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33頁

    公布了對華夏之光後續處理程序後,真正要求退車退款的用戶倒不是很多,車子能開他們繼續開,反正有華夏廠承諾兜底的保證。一年內包退,終身保修,先開一段時間大不了到年底再退,相當於免費用車占了大便宜。為挽回形象而做出的售後承諾,防君子不防小人,真有人如此干華夏廠只能苦笑著承受。

    在國家質檢部門介入下,很快就查明了此次事故的真正原因,正是465D採購的電噴系統不合格導致了故障發生,東安動力對事故負有主要責任。華夏廠也第一時間向媒體公布了具體原因,但無法挽回華夏之光上市失敗的結局,只能是儘量減輕不利影響。

    經過反覆協商,東安動力同意用465Q發動機替換465D發動機,把更換下來的465D發動機全部回收處理。條件是華夏廠放棄對此次事故的責任追責,同時承擔一半的回收費用。

    至於之前簽合同欠下的9000來台465Q發動機供貨,雙方還是扯皮當中,東安動力想提前終止合同不再供貨,而華夏廠則要求對方為此賠償。事實上已經撕破了臉,就看雙方律師在法庭中如何打嘴仗,韓皓對此也不抱太大期望,最多只能是噁心下對方。

    至於為何465D發動機量產出來,長安沒有提貨,最後由華夏廠接了鍋,這其中到底有什麼貓膩就無從可知了。

    搭乘全新1.2L發動機和格特拉克4檔手動變速箱的華夏之光二代將於明年春節前上市,為了去除一代失敗的印象,二代車型將會在外觀上做進一步修改,力爭和一代區分開來。

    華夏之光一代因為負面印象宣告了失敗,只能改頭換面用二代車型來挽回丟失的人氣和信譽。相當於上市大半年時間就大換代,幸好中國汽車市場處於蠻荒狀態,有足夠空間容納華夏汽車試錯。

    華夏摩托並未受到同品牌汽車出現質量事故的牽連,月銷量穩中有升。在摩托車市場大混戰之際,反倒讓眾多消費者挑選時眼花繚亂,這個時候品牌就凸顯出強大的號召作用。華夏摩托沒有一味介入價格大戰中,而是用超出競爭對手的技術優勢,在配置上遙遙領先對方,巧妙錯開了同質化競爭。在比亞喬摩托技術指導下的華夏公主迎來了大換代,從設計初始就結合了市場反饋的意見,不同於之前逆向複製台灣光陽的車型,新一代完全屬於正向開發,無論發動機還是外形都全部擺脫了抄襲的痕跡,屬於華夏摩托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產品。

    在摩托車企業中,華夏摩托申報國家專利數量已經躍居第三位,依照這樣的勢頭很快就會占據榜首。哪怕是外觀的一個切面變化,韓皓也堅決要求申請專利。好比下圍棋一樣,現在先占著棋子,以後格局形成,總會派上用場。創新是基業長青的驅動力,現在華夏公主第三代踏板車上市,就保持國產品牌的高端市場地位,足以跟合資品牌一拼高下。當然這不是說華夏公主就能直接跟合資品牌如鈴木、本田競爭,而是說第三代公主踏板車具備極強的競爭實力,處於一個雞頭鳳尾競爭階段。如果用同樣的價格,可以買到最頂配的華夏公主,反之只能買到合資品牌的最低配車型。

    在市場認知中,國產品牌總是比合資品牌要低上一頭,形成錯位競爭。合資品牌把持著高溢價的高端市場,而國產品牌摩托車只能在中低端低溢價市場紅海中廝殺。國產品牌賣一百輛摩托賺到的利潤可能只及合資品牌一輛溢價,這不是笑話,在眾多雜牌摩托衝擊市場下,已經有人喊出來摩托車是用斤來賣的論斷。

    「一輛兩輪摩托車重約300斤,現在90CC車型的3000元就能開回家,一斤10塊錢幾乎相當於賣廢鐵的價格了!」

    摩托車是工業化的高端產品,只比汽車矮上一頭,現在居然跟賣廢鐵般吆喝,行業過剩競爭白熱化可見一斑。雜牌車的產品雖然便宜但容易壞,糟糕的購買體驗很快壞了口碑,因此消費者在紛繁複雜的牌子中,更容易選擇相信經過市場檢驗有知名度的大品牌。在激烈市場洗牌中,具備競爭力的國產品牌更能脫穎而出,華夏摩托的銷量逆市開始了逐步上升。

    雞頭鳳尾現象的出現,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國產品牌摩托車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跟合資品牌直接掰手腕的實力。鈴木、本田不再是高高在上,華夏品牌具備了衝擊對方把守高端市場的實力。想必將來有一天,跟對方平起平坐不是問題,甚至可能把其擊敗趕出中國市場。

    華夏摩托廠的生產線一直滿負荷工作,之前積壓的庫存也很快消耗完畢,預計今年摩托車銷量可能突破100萬,正式成為國產摩托車行業的巨頭之一。跟四處出擊併購,大搞子公司並沉迷在資本市場運作中的輕騎集團不同,華夏廠一直堅守本分,摩托車主業一直未曾丟棄。在戴上了1996年摩托王者桂冠後,輕騎集團掌門人就陷入到個人膨脹當中。輕騎集團似乎覺得干摩托車主業來錢太慢,大手筆在資本市場騰雲駕霧,為撈取個人政治資本四處借著國企改革口號兼併一個個破產的地方企業,除了輕騎鈴木銷量一直穩定上漲,輕騎自有品牌摩托車銷量逐步下降,再想重複去年榮光已經不大可能。

    照這樣的增長速度,此消彼長明年華夏摩托極有可能問鼎冠軍,成為中國銷量最高的企業。華夏摩托廠已經動工第三生產車間,建成後整體生產能力將達到150萬台規模,短短几年依靠跨越式發展追趕上輕騎、嘉陵這些大國企,堪稱中國工業史的一大奇蹟。本來以為1000萬會是中國摩托車產量的頂峰,但以現在中國GDP年增長率8%速度,業內專家估計10年後會有2000萬輛的頂峰。普通家庭對摩托車的需求依舊強勁,每戶至少一輛摩托車才達到臨界點。在這樣科學分析下,韓皓開啟了工廠擴大產能的計劃,可以進一步攤薄成本搶占市場。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3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