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頁
針對郎先平的質疑,中華集團只是不痛不癢出台了一項聲明,並未跟對方開展新一輪的論戰。
在「郎顧之爭」前,郎先平就曾把炮口對準了國內民企的兩大標杆:海爾和聯想。只不過他的炮彈打出去後,對方並未理會,事情並未造成太大水花。只有在把槍頭轉向顧初君的格林柯爾時,無意中引爆了這個炸藥桶。
建一棟房子需要數年時間,但破壞房子可以在旦夕之間。一向來在國內享有正面形象的中華集團,近兩年曆經多次輿論危機,早就建立起完備的應對機制。
身正不怕影斜,韓皓自認企業經營都在陽光下,並不懼怕別人翻舊帳。不過郎先平引發的「狼旋風」破壞力卻不能小覷,在當晚節目出街之後他就馬上召集了人手商量對策。
跟顧初君善於擺弄財務技巧不同,韓皓每次出手都是光明正大的陽謀,重劍無鋒卻大道光明。另外,兩人最大的不同就是顧初君沒錢,而韓皓卻有錢,還能從許多渠道找來錢。
作為一個成長型的實體企業,中華集團的確負債率很高,短短一年時間企業負債就從500多億飆升到900多億,不過總資產規模已經突破1200多億,流動性負債跟企業手中現金總量相比基本持平,屬於財務風險可控範圍。在銀行授信上,還有80億規模的資金沒有動用,預計2005年集團整體收入將達到1300億人民幣,足以抵禦高負債帶來資金鍊斷裂的風險。
短時間暴增的負債,主要用於三大方面。40%用於新汽車基地的建設,好比武江市新工廠、印度合資工廠、伊朗工廠等投入。30%用於研發投入,同時上馬眾多新車型以及攻克發動機、AT、新能源汽車等項目。剩餘30%被韓皓用於企業併購,吞併亞星、湘火炬打通產業鏈,吃掉新浪、汽車之家等網際網路企業、設立新的兩隻投資基金等,都占用不少資金。
針對郎先平在電視節目中對集團財務的質疑,尹慶勛等人逐一批判,對方給出許多似是而非的數據。雖然不少數據是源自中華集團公開披露,但卻故意隱去或者嫁接某些關鍵數據。
好比郎先平說中華集團一年時間內增加400多億負債,總負債猛升到900多億,按照中華集團去年盈利91億計算,不計算研發營銷投入至少得勒緊褲腰帶還上10年時間。但實際上,他沒有列出中華集團資產已經增加到1300億規模,有能力承受如此高負債規模。
在國退民進的併購大潮中,中華集團也沒有故意跟地方政府串通做低被收購企業資產,都是通過市場化手段競購得來,報價都是最高者之一。不少資產都是撿漏救場得來,無論是亞星、湘火炬都是二次拍賣,而玉柴則是地方政府主動邀請,並未占國家便宜挖牆角。收購的這些資產都跟中華集團主業相關,屬於正常打通產業鏈的戰略布局。
至於所謂用國有銀行的錢收購國有企業,搖身一變把國有資產變成自己的私人企業的指控,也是文字遊戲。這只是企業正常的經營行為,中華集團屬於優質客戶,銀行願意貸款給韓皓。而韓皓用這筆錢來進行正常企業併購,身上背負巨額貸款合同的風險,還準時還本付息。三歲小孩都知道,借錢要還的,錢是轉了一圈又回到銀行,但資源卻在市場機制下重新配置。
幸好中華集團應對得當,郎先平的質疑只在輿論中發酵,股市略微動盪後又恢復如初。
不過中華集團法務團隊卻給郎先平寄去了一封律師函,上面詳細回應了他在節目中種種質疑,並列出對方的文字漏洞,表示將到法院起訴郎教授。
韓皓沒有跟郎先平在媒體唇槍舌戰的興趣,直接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
本來只打算蹭熱點來抬升自己形象,反正以學術討論名義能憑藉不爛之舌回復各種質疑,郎先平在節目中故意給自己留了幾分餘地,沒有把話說死。藉助「郎顧之爭」的餘威,他想韓皓肯定會迴避鋒芒,以沉默應對自己的炮轟。沒想到事情並未按照自己設想般發展,直接收到了對方的律師函,準備上法庭見。
這讓郎先平深感焦慮,自己很明白一旦公事公辦的話,他在節目中說的話是經不起仔細推敲,因為它們只不過是為迎合大眾故意把其愛聽的事情組合起來的產物。
為保持影響力而撓獅子的行為,終於踢到鐵板感受到獅子的威嚴。一旦真正上法庭的話,自己苦心經營的形象可能就此轟塌,現在享有的一切都將付之東流。
郎先平決心盡最大努力挽回自己一時頭腦發熱惹下的爛攤子,他通過各種渠道表示願意跟中華集團私下解決糾紛,並不願意對薄公堂。
得到韓皓同意見面的回應後,郎先平乘坐飛機來到江州親自解釋自己的作為,也有登門以求網開一面的心思。
韓皓原本以為郎先平是登門來踢館,沒想到卻是服軟而來,不過他還是抽出時間會見了對方。
「我就是為了賺點錢,你真告我幹什麼?再說打官司浪費時間,對你我都影響不好!要不,我過陣子再做一期節目替你們正面宣傳,消除這次負面影響。」
在韓皓讓人出示了眾多證據證明他上法庭必敗時,郎先平有些無奈地說出上述這番話。
如此表態,讓韓皓真正認識到眼前這位號稱新一代經濟學家代表的真實面目,他就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被用來形容那些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包裝、精於利用體制和輿論資源達到自己目的之人。他們只是一群牆頭草和投機者,哪裡風大就倒向哪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