬以上。

', intro:'', //章節vip標識 vipStatus : 0, //上一章id prevId :'155f57c80d1c3', //下一章id nextId :'e1535daf64900' }; book.chapterUrl = '/book/10809/chapterId.html'; book.url = '/novel/10809.html' user.Info = { "id":0, "recommend":0 };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