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36頁

    正在尋寶興頭上的李雪,無所謂的笑了起來:“背包中有蛇肉乾,你先喝點酒,吃點蛇肉乾。要是困了,你就在篝火邊先睡一會吧。”

    “算了,我先把這裡的地形查看一下,回來在喝酒,”無奈的呂濤站起身來,先是活動了一下腿腳,這才提起散彈槍,向套間的另一間石屋走去。

    這洞穴套間之間的石壁出奇的厚。足有兩米。轉眼間,呂濤來到了套間的石門處,手電光中只見這間石屋的中間地帶上,獨有一隻青銅神樹。青銅神樹分為3層,樹枝上共棲息著9隻神鳥,顯然是“九日居下枝”的寫照,出土時已斷裂尚未復原的頂部。傳說遠古本來有10個太陽,他們棲息在神樹扶桑上,每日一換。復原後的青銅神樹上殘留著9隻鳥,神樹的最頂端卻沒有神鳥。推測還應有象徵“一日居上枝”的一隻神鳥,同時出土的還有數件立在花蕾上的銅鳥、人面鳥身像等,很可能其中的一件便是那隻居於神樹上枝的銅鳥。

    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關三星堆之謎

    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關三星堆之謎

    這顆大銅樹體量巨大,銅樹上還有龍盤繞,它們應當不是普通的樹木,而是具有某種神性的神樹。神樹在中國的古代神話傳說中不止一種,例如建木、扶桑、若木、三桑、桃都等。只是不知道這顆青銅樹更接近以上的哪一種神樹呢?呂濤苦苦回憶著曾有關三星堆的歷史,企圖在古籍與神話之中尋求答案。只可惜,有關三星堆的歷史,在他閱讀時,只是走馬看花般的一閱。得不出任何的解釋……

    銅器。在我國古代多指青銅器,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褥富麗。隨後,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春秋晚期至戰國,由於鐵器的推廣使用,銅製工具越來越少。

    很多學者都認為青銅神樹代表扶桑和若木,是古蜀人幻想成仙的一種上天的天梯,這種天梯是同太陽所在的地方相連接的,在東方叫扶桑,在西方叫若木。而有些學者認為三星堆發現的青銅神樹呢可能是劍木或者和劍木有關。英國學者羅森在《古中國的秘密》一書中寫到,三星堆的青銅樹使用了貴重材料,即用青銅來鑄造,也許是暗示了它所表現的是人世以外的一個非物質的世界。三星堆大銅樹以樹的軀幹、鳥、花和神樹之上供人們想像的太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通天的主題。

    “這種青銅神樹,我曾在廣漢三星堆看過,這裡怎麼也會有這東西?”呂濤略鬆了一口氣,心中隱約閃過一絲愧疚。但仍舊有些狐疑不定的打量著眼前這顆青銅神樹。

    “我是覺得這麼眼熟,”心喜的李雪。這一刻,她的心立刻楸緊了。原本柔和好聽的聲音,此時有些嘶啞。原本那顆堅定如鐵的心中,隱隱出現了絲裂縫。她的淚水,就好像一場綿綿春雨般,灌溉著她那荒蕪蒼茫如沙漠的心田。眼神之中,竟是有了些迷茫和迴避:“呂濤,你這麼一說,我還真想起來了。我也去過廣漢的三星堆,三星堆青銅器以大量的人物、禽、獸、蟲蛇、植物造型為其特徵。青銅的人頭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靈;青銅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則代表祭祀祈禱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銅獸面具和扁平的青銅獸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祇;以仿植物為造型特點的青銅神樹,則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識。以祖先崇拜和動、植物等自然神靈崇拜為主體的宗教觀念,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遺址內存有三種面貌不同但又連續發展的三期考古學文化。在商代,三星堆代表了長江流域商代文明最高成就。此前,有人認為三星堆古城存在的古蜀國文明可能是外星文明、瑪雅文明甚至古城本身是世界朝聖中心的種種猜測已被考古專家一一否定,”呂濤用細膩的感覺,去體味著對方的心思。享受著,這難得的令人心底激動的柔情溫馨。鼻子中嗅著那熟悉的淡淡草惺味,嗅到了古人從內心深處發出濃濃的傷感。

    李雪輕輕而有些痴迷的身著呂.濤那對此刻幾乎不經掩飾,深邃,滄桑,無盡哀傷似無垠海洋般的雙瞳道:“哪這裡居住過的主人,應該在三星堆前那,還是在三星堆前之後?”

    “我也在苦思這個問題,”呂濤苦.笑的搖搖頭。看是一顆完整的青銅神樹,它不僅僅只是遠古時期古人的傑作,它更代表的是一種歷史文化。此時的呂濤,精神已經快崩潰了:“都怪我,當時查看三星堆歷史資料時,只是淡淡而過。我怎麼知道三星堆的文物,在這裡也能看到,唉……”

    李梅看了看李雪,又是偷偷瞟了呂濤一眼,輕輕蹙.著眉頭道:“你能肯定這隻青銅神樹,也是與三星堆同時期的產物嗎?”

    苦悶中的呂濤,那雙眼睛露出的依然是讓人毛骨.悚然的眼神。他輕輕撫著自己的頭髮,故作虛弱而幽幽道:“有必要探討這個問題嗎?”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3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