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248頁

    從投行給出的初步估值計算,IPO的話將不低於400億人民幣市值,算是國內實力雄厚的製造業巨頭了。

    為了向晶片、液晶面板和作業系統等燒錢大戶投資,韓皓將名下的投資產業做了調整,騰出大量資金來投資新興產業。

    作為吉利地產和恆大地產的個人大股東,韓皓為了籌集資金,將自己在兩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全部下降到3%,大規模減持房地產公司股票,以此換取了接近200億元的現金。

    此外將新浪、高德地圖兩家公司各25%股權出售給阿里巴巴集團,獲得35億人民幣的資金。

    利用阿里巴巴重新赴美上市時機,減持2.5%的股票給其他戰略投資者,套現了50億美金(合計約310億人民幣)的資金,但個人持股比率依舊在7%。

    趁騰訊股票市值突破1000億美金之際,分次套現了4%的投資股權,獲取38億美金(合計約230億人民幣)的回報,個人在該公司持股降為5.2%。光這次套現就不但回收了當初對騰訊股權的幾十億投資,還淨賺了一百多億人民幣。

    阿里和騰訊兩家網際網路巨頭的市值成長程度,大大超越了以實業為主的中華集團,體現了市場對網際網路企業的追捧。

    另外,韓皓還有一大殺手鐧的資產,當年浙海銀行上市後他以持股33%成為大股東並承諾5年時間不減持,一路跟隨著銀行成長。

    歲月流逝,伴隨經濟飛速發展,浙海銀行也從一家地區銀行成長為全國範圍內知名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市值也從700億一路飆升到2200億元。

    現在5年承諾期已過,韓皓也開啟了減持之路,「大股東為投資新興產業募集資金」的市場公告,讓他的持股份額降到了20%,從而募集了240億元的流動資金。

    浙海銀行開啟了網際網路金融戰略後,股價就不斷攀升,因此韓皓這個大股東減持並未對股價有太大影響。

    至於民生銀行的股份,韓皓當年為了籌辦浙海銀行就將其清空,後來經不住工商聯同仁邀請又在二級市場買回不到1%的份額,算是保留一點香火情在內。民生銀行內部股權過於複雜,導致內鬥不斷,股東們沒辦法又將韓皓請了回來坐鎮。

    綜合上述操作,韓首富個人一共募集了1015億的龐大自有資金,加上銀行槓桿和其他基金跟投,伴隨他指揮棒而動向高科技產業領域投資的資金合計超過3000億,可謂是國家級的戰略投資。

    這些資金將投向晶片設計的海思半導體,主攻晶片製造代工的崑崙半導體,補齊國產液晶面板的京東方,針對個人和工業軟體的鴻蒙作業系統,面對未來的ATL下一代鋰電池動力,適配工業4.0製造的高端智能工具機,來自稀土資源的新材料研究……

    可以說在汽車領域之外,韓皓又開闢了第二戰場,並為此制定了五年計劃,打算5年時間追趕上主流競爭對手,10年後實現反超。

    第二百一十章 世界首富

    如願以償登頂了全球汽車銷量第一,韓皓在高興之餘又很快冷靜下來,跟豐田和大眾這樣歷史悠久的汽車巨頭相比,中華集團還略顯稚嫩。

    此次勇奪桂冠,最大功臣當屬中國汽車市場,中華集團在國內賣了695萬輛汽車,單一市場占到了總銷量的七成。跟豐田、大眾在全球汽車市場四處開花均衡發展不一樣,中華集團屬於嚴重國內市場依賴症,在全球範圍的影響力還有許多差距。

    若非豐田、大眾兩大巨頭接連在國內惹禍上身,中華集團斷然無法登頂如此之快。要拼硬實力的話,中華集團在內功方面還是略遜一籌。

    中華智庫最新的研究報告結論表明,結合產品和品牌競爭力綜合評價,豐田汽車牢牢處在首位。若是以豐田汽車作為100分標杆的話,大眾汽車得95分,跟前者有不少差距。

    一是大眾在全球主要汽車市場北美地區銷量遠遠落後於豐田,在亞洲、中東等新興市場同樣低於對手。

    二是淨利潤方面跟豐田汽車有不少差距,2013年大眾淨利潤為116億美金,跟豐田高達209億淨利相比要低上一大頭。

    既然大眾是95分,那麼中華集團該是多少呢?

    86分!

    成績在優良線之上,但距離優秀還有差距。

    主要原因在於:

    首先,全球範圍內品牌影響力較弱。跟豐田深耕多年國際市場相比,中國汽車的口碑還有待時間來塑造。想想看,韓國現代起亞從2002年世界盃開啟了全球化宣傳,10年過去依舊未能改變廉價車的形象。至於中華集團,真正將產品提升到國際一流水準還是近兩三年,就算是進入國際市場也一樣在俄羅斯、印度、伊朗、東南亞和中歐地區經營,品牌塑造方面有待加強。

    其次,在汽車核心科技產品上,發動機、變速器乃至底盤,都跟豐田有一定差距。2006年豐田就在雷克薩斯品牌上搭載了8AT變速器,而中華集團直到2012年底才有所突破成功。以6年大換代的汽車更迭規律來看,中華集團在技術儲備上要落后豐田汽車整整一代的水準。

    再次,跨國經營和研發力量有待追趕。由於國家是島國,因此豐田一開始就以全球化經營為指導思想,在跨國經營方面經驗豐富,基本以獨資經營為主。而中華集團為了迅速布局,往往利用中國特色經營經驗在所屬國採取合資方式,以此減輕投資分擔並迅速融合進當地市場。至於研發團隊方面,儘管中華集團組建了龐大的工程師研發團隊,但由於成立時間較短經驗不足,跟老道的豐田相比在技術儲備上要落後。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24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