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71頁

    “我們在天坑崖壁上的洞穴中,不也見到過類似司母戊大方鼎的青銅器嗎?”李梅一副巾幗不讓鬚眉的樣子。又想起了這件事。

    “是的,”呂濤輕輕得點了點頭,眼中有一些悲傷:“其實那個年代的大型青銅器很多,至於後人給它們的評論,還得看它們的主人是誰。就是我們在天坑崖壁上見過的那類似司母戊大方鼎的青銅器,如果查不出它的主人是誰,那它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方鼎青銅器。”

    “賣不起價格?”李梅白了呂濤一眼,隨即又是神色狡黠的一笑。

    “是這樣,”呂濤聽到了李梅這句話,身子頓時一陣僵硬。轉過頭來,看著李梅板著的臉道:“小東小西的散落物,沒有什麼研究探索的意義。像司母戊大方鼎,那可是價值達1.5億美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該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可想而知它的含意有多深。說起那鼎,其實鼎為中國古代炊食器,中國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製的鼎。而其真正的發展最高峰則出現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製作,盛行於商周時期,延續到漢代。在奴隸制鼎盛時代,被用作“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文獻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載“鑄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語一言九鼎、問鼎中原、三足鼎立等。青銅鼎的前身是原始社會的陶鼎,本來是日用的飲食容器,後來發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並被籠罩上一層神秘而威嚴的色彩。在古代,鼎是貴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載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左傳》有載:“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鼎大多為三足圓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

    透過火光,呂濤看到李梅的眼睛裡面有了一層朦朧的水霧,顯得很美麗也很神秘。她的眼睛緊緊地盯著呂濤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仿佛是一隻手,要想在呂濤的眼睛中探詢到什麼。盯的呂濤一陣心慌,不自覺地躲開了李梅的視線:“梅姐,我真佩服你的好奇之心。說心裡話,這些東西是寶,但與那些王公貴族墓穴里的東西差遠了。有機會咱們在地下挖掘一個古墓看看,與我們平日裡看到的一切,那才叫天淵之別。”

    三人一路步行,不嫌跋涉,每人背負著許多沉重的裝備,卻並未覺得艱苦。是因在恐怖中艱難渡過來的。三人順著水流上處的亂石處走到盡頭處,那河水仍然向前流淌,但卻是流入了岩壁的地下。這隧洞裡要比走過那一段的地平面低洼一塊,又往下走了一段山岩堆積的斜坡,這裡都有被水浸泡過的痕跡。

    一路走來,呂濤依舊保持著較高的警覺性,畢竟這是一段下坡路。雖然不是太陡峭,但摔一跤也犯不上。忽然間,一條類似台階的物體,隨手電光和眼光一閃而過,還沒容他細想,脫口而出道:“下面出現了一條……台階。”

    “在哪……”

    李雪和李梅按呂濤所說的方位看去,果然在前面一處洞壁旁邊,神不知鬼不覺的冒出一條向下而行的石階,石階寬闊,每一層都是整個的大石條堆砌而成,三人走到下邊往下照了照,手電光柱就向被黑暗吞噬掉了,十幾米外都是黑洞洞的,看不到下面的情況。

    台階的突然出現,當然是對心中極具恐懼的人們是件好事,呂濤表面上卻是略微表現出了一抹激動的神色,但旋即又恢復到了平常模樣,笑道:“有這東西就好,這一路走過來,什麼也沒見到,還以為走到月球上去了,”

    李雪再也冷靜不下來了,便對李梅和呂濤說道:“我也有這種感覺,這一路太安靜了。知道嗎,在這樣下去我真要瘋了。他娘的,這鬼地方簡直出了鬼了,一路走過來,什麼也沒見到。這會兒又冒出來這麼個石頭樓梯,我看咱們豁出去了,一條道走到黑。”

    “姐,你又罵人了,”呂濤略一思索,輕鬆的笑了起來:“不是咱們豁出去了,那條石頭樓梯不是自然行成的,有人修,就一定有它的作用。”

    “那還等什麼,我們先過去看看,”李梅似乎有些激動的冒出了一句。腦袋裡卻不停地在胡思亂想著一些事情,此刻的心裡雖然很難受,可是依舊非常的好奇。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當三人似乎有些盼頭的快速到了剛才見到的石刻樓梯前向下探索時,心中感覺到了莫大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的隧道的深處,就好似地獄的深處那群絕望的怨氣。也就是三人習慣了打著火把手電行駛於地世界,換成不習慣這種生活的人,真有一種走入地獄的感覺……

    周圍依舊是月亮上的荒涼,石刻樓梯下方,也沒有任何的線索。這其中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這不得不讓煩惱中的李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裡怎麼會是這樣?”

    “那你覺得該是哪樣?”呂濤此時唯有苦笑,總不能告訴她,這就是通向真正地下世界的通道吧。

    “不知道,”李雪搖了搖昏昏沉沉的腦袋,有好多事情一時都已經想不起來了:“老公,你怎麼想?”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7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