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84頁

    李梅深深地將眼神看向了呂濤,.面色有些複雜道:“法老是古埃及的國王,金字塔是不是法老的陵墓?如果是,法老為什麼要建造金字塔?巨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成的?有人說金字塔是外星人造出來的,事實究竟怎樣?”

    “這個幼稚的討論已經盛行了.幾個世紀,就像所有的辯論一樣幼稚,每個著名學者都為了自己的立場和面子而推行他們遺漏百出的想法,比如槓桿,撬棍,起重機,外星人,未來人。如果說關於金字塔大膽而奇妙的設計的傳說還能為現代人所接受,那麼它的規模如此巨大的建造過程就難以令人想像了。胡夫的金字塔是用上百萬塊巨石壘起來的,每塊石頭平均有2000多公斤重,最大的有100多噸重。這些巨石是從尼羅河東岸開採出來,即無吊車裝卸,也無輪車運送。被稱為“西方史學之父”的希羅多德曾記載,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頭是從“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島)開採來的,”呂濤忽然覺得這個場面很理解,想了想,還是照本宣科的回答著李梅的問題。

    人只對位知的生物感覺到先天的恐懼,對於已知.的反而不那麼害怕了。李梅抬頭看了看天,又轉身看了看已經開始霧氣瀰漫,甚至擋住主道的林子:“但有的傳說中,說建造金字塔的石頭多半是本地開採的,修飾其表面的石灰石,是從河東的圖拉開採運來。在那時開採石頭並不容易,因為當時人們並沒有炸藥,也無鋼釺。埃及人當時是用銅或青銅的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後插進木楔,灌上水,當木楔子被水泡脹時,岩石便被脹裂。這樣的方法在今天看來也許很笨拙,但在4000多年前,卻是很了不起的技術。從採石場運往金字塔工地也極為困難。古代埃及人是將石頭裝在雪橇上,用人和牲畜拉。為此需要寬闊而平坦的道路。修建運輸石料的路和金字塔的地下墓室就用了10年的時間。

    “人和牲畜來搬運巨石的事,我也聽說過,但有人質.疑過,那個年代人們對馬的認識並不深厚,認真的說,也就是說排除了用馬來擔當運輸的主要運輸工具,”呂濤覺得他似乎就快抓住問題的關鍵了!就仿佛一口氣提了上來,卻在嗓子口哽住了一般,這種感覺讓他憋的難受極了。

    呂濤深吸了一口氣,向林中看去。建築這裡大約.有五十米遠的地方,內有一幅空地,空地實際上是個整理、布置得極其美麗的花園,整個花園,也是純粹的歐洲風格。由於處在樹林的深處,四周綠蔭環抱,空地處的陽光照射顯得很不充足,讓人感到有些陰森的感覺。

    呂濤收回目光,.天坑中不解之迷之事,實在是太多了,多得仿佛根本沒有必要去了解它們。他把收回目光在次轉向李梅。或許是發現了中國金字塔的源故,李梅整個人仿佛都隨著思緒回到了埃及胡夫的金字塔上。她長舒了一口氣,開始了她的敘述:“你說得不錯,從瑪雅人遺留下來的文字記載及繪圖方面來看,確實很少提到有關馬的事情。一位叫戴維杜維斯法國化學家,提出了一個關於金字塔建造的全新見解,他認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澆築的。他從一位考古學家那裡,得到5塊從埃及胡夫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塊,對它們逐個加以化驗。出乎意料的是,化驗結果證明,這些石塊由貝殼石灰石組成。儘管考古證明,人類在幾千年前就已掌握混凝土製作技術,但這些貝殼石灰石澆築得如此堅如磐石,以至很難將它們與花崗岩區別開來,實在使人難以相信。戴維杜維斯由此推測,當時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是採用“化整為零”的辦法,即將攪拌好的混凝土裝進筐子,抬上或背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這樣,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術,就能澆築出一塊一塊的巨石,將塔一層一層加高,這種做法既“省力”又省工,據他估計,當時在工地上勞動的人僅有1500人,而不是象希羅多德所說的那樣每批都有10萬人。”

    呂濤略一思索,李梅先前所說的可以接受,後面這幾句話。讓他一對清冽的大眼睛緊緊盯著李梅辯解道:“越說越離譜了,能用貝殼與石灰石澆築出來100多噸重的巨石,你相信嗎?”

    “這不是你我相不相信的問題。對於希羅多德的說法,後人也提出了許多的疑問。但是到今天仍然是一個沒有人能做出完滿答案的難題。人們怎能不佩服埃及人民的偉大力量和智慧!本世紀來,隨著飛碟觀察和研究活動越來越廣泛,有人甚至把神秘的金字塔同變幻莫測的飛碟上的外星人聯繫起來。他們認為,在幾千年前,人類是不可能有建造金字塔這樣的能力,只有外星人才能有。他們經過推算還發現,通過開羅近郊胡夫金字塔的經線把地球分成東、西兩個半球,它們的陸地面積是相等的。這種“巧合”大概是外星人選擇金字塔建造地點的用意,”

    “在幾千年前,人類是不可能有建造金字塔這樣的能力,那這裡你親眼所見的,別強調它不是金字塔,”呂濤眼睛眯了起來,緩緩地吸著煙。一對眼睛在十幾根柱子上掃來掃去。然而,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站立於金字塔之下,使得他們在它面前顯得是如此的渺小,甚至使人莫名的產生一種肅穆的感覺。

    第二百四十二章 驚天動地的故事

    第二百四十二章 驚天動地的故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8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