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頁
地下城易守難攻,當初的建造者巧妙地利用地形,窄而複雜的通道只容一人進或出,垂直開口的通氣孔和循環系統可以讓最底層跟最上層的空氣一樣清新,而利用槓桿原理推動的兩噸重大圓石門,更是地下城最堅固的屏障。
兩年之後,同樣規模的另一個地下迷宮在凱梅克里附近被發掘,有一條長10公里的地道連接著這兩個地下城鎮。更令人驚異的是,在以後的10年中,有關人員在這裡發現的地下城已達36座,而且,目前發現的所有地下城相互之間都能通過地道連接在一起。現在人們已繪製出這些地下城的俯視圖,僅僅在代林庫尤的地下城,就有52口通風井和無數條小型通道。
更令人驚訝的是,格雷梅公園內還有許多山中、地下的教堂和房屋因地震引起的洞口坍塌尚未被挖掘。因此,有人估計,地下城的數量可能遠不止這36座,其總數可能達到100座之多。面對著如此龐大恢弘的地下城市群,人們不禁要問:它們是誰建造的呢?有人認為,這些石窟就是基督徒建造的。因為基督教初創時,在中東地區備受打壓和追殺,於是安納托利亞高原就成了基督教傳道和喘氣的窗口。卡帕多西亞更是基督徒重整隊伍的關鍵地區。
也有人認為,土耳其從公元前起就是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熔爐,在歷史上曾先後被西臺、高盧、希臘、馬其頓、羅馬、帕提亞和蒙古人入侵併統治。而這些地下古城的年代遠比基督教建築要早得多,在歷史上也沒有任何文字記載。據有關報導,近年來,考古學家已經在地下城最底下的一層中,發現了閃米特時代的器物。閃米特族是一支古老的神權民族,大約在公元前1800年~公元前1000 年曾在這裡生活過,其都城哈圖沙離代林庫尤大約有300 公里。人們據此判斷,這些地下城市早在西臺人以前的時代就已經存在了。有人甚至認為它的建造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因為人們早已在卡帕多西亞西南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用來製造石斧、石刀的黑曜石石場,而卡帕多西亞不遠處就有9000年前的人類古城遺址。也就是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這些地下城建造於3000年前。
於是又有人提出質疑:這麼宏大的工程,絕非一年半載就可完工,經現代工程師們預算,僅僅鑿通城市與城市之間一條9000米長的隧道,就要1000人連續工作10年以上。至於整個工程,不僅需要極大的勞動量和大量的工具,而且還需要精密的整體性規劃設計和嚴密的組織工作。如果說,新石器時代的人們僅憑原始的石刀、石斧、草繩等簡陋工具,要完成勘測、規劃、設計、挖掘、運輸、後勤等等,更何況他們的工程好多是在地下和石頭打交道。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另一個令人深思的疑問是:這麼龐大的城市為什麼要建造在地下? 如果說是出於安全的考慮,既然城市的建造者們能夠建造出容納1.5萬人居住的龐大城市,那麼把它們建在地面上同樣可以起防禦的作用,而工程難度要遠遠小於建在地下。如果說是為了隱蔽,那麼他們在躲避什麼呢?還有,這裡土地貧瘠、水源匱乏,就連樹木也難於生長,生存條件極為惡劣。在這種人煙稀少的岩石之下,這座1.5萬人居住的城市,需要多少的糧食、水源及必需品,他們是靠什麼去獲取。又靠什麼來維持生存的呢 ?
還有一種觀點:有些研究者注意到,在遠古時代卡帕多西亞一帶可能發生過某種原因不明的大爆炸。這裡古建築的廢墟與亂石,都顯示出劇烈爆炸後的痕跡。在地下城所發掘的古代文獻中,也曾提到過“飛行的敵人”。這樣看來,地下城也許是用來防備“飛行的敵人”的。但是,這些“飛行的敵人”又是誰呢?
呂濤神話般的講演,讓姐妹倆聽得老是有點走神。呂濤看出來李梅有話要問,也猜出個八九,還不如一口氣說下去的好:“《神秘的北緯30°》一書的作者,曾吃驚地發現,在北緯35°線附近,是令人恐怖的地震死亡線。這一地區發生的災難性地震,死亡在2000人以上或者震級在7級以上的就達幾十次,如日本大陸的地震達到8級、葡萄牙里斯本兩次8級地震、土耳其埃爾津登的8級地震、美國舊金山的8。3級地震,義大利拉坦察的9.8級地震……”
泄了氣的李梅,把頭重重地靠在呂濤的肩上,長嘆了一口氣,眼神里有了一絲憂鬱。她把手又搭在呂濤的肩上,擺弄著呂濤的耳朵,幽幽地道:“會不會北緯30°的整個地下世界裡,都是一種地質斷裂層?”
“好像沒這方面的科研結論,”呂濤說到這裡,忽然覺得頭腦里有什麼念頭閃過,但卻又把握不住。想了一下後,斷續續道:“除了北緯30°線,在地球南緯30°線上也同樣有5個異常區。細心的人們在把這10個異常區在地球上一一標註以後,驚奇地發現它們在地球上幾乎是等距離分布的,如果把這些異常區互相連接,整個地球就會被劃成20多個等邊三角形,每個區域都處在這些等邊三角形的接合點上。”
“算了不說了,憑我們很難理解這一概念,”說到這李梅直起了身子,眼睛看著呂濤,眼神里是堅毅和嘲諷:“或許這裡真得就是你們追隨的天坑洞人大移民之路,或許這裡曾是一條幾萬年前海底大峽谷,一定會有它的盡頭。”
李梅的話,讓呂濤忽然想起了一句海洋術語。冰蝕槽。這種冰蝕槽形谷地多在冰川侵蝕海岸外的大陸架上,其深度多在183米以上。冰蝕槽的底部有一些不大的盆地和一些分支。一般冰蝕槽寬度為80千米左右,深度在500~600米。最為著名的冰蝕槽是勞倫琴冰蝕槽,它從聖勞倫斯灣開始,延伸1046千米,到薩格納河外241千米的大陸架邊緣處。這種冰蝕槽的形成原因,多數學者認為,大概是在大陸架露出水面時,由於地球正處在冰川時期,巨大的冰川流過,把地殼切割成巨大的溝槽。這方面的證據已經找到不少。