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94頁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美國、歐洲依次爆雷,亞洲自然也躲不過。

    先是脫亞入歐的亞洲之光日A本有了連鎖反應,野村證券購買了大量次貸理財產品,被爆出巨額損失,然後其他日資銀行紛紛中招。隨後是被譽為全球金融自由港的香港,許多銀行也因同樣原因宣布計提大額損失。

    猶如蝴蝶效應般,美國的蝴蝶扇了扇翅膀,導致全球五大洲紛紛颳起颶風。

    短短2個星期,全球市值蒸發超過2萬億美金,股市、匯市產生激烈波動,原油、黃金價格跳水,金融危機已經悄然降臨。

    面對這樣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各國央行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來救市。

    據統計,15天內伴隨金融市場激烈動盪,各國央行總計投入6000億美元真金白銀救市,卻只能暫時止咳維持脆弱的平衡,全球經濟體依舊病魔纏身。

    猶如人總會得病,金融危機無法避免,只能事後彌補,因為這是客觀的經濟規律。

    只要存在資本擴張逐利,就會突破金融安全線,因為資本壓榨最後一滴利潤時總會把自己置身於險境之中。

    比如次貸危機,金融資本為了獲得利潤,就會擴大放貸對象。因為貸款買房的人越多,收入也就隨之水漲船高。  

    先是優質貸款對象一網打盡,然後又把目標瞄準了刺激貸款對象,全然不顧收不回來貸款的風險。

    不斷涉險試探,總會有翻船的一天。

    人性本身就帶有貪婪基因,再加上金融這個放大工具,想要靠人類理性操作消滅危機就是空想。

    因此,全球央行的救市,並不能消滅危機,只是讓其所謂喘息一陣,遲早還會大爆發,直到棲身的土壤被破壞掉。

    感冒發燒能讓人體提高免疫力更加健康,金融危機也一樣,屬於人類經濟進化的必經階段。

    為何央行們明知收效甚微也要救市呢?

    因為現在次貸引發金融危機已經是現實,他們更害怕由金融危機引發經濟危機,導致整個社會經濟動盪,動搖國本。

    要知道上世界30年代全球經濟大危機,可是直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想不到中國特有的金融管制體制,反而讓中國豎起一道牆,隔離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金融海嘯,導致了這邊風景獨有的大好景象。

    不過韓皓還是透過公司現狀,開始感受到次貸危機帶來的涼意。

    中華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摩托車生產企業,每年對外出口摩托車數量高達250萬輛,印著中國製造的摩托車伴隨來自全球各地的採購商源源不斷銷往五大洲。  

    從手頭拿到的一手數據來看,進入2007年後除了第一季度勉強跟去年出口量持平,進入第二季度後中華集團的出口數量突然減少了20%,尤其是來自歐美發達國家訂單大幅減少。第三、第四季度的訂單以肉眼可見速度減少,許多老客戶以各種理由不再追加訂單,出口銷量下滑已經是必然。

    這足以證明當歐美發達國家陷入次貸危機後,普通消費者的購買力受到極大影響,房貸都還不起當然不會再購買摩托車。

    作為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出口一直處於最重要的地位,世界工廠的定位為國家帶來了2萬億美金的外匯儲備。

    但現在出口開始遇冷,許多出口工廠跟中華集團遭遇一樣,來自西方發達國家的訂單突然開始減少,就算金融方面未受到影響,但中國實體出口經濟方面卻遭遇次貸危機波及。

    國家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和出口,三者合力把中國推向全球經濟第三的位置。

    投資是國家用國債形式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大規模投資,鐵路、公路、港口、電力、能源等基礎投入,為中國經濟裝上一大引擎。

    消費則是三駕馬車中最薄弱的一環,中國人除了種植開荒小能手外,還是儲蓄大戶。任憑國家喊破了天,大家都習慣把錢存在銀行,以防不備之需。不得已下,房地產成為拉動居民消費的有效工具,買了房還得裝修買家具等,至少帶動二十多個行業發展。  

    剩下的出口則占據不可替代作用,除了掙回來大筆外匯,更主要是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中國至少有8億多勞動力人口,而外出打工流動人口接近2億,尤其在沿海打工的適齡青壯年工人數量超過1.2億。他們絕大多數都被對外出口工廠所消化,一旦出口放緩失業的話,會引發巨大就業問題。

    所幸這些年國家對農村的基礎建設投入巨大,好比村村通公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建設讓農村面貌大為改變,可以說為農村市場啟動打下堅實基礎。如果真失業了,工人肯定會大規模返鄉,重新投入家庭承包責任制種地行列。可以毫不誇張說,廣闊的農村是外出打工人口最後的退路,對國家社會穩定具有重大戰略作用。

    韓皓當然無法關注這樣宏觀頂層信息,他現在正跟來自義大利的比亞喬公司接觸。

    當年比亞喬跟華夏摩托有過交情,雖然雙方沒能合資,但比亞喬卻為中國人提供了完整的技術研發培養體系,還因此跟AVL扯上關係導致後續汽車發動機的合作事項。

    面對華夏摩托這樣的強勢表現,就連日系企業本田、鈴木摩托都退避三分,更不用說比亞喬這樣的義大利品牌。

    堅持幾年時間後,比亞喬終於無法再維持在中國工廠的生產,他們家族有意退出摩托車市場。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9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