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80頁

    預計2001年農曆新年前第一批車投放市場,趕在年前購車熱潮發布。當然這是最樂觀的情況,一旦審批受阻,那麼上市時間將推後。

    本地化40%是海關不徵收高額關稅的標準,如果中華寶馬能在一年時間內達到這個標準,那麼將省下大筆關稅錢。

    「本地化是必然趨勢,本田、通用和奧迪都能做到,我們也應該儘量爭取這個結果。」

    韓皓要求寶馬將其主要配套供應商集體帶入中國,只有本地化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場上占據主動。寶馬雖然是豪華轎車,但價格是最關鍵的因素,奧迪已經在中國市場一馬當先,要想追上它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寶馬有自己的高標準全球供應體系,你知道我們剛準備進入中國,供應商對中國市場有疑慮是正常情況。畢竟我們規劃只是3萬輛,他們必須考慮在中國建廠的投資成本,如果規模上不去那麼進口零部件顯然是正常商業行為。」

    派森作為寶馬在中國的全權代表,他必須站在另一個角度客觀考慮問題。

    「試了再說,我可不想寶馬頂著比奧迪高上10萬元的成本和其競爭,作為公司總裁,帶領中華寶馬成為中國豪華車品牌第一是我終極目標!有空你通知寶馬供應商的代表集體開會,我們必須作為一個整體共同奮鬥。如果他們達不到要求,那隻好請其出局。只要堅持統一標準,我相信在中國會找到合適的供應商。」  

    奧迪憑藉先天優勢確定了公車霸主地位,寶馬想要打入公車市場很難,因為寶馬奔馳是全世界知名豪華品牌,官員乘坐寶馬的話會引人非議。

    同樣的價格,坐奧迪可以,但坐寶馬就無法通過,這就是中國國情。

    「我們得瞄準私人用車市場,因此價格因素是很重要的加分項。」

    韓皓堅持國產化目標不放鬆,趁奔馳沒入華之前,寶馬需要占據市場高地。

    在二汽和中華集團分手之後,悅達起亞公司主動找上門要求和二汽合作。既然二汽允許中華掛靠,那麼悅達起亞公司也能如此方式處理。

    悅達起亞生產的轎車一直掛著6字頭目錄無法出省銷售,自從上次首長視察後表達了目錄問題應該找大狗幫忙解決後,該公司首先找到上汽集團。

    本來就已有奇瑞主動靠上來,上汽已經不堪其擾,現在悅達起亞又來,上汽趕緊關上了大門,任憑對方如何找關係都沒有用。

    現在中華離開了二汽懷抱,在有心人指點下,悅達起亞只好轉投二汽目標。

    沒有轎車目錄,合資公司無法投放新車型,更可能面臨現代起亞公司撤資的風險。一旦起亞公司撤資,那麼悅達公司再想發展汽車業就絕無可能。  

    國家為何遲遲沒有放開轎車目錄,目的就是為了推動國內中小汽車企業主動向大企業靠攏,現在效果開始逐漸顯現。

    奇瑞準備投靠上汽,悅達起亞也四處和擁有轎車目錄的企業接觸,其為了能上目錄現在真是不惜賣身了!

    二汽現在擁有神龍富康和風神藍鳥,跟本田勾搭合建了發動機廠,還跟日產汽車眉來眼去,沒有心思接納悅達起亞這樣的窮親戚。

    韓國汽車企業在國內汽車人士眼中,屬於次等品,二汽瞧不上悅達起亞這點家當。

    這個時候,一向來善於走上層路線的悅達起亞再次找到關係,向二汽施壓,希望二汽能接納悅達起亞這個編外人員。

    悅達起亞方面提出復刻中華汽車的成功案例,通過和二汽換股20%,同時互不干涉經營活動,並列舉分手的條件。

    很明顯,這樣的要求被二汽拒絕了!

    此一時彼一時,當初是二汽有求於中華方面才接受了對等的條件,為此在和中華分手時苗於瑋沒少在二汽內部挨罵,說其被人占了大便宜。

    現在如果悅達起亞真想藉助二汽的東風,那就必須準備大出血了。

    「無償劃並30%的股份,並且二汽派人參加悅達起亞公司管理,成為二汽體系中真正的成員。」  

    二汽提出的條件,讓悅達起亞方面一時無法接受!

    「這是徹底的趁火打劫!」

    悅達公司的老總憤怒說道。

    在二汽規劃中,新的合資公司,起亞依舊占據50%股權,不過悅達公司將無償出讓30%的股份,成為公司的小股東。

    如果答應了二汽,今後可能二汽可能會利用規模優勢,拋開悅達直接和起亞合資。如此一來,悅達公司辛辛苦苦操勞大半輩子,最終為二汽做了嫁衣。

    本來以為花錢消災,沒想到二汽直接盯上了自己的家產,悅達公司心裡別提多憋屈了。

    奇瑞與上汽接觸的事情在業內並不是很機密事情,苗於瑋也是默契地提出了和上汽一致的條件。

    有求於人,才知道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面對二汽漫天要價,悅達起亞只好坐地還錢,雙方斷斷續續談判中。

    當華夏汽車在微車領域異軍突起之時,許多原本占據市場主流地位的企業被迫淪為配角。

    作為沒有進入三大三小兩微規劃的地方企業,五菱公司現在經營情況有些舉步維艱。

    一直以來,國家對微車控制處於相對放任自流狀態,既不支持,也不反對,任其自由競爭。因此,當初華夏工業才能找准這個突破點,從摩托車跨入汽車領域,成功實現了跨界經營。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8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