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頁
呂濤三人是下了藤蔓網後,一直以金字塔塔尖為標誌方向走來。也不知過了多少時間,三人的眼前一下子豁然開朗,一條小路在灌木叢的中間延伸出來。也許這是金字塔唯一的一條通向外界的路。周圍的山都是低緩的半圓形山包,上面長滿了灌木叢。
三個多小時的路程,來到了他們想往目的地洞穴金字塔。這三小時的路程,仿佛是上個世紀的事。
三人站立在眼前一座金字塔時,這裡的金字塔建造約三十米高,在陽光的照射下看來非常炫目,與今日所見的埃及金字塔非常不同。金字塔的外表光滑平整,四面已經磨平打光。
在全世界研究金字塔的浪潮中,真是一迷未解,一謎又起。說法越來越多,也愈來愈離奇,被它吸引的人也日益增加。近三十年來,忽然又冒出一項所謂“新發現”,在西方接連出版了幾十本洋洋灑灑的專著,上百篇的論文,成千上萬人在試驗、探討,它的熱潮正方興未艾。這項“新發現”就是當前響應歐美各國的“金字塔能”。它說的是金字塔形的構造物,其內部產生著一種無形的、特殊的能量,故稱之為“金字塔能”。據說,這種能量有著許多用途和奇特的功效。
“真是金字塔,怎麼這么小?”
呂濤調整了下心態,懶洋洋的伸著腰,打著哈欠道:“別小看這么小的金字塔,古人對金字塔有著深厚的研究,這裡的金字塔一定與埃及的金字塔在倍數上一定成正比。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隸社會的方錐形帝王陵墓。世界八大建築奇蹟之一。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開羅西南尼羅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帶最為集中。
埃及共發現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開羅郊區吉薩的三座金字塔。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個國王胡夫的陵墓,建於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底座每邊長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底面積5.29萬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據說,10萬人用了30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該金字塔內部的通道對外開放,該通道設計精巧,計算精密,令世人讚嘆。”
第二百四十一章 有人說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
第二百四十一章 有人說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
“你的記性真好,”李雪聞言跨上了一步。蹙著眉頭看了看呂濤道:“埃及的金字塔真是埃及古代奴隸社會的方錐形帝王陵墓嗎?”
呂濤定了定神,這個問題似乎真的有些難答,時間就這麼一分一秒的過去,良久之後,呂濤這才沉聲道:“這僅僅是人類的一種猜測。”
“僅僅的一種猜測?也就是說還有一種或幾種猜測,是嗎?”
呂濤點點頭。忽然一陣涼風吹來,雖然是在悶熱的天坑下面,仍可是不免令人汗毛直豎,所有人都發出了無意義的驚叫聲。
“有人說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只是被胡夫所利用,”此時的李雪,不知為什麼能愛與呂濤聊一些有關歷史方面的知識。這些年來,隨著年齡增長,事業的有成。更是接觸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而那些衣冠楚楚,風度翩翩的男人,卻讓她越來越是寒心。倒是那天剛認識的呂濤,卻是給了她一股與眾不同的感覺。一開始那種假裝的文質彬彬,在李雪多年煉就而成的火眼金睛下卻是一眼就被戳穿。換作其他人,早就被她不動聲色的據之千里之外。然而,呂濤身上卻有那麼一絲古怪的東西吸引了她的注意:“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因此又稱作層級金字塔。這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築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面是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歷史上的第一座石質陵墓。在後來發現的《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這樣的天梯。同時,角錐體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對太陽神的崇拜,因為古代埃及太陽神“拉”的標誌是太陽光芒。金字塔象徵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陽光芒。因為,當你站在通往基澤的路上,在金字塔稜線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陽光芒。”
進入金字塔下的廣場上,整.個金字塔面前過於的離譜,整個金字塔前看起來就像一個長方形的柱廊,寬約三,四米,高達十多米有十二根巨大的石柱,前排四根,中、後排各排立四根,這些柱子都是用花崗岩加工而成,柱身高十多米,柱的底部直徑近兩米米。呂濤嘆了一口氣,用手電筒向金字塔照了照,有一條花崗岩石板修築的石階,斜斜的通向金字塔的頂端,手電筒的照射距離有限,再高些便看不清楚了。他點點頭贊成道:“是這樣,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隸制國王的陵寢。這些統治者在歷史上稱之為“法老”。古代埃及人對神的虔誠信仰,使其很早就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來世觀念”,他們甚至認為“人生只不過是一個短暫的居留,而死後才是永久的享受”。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塵世生活的延續。受這種“來世觀念”的影響,古埃及人活著的時候,就誠心備至、充滿信心地為死後做準備。每一個有錢的埃及人都要忙著為自己準備墳墓,並用各種物品去裝飾墳墓,以求死後獲得永生。以法老或貴族而論,他會花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去建造墳墓,還命令匠人以墳墓壁畫和木製模型來描繪他死後要繼續從事的駕船、狩獵、歡宴活動,以及僕人們應做的活計,等等,使他能在死後同生前一樣生活得舒適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